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日极地冰川学国际研讨会”于 2 0 0 1年 9月 1 2日至 1 6日在上海中国极地研究所召开。会议由中国极地研究所和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主办 ,中国极地研究所承办 ,会议得到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的支持和资助。出席会议的中方代表来自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湖泊与地理研究所、湖南师范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和中国极地研究所 ,共1 9人。外国冰川学家有 1 4人 ,其中 1 3人来自日本 ,1人来自丹麦。由于 9月 1 1日美国发生恐怖袭击事件 ,美国科学家未能到会。国家海洋…  相似文献   
72.
柯林斯冰帽小冰穹属于冷季补给型冰川。该冰穹高差不大,但末端比顶部的消融期长两个月;暖季消融随高度上升迅速递减。冷季积累随高度的变化显著。SDS断面1991/1992年度物质平衡差额为163mm,零平衡线海拔高度为140m,比动力平衡线低20m。其物质平衡特征表现为物质平衡梯度较大,而物质平衡水平较低,稳定性系数较小,反映了亚极地海洋性气候下冰川物质平衡的特有性质  相似文献   
73.
使用一台300MHz高频脉冲雷达,对柯林斯冰帽150个测点进行冰厚探测,描绘出15km冰床雷达回波剖面。该冰帽小冰穹最大冰厚125-131m,位于其顶部,小冰穹顶至主冰穹顶脊线上的平均厚度约109m;主冰穹顶部附近50-85m深度处有一被钻探证实为含水界面的雷达回波;小冰穹近乎南北向的冰下地形与该岛北方台地地形相似。  相似文献   
74.
西北地区晚第四纪黄土地层与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中国西北地区的高山、高原与内陆干旱沙漠的交界带(半干旱区),沉积有一定厚度的晚第四纪黄土,厚度从几米到40~50m,1.5×10~6a以来的黄土地层可分为6段,分别为:S_0,全新世古土壤,时代<8.5×10~3a.B.P.;L_(1-1),上马兰黄土层,0.85~2.5(2.1~2.7)×10~4a.B.P.;Sm,马兰黄土中部古土壤层,2.5×10~4~5.4×10~4a.B.P.;L_(1-2),下马兰黄土层,5.4×10~4~8×10~4a.B.P.;S_1,离石黄土顶部古土壤层,即末次间冰期古土壤,8×10~4~1.4×10~5a.B.P.;L_2,离石黄土,即倒数第二次冰期形成的黄土,>1.4×10~5a.B.P.黄土与石土壤层的磁化率值相差数倍。黄土地层磁化率曲线可做为气候变化的代用指标。位于兰州附近的临夏黄土地层剖面,其环境变化信息记录的精度可与深海和南极Vostok冰芯对比。  相似文献   
75.
贡巴冰川边缘冰碛垄特征与形成过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康建成 《冰川冻土》1989,11(2):172-176
  相似文献   
76.
利用 1996 / 1997年中国首次南极内陆冰盖考察获得的 5 0m雪芯资料 ,恢复了南极洲伊丽莎白公主地区 2 5 0年来的气候变化情况 :2 5 0年来 ,伊丽莎白公主地区的积累率和气温大致可以 186 0年为界分为两段 ,186 0年以前气温和积累率都呈现上升趋势 ,而 186 0年以后气温明显降低 ,积累率变化不明显。同时 ,从 2 5 0年的时间尺度考察近半个世纪以来气温和降水的结果表明 ,虽然目前两者都呈现上升的趋势 ,但都不是历史上的最高值。 2 5 0年来的大气环境变化研究表明 :δ18O与NO-3 、nssSO2 -4 浓度变化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负相关性 ,即冷期时这两种离子的浓度都较高 ,暖期时浓度低 ,这可能是冷期经向环流加强从而有利于其从中、低纬度传输的缘故 ;而海盐离子Cl-、Na+ 和Mg2 + 与δ18O无任何相关关系 ,可能反映了本地区雪冰中的海盐离子主要来源于周边海洋地区的降水。  相似文献   
77.
