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71.
本文对1974~1996年从西太平洋进入南海的台风,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预报方程,从拟合和试报情况看,该模式对这类台风,特别是西行北折的台风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72.
二连浩特北部地区位于二连-东乌旗铜多金属成矿带之西端,具有良好的成矿远景.在二连地区1:25万数字化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基础上,阐述了GIS技术在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的技术路线、数据获取、数据管理中空间数据库工作流程和图层管理.在数字高程模型子系统(DTM)中,利用地形数据制作立体地形图.以基础地质为背景,通过对航磁、重力、化探异常等多源、多尺度数据分析预测,总结了成矿规律,对该区进行了成矿预测,圈出个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73.
可解释的准确预测PM2.5浓度变化可以有助于人类规避暴露风险,对人类健康风险评估和政策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PM2.5浓度预测模型过多专注于提升模型预测精度,但忽略了模型的可解释性,造成模型可复用性和可信任度较差。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兼顾模型预测精度与模型可解释性的注意力时空常微分方程模型(Attentional SpatioTemporal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ASTODE)用于PM2.5浓度预测任务。具体而言,本文将神经常微分方程集成至PM2.5浓度预测任务中,以提升预测模型的可解释性。此外,针对传统神经常微分方程难以挖掘PM2.5浓度数据中空间依赖关系的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时空导数网络将传统神经常微分方程扩展到了时空常微分方程。针对传统神经常微分方程难以挖掘PM2.5浓度数据中长期依赖关系的挑战,本文设计了一种时空注意力机制去融合多个时间节点的隐藏状态。本文采用真实的PM2.5...  相似文献   
74.
本文对2008年编号的热带气旋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2008年编号的热带气旋与多年平均相比,呈现的特征为全年总个数偏少,登陆热带气旋数目偏多,强度偏强,登陆热带气旋初始登陆时间比多年平均初始登陆时间偏早,编号热带气旋各月分布特征基本与热带气旋各月分布的气候特征基本一致。从2008年和气候平均的副热带高压和赤道附近降水大值区的对比来看,2008年大气环流和赤道辐合带都对2008年热带气旋个数偏少有贡献。  相似文献   
75.
提升绿色发展效率对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采用Super-SBM模型、热点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分析2005—2019年甘肃省14个市州绿色发展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时序上,绿色发展效率总体呈“M”型波动趋势,区域相对差异亦表现出相应的波动趋势。(2)空间上,绿色发展效率空间分异性显著,南北方向梯度差明显大于东西方向。空间集聚程度弱,以低热点区、中热点区和低冷点区为主,存在俱乐部收敛特征。(3)市场化水平、创新能力、政府调控、城镇化水平是绿色发展效率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甘肃省绿色发展效率是多因子交互作用的结果。研究结果在丰富城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研究案例的同时,对甘肃省及其他欠发达地区绿色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6.
海量地理信息数据的高效存储是支持各种地理信息应用服务的基础。性能管理是支持存储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目前无论是关系型空间数据库系统还是流行的非关系数据库系统都缺乏针对共享存储系统的在线性能管理机制。本文针对这个问题,顾及不同应用服务对存储性能的要求,提出基于在线性能预测的海量地理信息数据存储管理框架与运维机制。原型系统的测试表明该存储管理方法能较好地应对用户访问时空变化带来的存储压力,可实现存储资源的合理快速调配与在线扩展。  相似文献   
77.
白云鄂博群是内蒙古中西部稀土、铁、金等矿产的重要含矿层位,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在该层位发现铌、钽、铀、钍、钨、钼、锑、银、铜、铅、锌、锰等金属矿产30多种。在综合研究内蒙古白云鄂博地区地物化遥及其解译资料的基础上,提取了与金成矿密切相关的异常要素,建立了白云鄂博地区白云鄂博群层控型金矿矿床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基于GIS平台的证据权重法和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体积法对研究区进行了金矿的定位与定量预测,优选出57个最小预测区,预测资源量402 834kg。  相似文献   
78.
空间数据挖掘技术在土地定级估价中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空间数据挖掘技术和决策树算法。通过对其研究,将可视化空间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土地定级估价,并介绍了基于Visual C^++ 6.0和ESRI公司的MapObiect 2.0组件技术设计和开发了一个可视化交互空间数据挖掘土地定级估价原型系统。系统采用决策树方法作为数据挖掘方法的基本算法,采用训练与学习相结合实现土地定级估价。阐述了基于决策树空间数据挖掘土地定级估价的系统模型,系统总体框架、主要模块、系统界面及系统实现定级估价的工作流程。该方法是对土地定级估价方法的一种新的探索,是对土地信息系统开发的一种新的尝试,也是土地信息系统智能化发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79.
闪电电磁辐射中的爆发式窄脉冲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发生于闪电放电过程中一类特殊放电现象\_\_爆发式窄脉冲序列。结果表明, 在30 min内测得的69例闪电放电过程中, 全部存在此类爆发式窄脉冲序列。针对6例典型闪电中包含的190例爆发式窄脉冲序列进行了详细分析, 发现窄脉冲典型宽度约为1 μs, 典型脉冲间隔4~8 μs。根据脉冲时间间隔变化和极性转换将其划分为正常型、 反向型、 对称型和反转型。负地闪和云闪产生的爆发式窄脉冲序列特征无明显差别, 而正地闪中的爆发式窄脉冲序列极性反转较为频繁。分析认为, 不同类型的RBPs可能对应流光等击穿过程在不同极性小电荷区间行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80.
青藏铁路沿线区域闪电分布和闪电气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998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TRMM卫星探测到的25~38°N,75~100°E闪电资料,对青藏高原地区年、季、日发生闪电频数和随经纬度变化,闪电密度分布的气候特征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铁路沿线区域年均日发生闪电数约7 600次,白天占到66.47%,夜间占到33.53%,昼夜比为2.0,明显高于中国其它区域昼夜闪电比1.2。日闪电频数的年变化是多峰值,闪电主要发生在4~9月,占年总闪电的94.75%。5月上中旬和9月中下旬为次峰值,主峰值在夏季6~8月占到年总闪电70.23%,最高出现在7月占到年总闪电25.19%。10月到次年3月发生闪电很少,仅占年总闪电的5.25%,特别是11月到次年2月只占总闪电0.83%。青藏高原发生闪电的日变化以单峰值为主,年均达到346.75次/h左右,傍晚18时达到最高峰值,占到日出现闪电的12.1%,19~21时每小时达到日闪电值的9%以上,21~22时为快速下降时段,午夜24~01时出现维持时段,每小时达到日闪电值的3%,凌晨4~5时有小起伏,每小时达到日闪电值的1%,上午8~11时达到日变化的最低谷,4 h仅占日出现闪电的1.3%,闪电峰值是低谷的100倍以上,说明青藏高原区域闪电高发时间主要在傍晚。4个季节发生闪电峰值的日变化时间表明,不同季节出现闪电峰值的日时段不同,春季主要在晚间,夏季主要在傍晚,秋季主要在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