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23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169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41.
地球气候将平衡于又一次跳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球气候将平衡于又一次跳跃?当前,人们对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的可能气候影响十分关注。大气环流模式(GCM)的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现今的气候系统可以被很好地了解、并将缓慢变暖。但是,过去10万年的气候记录揭示出温度变化的极不相同的型式,温度不是按米兰...  相似文献   
142.
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法,对某隧道DK278+628—+698段填充性岩溶软基加固后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分析过程中,采用Drucker-Prager模型及刚-柔接触模型,模拟了加固前后隧道填充性岩溶的应力、位移及应变情况,根据分析结果,对工程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3.
国际全球变化研究发展态势文献计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变化研究是国际上地球系统综合研究的重大跨学科研究领域。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国际上先后组织发起了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四大科学计划WCRP、IGBP、IHDP、DIVERSITAS及其组成的地球系统科学联盟ESSP,开展对全球变化和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当前,全球变化问题不仅是科学界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也是政治界、经济界都关注的重大问题。 科技文献能够反映科学前沿的发展动态。对SCIE和SSCI数据库收录的全球变化研究文献进行统计,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分析国际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发展态势,了解中国全球变化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可以看出:国际上全球变化研究的论文数量一直呈增长趋势,以地球科学多学科、生态学、环境科学、自然地理学、植物学等学科领域为主。中国自2000年以来在该领域的发文数量增长较快,特别是中国科学院的发文量已进入国际前列,但中国在该研究领域尚缺少高影响力的论文。  相似文献   
144.
分析了英国尼古拉斯·斯特恩领导完成的"从经济学角度看气候变化"报告的主要内容,并从科学基础、气候变化中的经济学问题、减排行动的政策与经济因素、适应行动的效益分析以及全球合作应对气候的意义等5个方面对报告的主要内容、立场和结论进行了介绍.报告认为,气候变化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人类按照目前的模式继续发展下去,到21世纪末,全球温度可能会升高2~3℃以上,这将会造成全球经济的GDP比重下挫5%~10%,而贫穷国家则会超过10%.如果现在即采取措施,在2050年前把温室气体浓度控制在450×10-6~550×10-6的水平上,减排的成本大约仅占GDP的1%.报告提出,要建立长期稳定的碳价格政策、低碳技术发展政策、消除阻碍减排行动的障碍因素,保证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的有效实施.全球合作和以适应为目标的气候行动目前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并有利于气候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5.
台湾-吕宋岛双火山弧的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扼要评介了国内外关于台湾-吕宋岛双火山弧在南海沿马尼拉海沟俯冲的动力学过程和俯冲板块深部形态等方面研究的成果;认为目前的动力学模式还不够完善,没有能够对台湾-吕宋岛双火山弧中存在的第四纪火山间断做出合理的解释,为此引入“板片窗”概念,对已经提出的动力学模式进行了修改;并统计1964~2006年发生于菲律宾地区的地震震中位置,认为存在于菲律宾群岛17°~19°N之间的深源地震稀疏带和存在于14°~15°N之间的喇叭状地震稀疏带是地震作用对于南海板片窗构造存在的反映;结合研究区域已有应力场研究资料,认为俯冲的南海亚板块中板片窗两侧俯冲倾角的差异,应该是造成俯冲带内应力分布出现分带现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6.
CINRAD三维拼图产品显示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新一代天气雷达三维拼图产品显示系统是采用三维VTK(Visualization Toolkit)技术,结合具体的空间体绘制算法,开发的显示平台。此显示平台针对中国气象科学院国家灾害天气重点实验室开发的新一代天气雷达3D组网拼图产品,在兼顾实时处理和事后分析的需求下,实现了包括X,Y,Z平面在内的空间任一切面的雷达回波强度显示,运用光线投影算法实现了雷达回波数据的空间整体三维重建显示。同时结合多种产品的二维平面显示功能以及二维和三维的交互功能,更为直观和全面的展现了空间回波的分布状况,使得三维组网产品的优势在业务系统上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7.
"一带一路"作为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外局势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空间数据作为国家的战略信息资源,对"一带一路"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针对当前"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空间信息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从"一带一路"倡议全局的角度,剖析空间信息智能服务在"一带一路"区位发展中的定位。从方案总体设计和空间信息应用服务平台设计两方面,提出"一带一路"空间信息智能服务体系的总体构架。以"数据获取-数据融合-数据更新"为主线,探讨保障空间信息智能服务顺利实现的若干关键技术,为"一带一路"空间信息智能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提供重要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8.
149.
150.
在重大活动、突发气象灾害以及汛期会商服务等特定时空气象保障过程中,采用各单位逐一汇报及展示专业产品或系统等传统方式,形成的产品及系统深度专业,但无法互动且运行协同不足,影响实时保障服务效益。气象综合指挥平台充分利用现有气象业务数字化成果,面向气象保障服务的时空及可视化需求,采用混合存储、接口服务以及图层组件发布等技术,实现多源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功能集约建设以及图层渲染等组件松耦合发布,首次在气象保障服务中接入空间天气、风云四号气象卫星高分辨率数据、秒级观测以及百米融合实况等数据及产品,实现气象产品全在线服务与中国气象局电视会商、云会商系统音视频信号的同步实时调度,为实时气象保障调度指挥提供服务支撑。该平台集成113种气象产品,发布1106个图层服务,成功完成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国家重大气象保障工作,未来可为各类气象保障系统开发及专题气象保障服务提供支撑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