Utilizing the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JTWC) and Tokyo-Typhoon Center of the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JMA RSMC TOKYO) best-track tropical cyclone (TC) data for the period 1951–2014, variations in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Northwest Pacific TC activity for a global warming scenario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since the early 1960s, there has been an overall decreasing trend in the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intensity, peak intensity, length of movement, and lifetime of TCs. However, global warming has led to a linearly increasing trend in TC activity in eastern Asia, which indicates that Northwest Pacific TC activity decreases, but the frequency of landfalls and intensity are likely strengthened. Therefore, the threat of TCs towards eastern Asia is enhanced. The increase in TC activity in eastern Asia is likely the result of a strengthened Walker circulation due to an increasing temperature gradient between the northwest Pacific Ocean and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Pacific Ocean. The strengthening Walker circulation could increase the magnitude of the vertical wind shear, relative vorticity, and meridional wind shear of low-level easterlies near the equator in the tropical Northwest Pacific, which affects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TC activity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相似文献   
78.
GIS is applied in glaciological research along the traverse route from Zhongshan Station to Dome A, one of the key routes in ITASE project, to display, process, manage and analyze the data obtained mainly by the 3rd Chinese Inland Expedition, together with Antarctic databases provided by ADD and BEDMAP project. The ways of ADD data merging and clipping, and coordinate projection transformation of field data and BEDMAP data are introduced. Elevation data derived by GPS navigator are corrected using ADD and ArcView's contour interpolation. Sub ice topography and ice thickness along the route are extracted from BEDMAP database. Slope and aspect data are derived at each positioning station. GIS is a convenient and useful tool for us to record, query and display a variety of data in detail along the traverse route.  相似文献   
79.
使用美国海洋大气局2010年发布的海洋温度数据库、地球物理数据中心2006年发布的海底地形数据库,研发三维体积、切面可视和分析技术,探讨东海黑潮区温度逐月空间变化。得出,从东海黑潮的入口到出口,表层平均温度的差值在4—5月份最大,8—9月份最小,反映黑潮与东海热交换的月季变化;表层温度的年较差和月差值在128°E附近最大,指示了黑潮与东海陆架水热量交换最多的部位。以深度220m为转换层,从东海黑潮的入口到出口,在转换层以上同深度温度呈下降趋势,以下呈上升的趋势;反映黑潮进入东海后中层水的扩张。从温位差判断,在表层,东海黑潮区的热交换在3—4月份最大,在9月份最小;热交换主要出现在靠东海大陆架一侧,热交换最大的区域在台湾东北海域、127°E附近的海域和吐噶喇海峡东北侧。从平均温位差推断,在东海黑潮区,热交换主要出现在30—150m层,在7—9月份最大,11—1月份最小。  相似文献   
80.
对位于北极Svalbard群岛新奥尔松﹙Ny-(A)lesund﹚的Austre Lovénbreen和Pedersenbreen冰川首个物质平衡年(2005/06年度)的冰川表面物质平衡及其运动特征进行研究,并阐述了Austre Lovénbreen冰川末端位置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 (1) Austre Lovénbreen和Pedersenbreen冰川净物质平衡分别为-0.44和-0.20 m w.e.,年消融量分别为0.99和0.94 m w.e.,对应冰川零平衡线高度分别为478.10和494.87 m.(2) 两条冰川符合Svalbard地区跃动冰川运动的特征模式.运动速度矢量的水平分量表现为:向主流线辐合或平行于主流线.下游运动速度较慢,而在中上游运动相对较快.Austre Lovénbreen冰川表面各观测点的运动速度平均值为2.28 m·a-1,运动速度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3.91和0.81 m·a-1;Pedersenbreen冰川表面观测点运动速度平均值为6.74 m·a-1,运动速度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8.13和5.49 m·a-1.运动速度矢量的垂直分量表现为:消融区冰川消融量随海拔升高而减弱,Austre Lovénbreen冰川至E断面表现出微弱的积累,海拔高度略有升高.实际垂直运动量总体符合冰川运动的一般形式,即积累区向下运动,消融区向上运动.(3) Austre Lovénbreen冰川末端2005/06年度处于退缩状态,平均退缩量达21.83 m·a-1,各观测点中最大、最小退缩量分别为77.30和2.76 m·a-1,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