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157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实施合理的养分综合管理是提高橡胶树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养分精准管理的前提是详细了解橡胶园土壤属性空间分布特征。本文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海南典型丘陵区橡胶园土壤的全氮、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进行空间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尺度上橡胶园土壤养分属性均属于中等变异程度,但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变异程度明显大于全氮和有机质。从土壤养分属性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除了速效钾外,高程和修筑等高梯田明显影响橡胶园土壤性质的空间异质性。为了获得更好的取样精度,应沿着高程落差和垂直等高梯田方向上布置较多取样样点。应用克里格方法指导土壤属性的取样效率比传统统计学方法提高约2~5倍。  相似文献   
342.
四川盆地西部陆相碎屑岩层系演化与构造变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西部地区沉积了较厚的陆相碎屑岩,同时也是重要的勘探目的层系。根据地层平面展布特征以及剖面解释结果,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了四川盆地西部陆相碎屑岩层系的演变过程及其构造变形特征。结果表明:受周缘造山带在不同时期差异隆升的影响,四川盆地陆相碎屑岩层系的沉积中心发生了有规律的迁移,从晚三叠世时的川西前陆盆地迁移至早—中侏罗世时的川东北前陆盆地;四川盆地西部地区陆相碎屑岩层系遭受了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等多期构造事件的影响,盆地属性也随之发生改变,从陆相碎屑岩层系沉积前的克拉通内裂陷盆地转变为晚三叠世早期的大陆边缘盆地,并最终演变为现今的陆内前陆盆地;四川盆地西部陆相碎屑岩层系构造变形以逆冲推覆和褶皱变形为主,兼具弱走滑作用,主要发育叠瓦冲断带、背冲断块、断层相关褶皱、飞来峰等构造样式,同时表现出一定的横向分带性,并控制了圈闭发育的分带性。  相似文献   
343.
金文正 《地质学报》2011,85(10):1672-1680
通过对四川盆地典型陆相碎屑岩油气田的统计分析,认为四川盆地陆相碎屑岩气田圈闭类型主要有构造圈闭、岩性圈闭和构造-岩性复合型圈闭,构造圈闭主要类型为背冲断块圈闭,岩性圈闭主要为泥灰岩中的多层砂岩透镜体相互叠置.四川盆地陆相碎屑岩层系油气田的圈闭分布自西向东可以划分出3个构造带,即背冲断块构造圈闭带、构造-岩性复合型圈闭带...  相似文献   
344.
为了研究滑脱层在挤压构造变形中的作用,通过物理模拟实验,观测了两种构造挤压方式(即单向挤压、双向挤压)作用下不同时期及不同部位地层的构造形成及其晚期演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①在滑脱层存在的地质条件下,地质体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三个构造变形单元,即"上构造层、滑脱层、下构造层".②构造变形过程可以划分为3个时期,在变形初期...  相似文献   
345.
黔中隆起及邻区分带性变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QZ2006-40地震测线的构造变形样式及其平衡剖面缩短量分析表明,黔中隆起及邻区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变形特征自NW至SE依次可以划分为黔西北构造带、黔中构造带、麻江-凯里构造带、雪峰构造带,黔西北构造带的构造变形整体上以隔挡式褶皱及其组合为主,黔中构造带的构造变形样式以平缓的褶皱及其组合为主,麻江-凯里构造带以隔槽式褶皱及其组合为主,雪峰构造带以梵净山群、板溪群和南华系褶皱岩系变形为主.平衡剖面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经历了多期复杂的构造活动,不同构造带的缩短率揭示不同时期构造活动在不同带所表现的强度不同.总的来说,寒武纪以来麻江-凯里构造带构造活动最强烈,其次为黔中构造带,黔西北构造带构造活动最弱.整体体现出明显的分带性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346.
山东LK地区三维区块主要为海陆两栖带和浅海水域,地下勘探目标煤层埋藏浅,地震资料比较复杂。针对滩海浅层地震资料的特点及地质目标,利用SLS直达波二次定位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检波器的漂移问题,提高了浅层成像效果;运用子波校正技术,消除激发、接收因素造成的资料品质差异,实现了海陆资料的无缝拼接;采取两步法自适应反褶积,有效消除了海底鸣震;采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很好地解决了浅海地区复杂构造的偏移成像问题。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滩海地区浅层煤炭资源探查的地震资料处理技术,获得了具有高信噪比、高分辩率和高保真度的成果资料。  相似文献   
347.
土壤碳库研究中土壤数据从矢量到栅格的等精度转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矢量数据转换成栅格数据是多数区域土壤碳库研究中数据准备的关键步骤。本研究以太湖地区1:5万、1:50万、1:400万3个比例尺土壤矢量数据库为基础,分别转成不同分辨率的栅格数据;基于不同比例尺和栅格分辨率数据,研究水稻土表层(0~20cm)的土壤类型数量、面积、有机碳储量以及有机碳密度变化,并以矢量数据获得的这4个指标为基准,用相对变异百分数(VIV)来判别不同栅格数据与其对应比例尺土壤矢量数据之间的精度差异。结果表明,在4个指标的|VIV|<1%前提下,3个比例尺矢量数据分别转换成0.2km×0.2km、1km×1km、9km×9km的栅格数据,既保证数据转换过程中精度要求,又避免了数据冗余。土壤数据比例尺与栅格分辨率等精度转换对应关系可描述为y=0.0225x-0.01233(R2=0.999),对区域土壤碳循环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48.
采用连续形态分析方法研究了重庆市城乡交错区土壤中Cd的形态分布及其与莴笋吸收Cd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和莴笋中Cd污染严重,土壤各形态Cd总体分布特征为:残渣态Cd>有机质结合态Cd>离子交换态Cd>碳酸盐结合态Cd>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水溶态Cd,其中活性较强的交换态Cd(包括水溶态Cd和离子交换态Cd)比重较大.Cd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土壤中的物理性粘粒及粉粒含量密切相关.而在土壤各形态Cd中,离子交换态Cd具有较高的生物有效性.研究区土壤和蔬菜中Cd污染已经较严重,建议加强城乡交错区的环境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349.
1973年秋,作者访问了美国和加拿大,就异常天气和气候变动考虑方法和研究等进行了调查。当前在日本对异常天气和气候变冷的问题,人们议论纷纷,可是在美国和加拿大似乎除了一部分研究人员外,人们对这一问题却不太关注。只是在近五年来,人们才在世界范围内开始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成为重大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350.
超声波技术在冻土物性测试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超声波在冻土中的传播特性反映了冻土材料的动力学特征,利用超声波速度测试技术可以直接测试冻土的动力学弹性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冻土的单轴压缩强度与冻土的超声波速度在单一影响因素改变时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利用这种相关性,有可能采用超声波无损测试技术来估计冻土的强度,冻土的未冻水含量明显影响着冻土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速度与未冻水含量之间存在很好的函数关系,它提示了超声波速度用于冻土未冻水含量测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