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刘东汉  吴继成  张彤 《气象》1989,15(12):29-31
夏季兰空区域中期预报软件系统,可在配备有汉字显示系统的微机上运行,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掌握。从输入初始资料到显示最终天气预报结果,约需20—30分钟。其软件系统的流程框图如图1。  相似文献   
32.
张彤  俞连笙 《四川测绘》2002,25(3):102-105
晕渲地图由于其美观,立体感强的特点,在大型挂图的制作中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而传统晕渲帛作难度很大,在计算机晕一出现以后,自动晕渲地图以快速,准确,美观的特点取代了传统方法,本文就新型自动晕渲《深圳市地图》的研制过程,特点和研制中的技术问题作些讨论。  相似文献   
33.
本文总结了建立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工作方法与步骤 ,详细阐述了内蒙古部分建库的总体设计 ,为实用型 GIS的建库工作和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35.
利用2005-2008年期间在山东开展的人工触发闪电试验中所观测到的通道底部电流、不同距离垂直电场及高速摄像光学资料,对人工触发闪电10次回击之后的33次M分量电流波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典型的M分量电流波形具有较对称的结构特征,峰值电流的几何平均值为743 A(标准偏差为0.55);波形10%~90%上升时间的几何...  相似文献   
36.
内蒙古独特的地理环境为种类繁多、丰厚的观赏石提供了条件,分布于沙漠地区的戈壁石及巴林右旗的巴林石是观赏石业界的两朵奇葩,独特的成矿地质条件造就了产于不同年代、不同成因的矿物晶体类观赏石,古生物化石赋存于古生代及中、新生代沉积地层中,不仅具有观赏性,也是推断古地理、古气候环境的变迁及人类认识地球、研究生物演化最为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37.
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西坡,是一个以锡为主,共伴生锌、钨、铜、钼、铷、铌、钽和锂的大型矿床。矿床包括深部以锡为主,伴生锌、铷、铌和钽的蚀变花岗岩型矿体;中部以锂为主,伴生锡、锌、铜和铷的隐爆角砾岩型矿体及浅部锡、钨、锌、铜和钼的石英大脉型和网脉型矿体。矿床的主要工业矿体为石英脉型,呈北北东向产于古元古界宝音图群和华力西中期石英闪长岩中的断裂破碎带内,而蚀变花岗岩型和隐爆角砾岩型矿石的品位较低。矿床的成矿过程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钠长石化-天河石化阶段(Ⅰ)、云英岩化阶段(Ⅱ)、锡钨氧化物-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和钼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Ⅳ)。为了查明成矿流体性质、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及矿质沉淀机制,文章对Ⅰ、Ⅲ和Ⅳ阶段的脉石英开展了流体包裹体研究和H-O-C同位素分析,对硫化物开展了S-Pb同位素分析。维拉斯托锌多金属矿床发育富液两相(WL型)、富气两相(WG型)、H2O-CO2(C型)和含子矿物多相(S型)4种类型的包裹体。Ⅰ阶段发育WL型、WG型和S型包裹体,均一温度372~473℃,盐度w(Na Cleq)5.3%~50.9%;Ⅲ阶段亦发育WL型、WG型和S型包裹体,均一温度243~412℃,盐w(Na Cleq)为4.3%~48.5%;Ⅳ阶段发育WL型、WG型、C型和S型包裹体,均一温度215~414℃,盐度w(Na Cleq)4.1%~48.5%。矿床的δ18OH2O值介于2.4‰~8.5‰之间,δD值介于-120‰~-79‰之间,δ13CV-PBD值为-15.5‰~-14.9‰,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后期有少量大气降水的加入。矿石的δ34S值为-4.6‰~-2.2‰;矿石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分别为18.310~18.381、15.531~15.584和38.151~38.326。S-Pb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床属于岩浆-中高温热液矿床,成矿与早白垩世的斑状细粒碱长花岗岩有关。流体沸腾和降温是矿质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38.
比利亚谷铅锌银矿位于海拉尔-根河中生代火山盆地北西缘。该矿床赋存于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酸性火山岩中,受NW向断裂构造控制,主矿体呈脉状产出。火山岩围岩及主要矿石矿物的微量稀土特征相似:具有富集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Sr、Nb、Ta等高场强元素的特点,表明其均产于板内构造环境。不同之处为:1矿石矿物的稀土微量元素总量明显小于火山岩围岩;2火山岩围岩呈现出明显的负Eu异常,而矿石矿物则具有强弱不等的正Eu异常。综合分析认为比利亚谷铅锌银矿为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矿床,其主要成矿作用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40Ma左右)火山活动有着密切联系,区域地质背景上对应于构造体制大转折的晚期,但是成矿期后矿体受到了120Ma大规模岩浆活动的影响,本期岩浆活动是区域岩石圈快速减薄引起,产生了一期深变质作用以及壳幔相互作用有关的深部流体活动,受其强烈改造,引起了矿石矿物微量稀土元素含量的改变。  相似文献   
39.
利用闪电VHF辐射源三维定位和闪电光通道高速摄像同步资料,对一次双接地负地闪放电通道作定位和亮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仔细分析了其通道发展和连接,详细讨论了一次负地闪双接地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在预击穿阶段,通道击穿作用很强,但电流小,其载体主要是雪崩电荷;在回击激发阶段,通道电流迅速增大,其载体除了雪崩电荷外,还有大量来自云内电荷区的电荷.在整个过程中,主通道有较高亮度(云外),即主通道中有较强电流运动,而分叉通道电流较弱.研究表明近地面向上发展的辐射源可能是源于地面尖端产生的向上先导.  相似文献   
40.
沿海地区一次多单体雷暴电荷结构时空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闪电放电辐射源三维时空分布测量,分析了山东低海拔地区一次多单体雷暴过程的电荷结构演变以及与回波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对流云区电荷结构是典型的上正下负电偶极结构,且随着雷暴发展正负电荷层强度增大,高度抬升.负电荷区处在40 dBz以上的强回波区域中,正电荷层处在约40 dBz区域中.层状云区也有类似结构,只是强度弱,高度低.观测到的四层电荷结构是出现在对流区消散阶段,此时,由于云体不同部位的不同消散程度,电荷结构发生断裂,云体前部正负电荷区下沉,云体中部正负电荷区高度变化不大,但负电荷区域变薄,呈现出四层电荷结构.从本例结果说明,雷暴优势起电机制通常能形成电偶极或三极性结构,多极结构可能不是起电形成.本文还分析了一次负地闪传输过程,和宏观电荷结构很好吻合,说明利用三维定位系统观测,可以较好地描述雷暴宏观电荷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