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西北地区1:5万区域地质图数据库建设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地区1:5万区域地质图数据库建设工作起始于1999年,经过15年建库工作,至2013年底西北地区已完成801幅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元数据库及相关文档,编制了西北地区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程度图。通过数据积累,已形成西北地区大型综合性大比例尺基础数据库阶段性成果,修复抢救了西北五省(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资料。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采用了统一的建库标准、合理的技术路线和可靠的数据质量监控方法,形成了完善的空间数据库建设质量控制体系,从数学基础、空间精度、拓扑一致性、属性正确性等方面保证了数据质量。该数据库信息量丰富,具备面向对象特点,数据模型符合地质实际,形成了可满足政府和社会公益需求的系列产品。目前,已在地质调查研究、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生态环境评估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2.
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目前储量动用程度低、开发效果变差的特点,以纵向岩溶分带、油井分段开采特征为基础,首次提出缝洞型油藏致密段定义,利用岩心、测井、单井纵向岩溶带分布特征和开发动态特征及地震波阻抗反演等,建立缝洞型油藏高阻致密段划分标准.采用点、线、面相结合技术流程,研究塔河油田6、7区不同致密段分布.该方法已应用到塔河油田开发中,效果较好,成为“十二五”缝洞型油藏精细描述和提高储量动用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3.
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参量计算方法是由钱复业,赵玉林等研究出来的方法。我们试用该方法编制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对蒙城地震台1978~2008年地电阻率的数据进行处理;并结合震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对于震中距300km内的中强震,与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参数的趋势性变化存在密切的关系;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参量特征可以反映孕震区地下介质的孕震信息,对未来地震的预测将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4.
我国氨氮海水质量基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磊  张娟  闫振广  刘征涛 《海洋学报》2016,38(4):109-119
我国现行的氨氮海水质量标准参照国外基准与标准制定,未考虑是否能够有效保护中国海洋物种,科学性欠缺。对我国海水氨氮质量基准进行研究,采用美国EPA推荐的物种敏感度排序(SSR)技术,结合美国海水氨氮水质基准数学模型,搜集利用我国15种海水水生生物的非离子氨毒性数据,根据非离子氨氮和总氨氮转换公式,得出水体在不同pH值、温度和盐度条件下的总氨氮水质基准在pH为7.0~9.0、温度为0~30℃的范围内,盐度为10时,基准最大浓度(CMC)和基准连续浓度(CCC)的范围分别为0.089~57.141 mg/L与0.007~4.365 mg/L;盐度为20时,CMC和CCC的范围分别为0.092~61.152 mg/L与0.007~4.671 mg/L;盐度为30时,CMC和CCC的范围分别为0.095~65.446 mg/L与0.007~4.999 mg/L;3个环境因子,对CCC和CMC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pH、温度、盐度。相对于美国,我国急性基准的取值区间收缩了5倍,慢性基准的取值区间收缩了10倍。研究结果认为,现行的非离子氨数值应修正为0.007 mg/L才能有效保护我国海洋生物,同时建议使用总氨氮的基准来管理海水中氨氮变化。为修订我国氨氮海水质量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5.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Bohai economic rim, the Laizhou Bay has been stressed by serious eco-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study, the Shannon-Wiener index(H′), AZTI's marine biotic index(AMBI) and the multivariate AMBI(M-AMBI)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ecological quality status(EQS) of the Laizhou Bay according to macrobenthos data collected annually in August 2011–2014.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benthic habitat quality in the Laizhou Bay was assessed as "Good". However, 25% of the samples were classified as"Moderate", "Bad" or "Poor" status under degraded conditions. Ecological group Ⅲ(EGⅢ) species which had a certain tolerance to environmental disturbances had a higher proportion in each station, and most of them had appeared the pollution indicator species Capitella capitata. This indicated that the benthic habitat in the Laizhou Bay had been disturbed and polluted to some extent. The comparison of the three indices evaluation result and the RDA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H′ and M-AMBI were more suitable when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the single species was high and the macrobenthic community was significantly imbalanced; when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opportunistic species(EGIV and EGV) was high, the AMBI and M-AMBI could reflected the EQS objectively; in an undisturbed and polluted environment, all the three indices could indicate the benthic habitats quality. In summary, the bette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hree indice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showed that they were well responsive to the tendency of the benthic habitats quality in the Laizhou Bay.  相似文献   
36.
近几十年来,土壤侵蚀日益加剧,伴随着土地质量的退化,已成为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利用放射性核素137Cs进行土壤侵蚀研究能够简便、快速、准确地获取土壤流失、沉积和空间重新分布等详细信息。从元素来源、空间分布、背景值、示踪原理、活度测定、转换模型等方面对该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总结其优缺点的基础上,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7.
青海省2007年牧草长势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7年EOS/MODIS卫星数据、地面实测资料以及实地调查资料表明:2007年度,青海省丰年、平年和欠年年景草地分别占全省草地面积的35%、32%和33%。丰产区主要分布在海北州,海南州的同德县、兴海县,果洛州的达日县、久治县、班玛县,玉树州的称多县、杂多县、玉树县和囊谦县;减产区主要分布在唐古拉乡和玉树州的治多县;持平区分布在黄南州的河南县和泽库县,果洛州的甘德县,玉树州的曲麻莱县。分析气候要素对牧草长势影响,在春季牧草返青期间,大部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阶段性的旱情;6月出现阶段性的低温天气,8月下旬又出现连阴雨天气,日照偏少、气温偏低对牧草生物量的积累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38.
为探究青海省绝对湿度变化趋势及分布规律,基于青海省43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71—2017年常规观测资料,运用绝对湿度计算公式及线性趋势等方法,分析青海省及4个生态功能区绝对湿度变化趋势,并进一步分析绝对湿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7a来,全省及4个生态功能区年及逐月绝对湿度变化特征明显;季节、月际变化特征显著;绝对湿度具有较好的经度地带性和海拔地带性;空间分布表现为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变化趋势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性。研究绝对湿度的变化规律对青藏高原农作物种植以及气候预报等方面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9.
区域差异性导致各地耕地保护的目标不同,县域耕地保有量预测目标是否合理关系到区域和全局的耕地保护压力程度,影响着耕地保有量的合理预测,对有效遏止圈地现象至关重要。在耕地外部性特征基础上提出耕地保有量外部性连环效应,并据此效应建立县域耕地保有量预测目标约束机制;通过分析灌阳县在上轮规划耕地保护情况和耕地保有量现状,将灌阳县耕地保有量预测目标定位为耕地均量动态平衡;预测规划目标年灌阳县耕地保有量目标及相关单项指标。  相似文献   
40.
于2017—2018年3月、5月、8月、10月在乳山海水增养殖海域进行了水文、气象、化学、浮游植物等要素的综合调查,文章分析了该海域初级生产力和主要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并探讨了其相互影响。结果表明,2017—2018年调查区域水体初级生产力的波动范围为9.2~3 504.0mg/(m2·d)(以碳计),各年度均为8月最高,3月比5月、10月略高,5月和10月相当。3—5月乳山湾东汊和乳山东与文登交界处要高于其他区域,8月近岸外海整体较高,从近岸区到远岸初级生产力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10月的初级生产力普遍偏低。2018年3月和8月初级生产力与温度、pH值、无机氮、N/P值和盐度等相关环境因素有一定的显著相关关系,而在5月和10月相关关系则都不显著。此次调查结果能够反映出陆源输入、季节变化等生境改变对水体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