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04篇
海洋学   3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Depositional Responding to Tectonic Evolution of East China Sea Shelf Basi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epositionalRespondingtoTectonicEvolutionofEastChinaSeaShelfBasin*LuYongchaoWuFadongXieXinongChenPingFacultyofEarthResources,...  相似文献   
132.
MesozoicVolcanismSuroundingSongliaoBasin,China:ImplicationfortheRelationshipwithEvolutionofBasin*LuFengxiangZhuQinwenLiSitian...  相似文献   
133.
云南白秧坪银铜多金属矿集区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   总被引:44,自引:15,他引:44  
为探讨兰坪盆地内白秧坪银铜多金属矿集区水_岩反应的可能性 ,对矿集区的热液矿物、蚀变岩石和原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 ,热液成矿阶段形成的方解石、菱铁矿、菱锶矿的δ13 CPDB 值为-8.3‰~ + 2 .7‰ ,相对变化较小 ;而δ18OSMOW 值为 -2 .5‰~ + 2 4.3‰ ,变化较大 ,且出现了自然界中少见的极低值(± 0‰ )。水岩交换模拟反应显示 ,在成矿早阶段 ,成矿流体的δ13 C和δ18O值分别为 -7‰和 + 7‰ ,与岩浆水组成特征相似 ,它是一种具有深源CO2 的热卤水。在此流体中 ,可溶性碳以HCO-3 为主 ,方解石等热液矿物的形成温度为3 0 0~ 160℃ ,水岩交换比值较小 (0~ 0 .4)。在成矿晚阶段 ,成矿流体的δ13 C和δ18O值分别为 -2 .5‰和 -12 .5‰ ,可溶性碳以H2 CO3 为主 ,方解石等形成温度为 2 50~ 150℃ ,水岩交换比值稍大 (0 .2~ 0 .6) ,显示出晚阶段成矿流体具有大气降水的特征。δ13 C值的增加 ,很可能与降温作用和灰岩的溶解或去碳酸盐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4.
OnthegeographicalvalueofgeomancyanditspositionintheancientChinesegeographyFanJinzhaoDepartmentofGeography,HangzhouUniversity,...  相似文献   
135.
TheDevelopmentandInitialTestsofanAtmosphericModelBasedonaVerticalCoordinatewithaSmoothTransitionfromTerainFolowingtoIsentropi...  相似文献   
136.
江苏新沂地震台短水准新场地映震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飞 《山西地震》2002,(3):16-17,21
介绍了江苏新沂地震台短水准新场地的基本情况 ,运用滑动分析和自回归分析法对该台1995年至 1999年的资料进行了分析 ,得出江苏新沂地震台短水准新场地有一定映震能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7.
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对阳山金矿床进行的地质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矿石中金主要以微细粒金(2-3μm)包裹于毒砂,黄铁矿等矿物之中;矿石中As,Sb及有机碳含量较高,且Au与Ag,As,Hg,Sb等低温热液元素相关性明显,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50-250℃、盐度w(NaCleq)为1.6%-6.5%,流体包裹体成分为H2O和CO2为主,含少量CO、CH4、H2。黄铁矿,辉锑矿δ^34S值为-3.47‰-- 13.23‰,石英δ^18O值为-3.09‰-+0.41‰,δD值为-92.4‰--62.9‰,全岩δ^13C值为-2.19‰--9.14‰,δ^18O值为-13.54‰--9.06‰,反映了成矿流体为低温,低盐度热液,其组成以大气降水为主,并有岩浆热液参与,成矿物质来自泥盆系地层及燕山期岩浆岩体,矿床为受构造直接控制的,与沉积作用及燕山早期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的叠加改造型微型细浸染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8.
以采自重庆南川地区金佛山羊口洞中一支石笋YK719为研究对象,利用精确的230Th测年数据、δ18O数据和灰度数据重建了重庆地区早全新世古气候变化序列。将石笋YK719灰度序列和δ18O记录进行对比后发现,在弱季风时段,石笋δ18O值偏重,石笋灰度值较高,灰度序列表现出“谷”构造;反之亦然。分析显示羊口洞石笋灰度序列与树轮Δ14C数据、太阳黑子数据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说明太阳活动是驱动石笋灰度序列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太阳活动可能通过温度和季风降水两方面来影响石笋灰度的变化:温度升高促使土壤微生物活动量增加,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和CO2含量增加,从而形成较为纯净的方解石沉积物,石笋颜色暗而透明,反之,石笋表现为不透明乳白色;北大西洋浮冰变化在早全新世可能通过季风-欧亚大陆雪盖耦合来间接地影响亚洲季风降水变化,从而影响石笋灰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9.
沙漏型岩溶地面塌陷物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进一步研究覆盖型岩溶地面塌陷的发生条件和机理,在作者关于土体塌陷理论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渗漏型地面塌陷的地质现象、地质模型、物理模型及其数学表达式。根据地质现象和砂性土中砂颗粒在塌陷过程中的运动学响应特征,建立沙漏型岩溶地面塌陷的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概化出物理模型,并根据物质守恒定律推演沙漏型塌陷的数学表达式。由此探讨了沙漏型塌陷规模与岩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关系,认为沙漏型塌陷历时与砂性土的摩擦系数的平方、水力坡降的平方根及可溶岩洞径的8/3次方根成反比,与塌陷坑深度的立方成正比。文章从地质现象→地质模型→物理模型→数学表达式来研究沙漏型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理论依据充分,物理过程可靠,数学逻辑严密,所推导出的数学表达式较好地反映了沙漏型地面塌陷的基本规律。经工程案例验证,该物理力学模型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40.
泰安市城区旧县水源地岩溶塌陷演化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吴亚楠 《中国岩溶》2017,36(1):94-100
通过综合分析项目前期开展的塌陷群现场调查、物探、钻探、地下水动态长期监测等多项工作所获取的珍贵资料,将泰安市区划分为三个岩溶塌陷集中区,分别讨论了岩溶塌陷的发育条件、分布特征及成因演化过程,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岩溶塌陷防治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岩溶塌陷多发生于以下区域:(1)埋藏型岩溶区,地层岩性主要为奥陶纪-寒武纪灰岩、白云岩;(2)断裂及其影响带;(3)上覆土层厚度小于20 m,多层结构,即上部黏性土、中部砂类、下部黏性土区域;(4)岩溶地下水降落漏斗及其影响范围内。研究区岩溶塌陷是各种不良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其中最重要的诱发动力条件为水动力条件,结合各类水文、地质、灾害资料,绘制岩溶塌陷与地层、降水、开采及岩溶水位关系图,可清晰地反映出在岩溶发育地区随着岩溶水开采量增大,岩溶水位随之降低,当岩溶水位低于基岩面后,岩溶塌陷开始发生,并且随着水位的降低及波动幅度的增大,塌陷次数明显增多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