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1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238篇
测绘学   113篇
大气科学   131篇
地球物理   198篇
地质学   589篇
海洋学   245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88篇
自然地理   10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4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青藏高原北部砾石粒径变化对气候和构造演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周边广泛分布的晚新生代砾岩是高原强烈隆升的产物, 但也可能仅仅是气候变化造成. 通过对青藏高原北部代表性砾岩, 酒西盆地老君庙剖面上部酒泉砾石层和戈壁砾石层进行详细的砾石粒径变化研究, 发现约0.8 Ma以来酒泉、戈壁砾石层砾石粒径不仅具有明显的变粗趋势, 而且还发育了9个显著的粗细变化旋回, 并且可与黄土-古土壤和深海氧同位素气候旋回进行良好对比, 粗、细砾石层分别对应于季风气候的暖湿和干冷时期, 具有显著的大约10万年和4.1万年周期. 由于我国西北第四纪晚期的气候是持续变干, 因此, 初步认为酒泉-戈壁砾石层中砾石粒径的持续变粗反映了高原第四纪晚期持续强烈的构造隆升, 而其中的旋回是对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变化的响应, 后者叠加于前者之上, 从而为高原周边砾岩层主要是高原强烈隆升的产物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992.
根据中国地震局和哈萨克斯坦科学与教育部地震科技合作协议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科教部地震研究所的地震科技合作协议,《第六届天山地震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9月19—21日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召开。此次研讨会是自1992年以来,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成功  相似文献   
993.
电子地图的基础理论与框架体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龙毅  蒋成环  张亮  周卫 《现代测绘》2005,28(3):7-11
电子地图作为现代地图学发展的一个新地图产品形式,其意义不仅仅在产品本身,而是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变革。本文从电子地图的概念、内容出发,探讨电子地图与传统地图、数字地图和GIS的关系,以及支持电子地图建立、表达与应用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994.
一、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测量显得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测量的方法与测量仪器也得到质的发展。自从有了GPS,正如人们所说:“GPS的应用,仅仅受人们想象力的制约。”GPS自问世以来,已充分显示了其在导航和定位领域的霸主地位。许多领域也由于GPS的出现而产生革命性变化。目前,几乎全世界所有需要导航和定位的用户,都被GPS的高精度、全天候、全球覆盖、方便灵活和优质价廉所吸引。这几年中国的GPS应用发展势头也很迅猛,短短几年,GPS的应用己从少数科研单位和军事部门迅速扩展到各个民用领域。GPS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在各种控制、地形测量等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可以说,GPS的应用前景是无限的。  相似文献   
995.
该系统主要包括雨量监测子系统、水位监测子系统、库区专业预报服务子系统和库区控制中心四部分。系统运行后,库区防汛值班人员坐到值班室就可以通过微机随时了解到水库水位和水库上游面雨量实况,同时还能通过互联网浏览由市气象台专门制作的水库防汛专业气象服务网页,获取库区长、中、短、临近预报、流域面雨量预报和库区附近县(市)的历史资料、最新天气实况资料和天气预报信息。  相似文献   
996.
取自大别造山带北缘(北淮阳地区)古生代主要构造一地层岩片中变碎屑岩和碎屑岩的一组元素和Nd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与相关资料显示,从早古生代到泥盆纪,再到石炭纪,龟山组、南湾组—佛子岭群和石炭系三个岩片中的碎屑岩类,存在稳定的沉积物源区,源区组成可能相当于北秦岭构造单元中古元古代的秦岭群及秦岭群组分沉积再循环的部分。沉积组分成熟度由高到低和源区剥蚀性质变化的地球化学记录,指示三个岩片代表了华北、扬子两陆块在古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中,主动大陆边缘一侧一系列构造事件中“俯冲后期-对接-碰撞前奏”的三个片断。这些论证显示,大别造山带北缘不同岩片沉积构造环境和演化的进程完全可以与北秦岭构造单元南部对比,大别造山带北缘应是北秦岭构造单元的东延部分。  相似文献   
997.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评价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评价是勘查地球化学长期以来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通常采用的评价方法基本上包括地球化学异常的不同地质一构造单元评价法和多元素定量化评价指标法等8种方法。这些异常评价方法缺乏从成岩成矿系统的发展演化上去认识异常的表象与本质,关于表生因素对异常的制约和异常形成机制及异常产生的地质一地球化学环境的研究不够,只是提取和利用异常本身的信息。因此,研究成矿及矿化指示元素在原生带和表生带不同介质中的赋存相态、相对比例,总结其在不同景观环境下的迁移聚散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表生异常形成机制,系统剖析控制异常发育的各种内、外因素,进而选择区域异常评价指标,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区域异常评价指标体系,是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评价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8.
陇中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退化与恢复重建调控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陇中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脆弱,历史时期人为活动强烈,导致生态环境退化与农牧交替频繁.应用系统论分析该生态经济系统的稳定性,用反馈控制原理分析该生态环境系统的运行机制和调控机理,并提出该区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的途径与措施,为该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农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9.
西秦岭天水关子镇地区新确定的流水沟变质中基性岩浆杂岩体主要由变质辉长岩-辉长闪长岩-闪长岩组成,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变质中基性岩浆杂岩的TIMS法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507.5±3.0)Ma,表明西秦岭北带岛弧型岩浆岩的形成时代为晚寒武世,反映以关子镇蛇绿岩为代表的古洋盆的俯冲作用和形成火山-岩浆岛弧的时限可能为晚寒武世或稍早。  相似文献   
1000.
平泉县生态功能区划与主体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生态功能区划和主体功能区划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对主体功能区划的思路、指标、技术方法等进行探索性研究,并应用于县级区划实践。结论如下:1)生态功能区划与主体功能区划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前者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功能,后者以调控和规范区域开发行为为主要功能,作用范围更广且作用力更强。2)建立主体功能区划的5个约束性指标,即生态系统弹性力、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潜力;提出"反规划"的区划方法和技术路线,即按照禁止开发、限制开发、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的顺序进行主体功能区划。3)首次对平泉县进行两区划的同步编制,将全县划分为2个一级生态功能区和7个二级生态功能区,在此基础上进行4类主体功能区划分,并提出相应的空间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