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08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通过对呼尔阿泥石流沟形态、泥石流类型等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泥石流防治紧迫性、工程措施和体系,提出防治方案;对不同方案经专家打分,运用模糊数学理论,综合评比优选其一,对呼尔阿沟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决策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2.
松湖铁矿是近年来在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上新发现的中型铁矿床之一。从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方面入手,确定控矿因素。在此基础上,剖析物探、化探资料,建立松湖铁矿的找矿模型,同时,将松湖铁矿与中国及国外典型IOCG矿床进行对比,进行找矿前景分析。认为赋矿地层、断裂构造、岩浆岩等为重要的控矿因素;化探资料显示,异常套合较好,各异常中心显示良好的成矿特征和地球化学背景,并且各单元素异常的展布与区域断裂构造走向几乎完全一致,具有明显的断裂控矿特征,磁异常明显,对矿区外围4个磁异常进行钻探验证,其中3个异常已发现矿化或矿层;通过对比,发现松湖铁矿与IOCG型矿床有相似之处。综合上述特征,认为松湖矿床深部及外围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有望成为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上的大型铁矿床之一。  相似文献   
193.
北秦岭松树沟橄榄岩与铬铁矿矿床的成因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犇  朱赖民  弓虎军  郭波  杨涛  王飞  王伟  徐奥 《岩石学报》2010,26(5):1487-1502
松树沟橄榄岩体是秦岭造山带中规模最大的赋存铬铁矿床的超基性岩体。松树沟橄榄岩主要由细粒橄榄岩质糜棱岩和中粗粒橄榄岩组成。本文通过对松树沟橄榄岩的岩相学、主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系统研究,认为松树沟细粒方辉橄榄岩为洋脊扩张过程中地幔岩减压-近分离熔融产生的残留体,细粒纯橄岩主要由地幔橄榄岩熔融残留橄榄石、消耗辉石的减压熔融反应:aCpx+bOpx+cSpl=dOl+1Melt生成的橄榄石和少量的地幔方辉橄榄岩残留体组成,但均受到了后期渗滤熔体的再富集作用;中粗粒纯橄岩和方辉橄榄岩主要为上述反应产生的渗滤熔体被圈闭在迁移通道或减压扩容带内在热边界层(TBL)通过反应:MeltA=Ol+MeltB冷凝结晶而成,属堆晶橄榄岩。Pb-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的证据显示,松树沟橄榄岩与基性岩具有共同的地幔源区,二者同为松树沟蛇绿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矿床地质特征及铬铁矿电子探针测试研究,认为松树沟铬铁矿床是产于中粗粒堆晶纯橄岩中的层状铬铁矿床,形成于格林威尔期松树沟洋盆的扩张过程中,是中粗粒纯橄岩在热边界层(TBL)的冷凝结晶过程中岩浆分异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4.
厦门湾底栖生物稀土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与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ICP-MS法测定了厦门湾及邻近海域底栖大型藻类、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中15种稀土元素的含量,研究了底栖生物稀土元素的组成及其分布与生态环境意义.结果表明,大型藻类稀土含量介于0.780~49.1μg/g,其中绿藻类的稀土总量最高,平均为24.3μg/g.软体动物稀土元素含量在0.365~21.6μg/g,以双壳类的稀土总量最高,平均为12.9μg/g.节肢动物稀土元素含量最低,范围是0.154~0.807μg/g.各类底栖生物的稀土配分特征总体上都表现为轻稀土元素的富集,其中铈、镧、钕在总稀土元素中所占的比例较高.多数底栖生物的北美页岩归一化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具4分组效应,但不同类别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底栖生物稀土元素含量及其分布模式表现出种类之间及地理分布上的差异,这对生态环境监测中种类的选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5.
冰川融水径流是冰川流域物质运移的重要通道, 对其水化学特征和变化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冰川作用区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并为认识和评价冰川消融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提供基础。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分布着除两极以外最大储量的冰川, 近年来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冰川加速退缩消融。该地区冰川融水径流中各类化学组分的变化及其气候环境效应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因此, 通过概述青藏高原冰川融水径流中无机化学组分的含量和时空变化特征, 并总结离子和元素的主要来源及常用的物源追踪手段, 进一步综合分析得到: 冰川融水径流中离子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变化特征受冰川消融、 基岩性质、 径流水文特征和其他水体物理化学过程等因子和过程的共同影响。在总结该研究领域现存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展望, 认为应加强观测和基础数据积累, 厘清无机水化学组分的输移规律, 深入揭示影响水化学组分变化的多因素的协同拮抗作用机制, 评价冰川融水径流水化学的气候环境效应, 为应对青藏高原冰川消融带来的环境变化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96.
构造—沉积分异思想在地球内部构造地质作用与地球表面沉积响应间建立起了有机联系,可划分为不同序次系统,体现了地球系统思维。以该思想为指导编制了鄂尔多斯盆地早古生代构造—岩相古地理图。盆—山系统级次编图主要体现了不同构造—沉积分异作用对古地理面貌的控制,揭示了古地理演化的动力学机制,反映了不同时期地球深部活动在地表系统的响应;隆—坳系统级次编图揭示出海平面波动过程中不同构造单元沉积环境及充填沉积物的差异;凸—凹系统级次编图清晰展现出东部坳陷内古地貌差异引起的沉积环境分异及生、储、盖物质的分布规律与组合关系。不同级次的构造—岩相古地理图更好地解释了古地理面貌“所以然”的原因,更清晰地揭示了油气成藏物质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从而能更有效指导油气勘探实践。  相似文献   
197.
对海洋波浪能电站的潜在社会经济效益进行评价,旨在为电站选址和可行性分析提供参考。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评分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和分值,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得到综合评价值。其结果表明了电站建设对社会经济影响的程度。案例分析验证了综合评价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