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113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1942年,日本学者远藤隆次和鹿间时夫记述了辽宁义县枣茨山的一件蜥蝎化石,并定名为细小矢部龙(yabeinosaurustenuis)[1]。该化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代表了我国热河动物群中唯—一件晰蝎类化石[2-3]。但遗憾的是,该正型标本在抗日战争时期下落不明。1958年和 1995年,杨钟健和姬书安又分别将辽宁凌源房身鸽子洞和北票尖山沟的两件晰赐化石归入细小矢部龙[4-5];但凌源房身鸽子洞标本的归属仍需进一步研究。2000年,汪筱林等报道了在凌源大王杖子也有细小矢部龙化石的发现[6]。最…  相似文献   
72.
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摇床样品中的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克臣 《吉林地质》2011,30(2):108-110
建立了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摇床样品中的金的分析方法.采用王水溶样,以10%王水为介质.火焰原子吸收法分光光度计测定摇床样品中的金该方法具有设备投资小、流程短、劳动强度低、速度快、污染小等特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结果和火试金方法相一致.  相似文献   
73.
74.
75.
新疆柯坪地区二叠系卡伦达尔组岩性主要为灰绿色中-厚层细粒钙质砂岩、浅紫红色钙质粉砂岩、钙质粉砂质泥岩等,见交错层理、平行层理、透镜状层理,偶见波痕等沉积构造,具有滨浅海环境特征。局部发育多种软沉积变形构造,包括层间微断层、球枕构造、重荷膜与火焰状构造、液化泥岩脉等。根据沉积构造和沉积序列特征,推测本组沉积时主要为三角洲平原环境,软沉积变形构造可能由地震事件触发。   相似文献   
76.
周荣芳  郑谅臣 《岩土力学》1997,18(A08):24-29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的控制性工程,建成后将在防洪,防凌和减淤,以及供水,灌溉,发电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该工程规模宏大,地质条件复杂,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性挑战性的工程之一。由于黄河多泥沙淤积,使大规模复杂洞室群的布置具有相当难度。经过多种试验研究和综合分析,在洞室群集中布置和支护衬砌等设计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77.
根据泉华的电子自旋共振(ESR)年龄分布, 推断热水活动的时代及其规模. ESR年龄表明0.5 Ma以来热水活动主要发生于4个时期: 0.5~0.47, 0.4~0.35, 0.27~0.2和0.1 Ma以来. 分析结果得到了地球物理资料、高原内部及周边地区的沉积响应. 通过分析热水活动的深部制约机制和高原的隆升张裂作用的约束, 探讨了青藏高原0.5 Ma以来的隆升过程.  相似文献   
78.
叙述了山西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建设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的防雷措施(研制了专用接地体、避雷针,使用了长效降阻技术,在供电系统和信号系统中使用了高效避雷设备等),重点介绍了太原国家数字地震台避雷系统的建设情况,实际运行证明了该系统能发挥较好的避雷作用,可保证观测系统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79.
攀西古裂谷内龙帚山玄武岩—碱玄响岩建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川、滇、黔三省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省的中部,产于攀西古裂谷内的龙帚山火山岩建造自下而上有4个喷发旋回:拉斑玄武岩、碱玄响岩、钾粗面玄武岩以及拉斑玄武岩。上下两个玄武岩旋回的岩性与该裂谷带以外大面积展布的高钛玄武岩岩性相同;而其碱玄响岩旋回主要由响碱玄岩—碱玄响岩—响岩岩系组成,夹粗安岩和安粗岩层,此旋回厚达千米,类似于非洲肯尼亚裂谷带的高原溢流响岩岩系。龙帚山晚二叠世火山岩建造的层序和岩石组合不同于古裂谷带外正常的大陆板内暗色岩喷出相的层序和岩浆演化规律,可能是地幔热柱和裂谷背景下岩石圈拉张复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0.
近年来,模糊数学方法在国内农业气象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已经应用的方法有模糊聚类、模糊综合评判、模糊相似分析、模糊决策等多种。模糊数学方法中的模型识别也是农业气象预报中最常用的一种预报方法。模型识别有模型识别的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两种。下面仅介绍模型识别的间接方法——贴近度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