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42篇
综合类   2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网箱养殖卵形鲳Shen和布氏鲳Shen分类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其永  邵广昭等 《台湾海峡》2000,19(4):499-505,T008
本文对厦门和龙海海水网箱养殖的卵形鲳Shen(Trachinotus oruatus)和布氏鲳Shen(T.blochii)进行了形态分类的比较研究,从计数性状和量度性状以及骨骼系统鉴别种间差异,证实这两种鲳Shen是同属中的不同种类。  相似文献   
22.
ARTIFICIAL PROPAGATION AND BREEDING OF MARINE FISH IN CHI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ince the 1990s, artificial propagation and breeding technique of marine fish in China have developed by way of increasing species and fry numbers, with special stress laid on valuable species. Large quantities of artificial fry can meet the needs of both marine cage culture and pond culture for most species. Experimental results obtained by scientists have been put into use in actual production.Fish fry production has entered a perio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 far, at least 44 species (21 families) of marine fish have been successfully bred in China. The artificial fry number of large yellow croaker ( Pseudosciaena crocea) exceeded 300 million in 1999. The species whose artificial fry numbers have each surpassed 10 million annually are red drum ( Sciaenops ocellatus ), Japanese seabass ( Lateolabrax japonicus), cuneate drum (Nibea miichthioides ), spring spawning red seabream (Pagrosomus major ) and threebanded sweethp ( Plectorhynchus cinctus ). Millions of artificial fry are bred annually in the species of black porgy ( Sparus macrocephalus ), Russell‘ s snapper ( Lutjanus russeUi ), javelin gnmt ( Pomadasys hasta ), miiuy croaker ( Miichthys miiuy) and skewband gnmt ( Hapalogenys nitens ). The fish in the family Sciaenidae are the main species in artificial propagation and breeding. Some problems and prospects on marine fish culture and stock enhancement are also discussed and some proposal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 put forward in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23.
本文研究了野生和养殖中华乌塘鳢血细胞的形态特征,测量了除血栓细胞以外的其他各种血细胞的大小,并计数了各种白细胞数量的百分比.结果表明,根据各种细胞不同的形态特征,血液涂片上的血细胞可以区分出红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血栓细胞,其中淋巴细胞包括大淋巴细胞和小淋巴细胞.中华乌塘鳢雌雄同体和雌雄异体鱼红细胞的大小相似,但大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大小有差异.在各种血细胞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在各种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的数量最多,小淋巴细胞的数量次之,大淋巴细胞数量居第3位,单核细胞和血栓细胞数量最少.研究中还发现,中华乌塘鳢的红细胞较其他一些鱼类的小,在雌雄同体个体中出现大淋巴细胞减少的现象.  相似文献   
24.
美丽斜纹藻的碎屑形成过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25.
大弹涂鱼耗氧率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鱼类耗氧率和窒息点不仅表达鱼体的代谢生理,也反映鱼类在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下的生活状况.研究鱼类的耗氧率在鱼类养殖业上可为鱼类养殖密度、水质管理、饵料利用以及活鱼运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
台湾海峡西部海区带鱼年龄和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1962-1964年台湾海峡西部海区带鱼种群样本,采用椎体鉴定年龄,并对年龄结构变化与资源相关性作了分析和讨论,为资源保护和渔业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7.
人工管道诱导大弹涂鱼产卵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报道了人工制作的陶瓷管道诱导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产卵的研究结果,未经激素催熟的亲鱼放入产卵池内7-12d未见产卵,经一次激素注射催熟的亲鱼放入产卵池内第3天开始酱产卵和受精,入池后5d未能产卵雌鱼的卵母细胞开始退化吸收,雌鱼不仅在管道内产卵,而且也将卵产在管道外,池底和池壁,产卵时间集中在下半夜的02:00-04:00,不同产卵池中管道的产卵率差别很大,卵子粘附在管道不同部位的数量和受精率均不相同,强迫配对的亲鱼虽有产卵,但卵子不受精。  相似文献   
28.
台湾海峡和北部湾二长棘鲷种群鉴别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二长棘鯛(Parargyrops edita Tanka)为暖水性的底层鱼类,分布于日本南部、东海、南海北部、台湾海峡以及印度尼西亚沿海,为我国东南沿海和北部湾底拖网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台湾海峡二长棘鯛的两个产卵场位于澎湖列岛北面和台湾浅滩内缘海区;南海北部的三个产卵场即粤东的汕尾近海、珠江口近海和粤西的电白近海;涠洲岛西北面和珍珠港附近是北部湾一个主要的产卵场。近年来二长棘鯛在南海北部近海底拖网中已很少渔获;在南海北部大陆架边缘则更少出现。由于滥捕幼鱼十分严重,台湾海峡和北部湾二长棘鲷的渔获量也已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9.
分布于黄、渤海、东海和南海的带鱼Trichiurus haumela (Forsk(?)),是我国海产鱼类中很重要的捕捞对象之一。为了探索带鱼种群数量变动,开展带鱼生殖力的研究,阐明与补充群体关系至为密切的环节,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而且可供渔业现代化管理的参考。关于带鱼生殖力的研究,国内外虽有一些报道,但我国南方带鱼种群生殖力的研究却很少,仅在综合调查报告中有些零星的记载。因此,作者对台湾海峡西部海区带鱼生殖力指标及其变动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0.
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半封闭的福建东山岛西埔湾港养黄鳍鲷的卵膜和退化卵母细胞的形态.结果表明,卵膜由透明带、外放射带和内放射带组成.内放射带有5~6层纤维状片层.许多孔道横穿各层卵膜.排列呈蜂窝状.孔道口无“(?)子”阻塞.第4时相微绒毛在孔道内弯曲呈螺旋形.随着卵细胞发育.滤泡形成颗粒细胞层和鞘膜细胞层.卵母细胞退化时,滤泡细胞(颗粒细胞)变成吞噬细胞.研究结果证实了港养黄鳍鲷的雌性性腺不能在西(?)湾内发育到生理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