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39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以Micaps系统为工作平台,采用VB6.0可视化编程,以Windows 9X为操作界面的石河子地区中量以上降水预报业务系统,建立了历史资料检索、信息显示、预报因子、天气个例、预报业务流程和模型、预报制作和产品分发、质量评估、气象服务8个子系统.并以T213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结合人工智能专家预报、MOS预报等方法,研制了一套客观定量自动化的石河子地区中量以上降水预报业务系统.  相似文献   
82.
东营凹陷盐-泥层构成及其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晓峰  解习农  姜涛  张成 《地球科学》2005,30(5):604-608
含盐层序原始沉积的典型特征是盐类岩石与超压泥岩等构成互层的多韵律结构.盐和泥作为一个整体, 与纯粹的厚层的盐或泥相比, 其塑性变形能力和行为具有特殊性.针对这一特点, 提出了盐-泥层和盐-泥构造的概念.盐-泥层是指盐类岩石与超压泥岩呈互层的沉积层序, 具有一定的塑性或流动性.盐-泥构造是由盐-泥层的流动变形而形成的一类构造样式.盐-泥层的概念在含盐盆地中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3.
岩浆液态不混溶形成的浆液过渡态熔体是与高度分异花岗岩有关的钨锡多金属成矿流体的重要形式。湘南地区与钨锡多金属成矿有关的浆液过渡态熔体有两种类型,一种富钠富挥发分,以芙蓉矿田矿化蚀变碱长花岗岩中的钠长石电气石石英囊为代表;另一种富钾富挥发分,以界牌岭矿床矿化蚀变花岗斑岩中的锂白云母萤石囊(团块)为代表。两种浆液过渡态熔体可形成于同一矿床,为同期岩浆活动产物,成分上K2O与Na2O负相关,表明它们具有密切的时空和成因联系,熔体-流体包裹体发育,为高度分异的花岗质岩浆液态不混溶产物。两种浆液过渡态熔体富含成矿物质,与成矿关系密切,湘南地区多数钨锡多金属矿床的云英岩型、构造蚀变带型、钾化花岗岩型钨锡多金属成矿可能与富钾富挥发分的浆液过渡态熔体有关,钠化花岗岩型铌钽矿化与富钠富挥发分的浆液过渡态熔体有关。  相似文献   
84.
南海大陆边缘盆地由于边界条件的差异,形成了离散型、走滑-伸展型和伸展-挠曲复合型3类陆缘盆地.这些盆地由于其构造演化差异性,导致了盆地沉积充填存在较大差异,相应地导致这些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及油气资源量的巨大差异.南海北部离散型大陆边缘盆地主要发育湖相泥岩和海相泥岩烃源岩,尽管存在较好的湖相烃源岩,但由于各断陷分隔且面积较...  相似文献   
85.
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沉积环境讨论及其地质启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经历了巨大的海陆变迁,并发生多次海侵。其中,关于本溪组-太原组的陆表海沉积环境经长期研究已达成广泛共识,而对处于海陆转换关键时期的山西组沉积环境问题至今存在较大争议。鉴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根据地层与古生物、沉积构造、岩性特征、成岩作用等地质依据,结合硼元素法所计算的古盐度、Sr/Ba比值以及硼、镓、铷三元素含量关系等不同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果,对早二叠世山西期沉积环境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山西期为陆表海背景下的海陆过渡沉积演化阶段,发育大面积分布的海陆过渡三角洲体系,到下石盒子期才完全进入陆相湖盆的沉积演化阶段。通过盆地山西组东西向与南北向地球化学基干剖面的建立,呈现古盐度和Sr/Ba比值由南向北、自西向东、层位自下而上总体减小的变化趋势,于山1晚期这种差异性基本消失,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山西期由南向北、层位自下而上受海水影响的规模与范围愈来愈弱。在此基础之上,将晚古生代鄂尔多斯盆地划分为3大沉积演化阶段,并建立了该时期盆地的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格架。该成果认识对扩展和深入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6.
为了客观评价基于网络编码的移动自组织网实时多播协议在时延、系统开销及可靠性性能增益,在NS2仿真平台上实现了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实时多播协议。通过仿真研究,将其性能与传统的基于存储转发的典型实时多播协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易于网络编码的实时多播协议在系统可靠性和开销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在时延性能方面仍不如传统的路由协议。表明通过合理的参数设置,NCRM可以在时延、可靠性和系统开销三者之间取得良好的均衡。  相似文献   
87.
利用四川盆地磨溪地区12口井岩心、8口井成像测井资料、14口井的测井评价等资料,系统分析磨溪地区龙王庙组储层特征,划分了储层类型,探讨了储层形成主控因素,预测了优质储层展布。结果表明:1)川中磨溪地区龙王庙组储层主要岩石类型为中粗晶砂屑白云岩,储层中小洞发育,见到大量的构造缝和水平缝,整体表现为中低孔、中-高渗特征;2)龙王庙组储层类型可划分为溶蚀孔洞型、溶蚀孔隙型和基质孔隙型3种类型,其中高角度构造缝、水平缝、网状成岩缝和缝合线4种裂缝与3种储集类型形成整体连通的缝洞体系;3)优质储层主要在中细晶砂屑白云岩颗粒滩相中发育,颗粒滩后期经历3期岩溶作用,特别是表生期“顺层”溶蚀使溶蚀孔、洞型储层横向叠置连片,大面积分布,延伸5~20 km,井间连通性好,形成了孔洞发育的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88.
矿山地质环境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决矿山环境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恢复生态环境,迫切需要对目前矿山环境治理相关制度进行分析评估,并提出有效措施。文章阐述了陕西省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制度建立的背景,在分析陕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成效和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当前矿山环境治理基金制度建立需要着重考虑的三个核心内容,并指出了推进基金制度要衔接的四个问题。该研究可为当前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制度的建立和下一步基金管理办法的出台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89.
在信息与通信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作用下,传统的地理学空间研究包括空间形态、地理事物和时空分布规律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网络空间中信息随时间的空间扩散和空间分布规律是相关研究的一个重要切入点。选择不同综合性门户网站首页的同一条新闻,具体分析新闻评论者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新浪和网易两个门户网站新闻评论者的时空分布差别很大;2无论是对于新浪还是网易而言,其新闻评论者的空间扩散最初都是"散点式"扩散模式,之后呈现出"不完全填充式"扩散特征;3新闻评论者的空间分布存在典型的地域差异;4新浪和网易新闻评论者的空间分布是具有地理根植性的,网民数量、GDP和城镇人口是影响其省级行政区分布的重要因素;5网站平台、网民上网习惯、时间和上网工具也是影响新浪和网易新闻评论者时空分布的因素。  相似文献   
90.
弄屯矿床发育在华南钦杭成矿带西南端广西境内,它是近年来广西在大规模找矿勘查中新发现的一处大型铅锌矿床。野外地质调查发现,弄屯矿床铅锌矿体主要呈脉状和似层状充填于断裂破碎带中,矿体产状严格受断裂控制,矿体及围岩中硅化和碳酸盐化蚀变大量发育。依据矿物组合及脉体穿插关系,矿床中的热液流体活动可划分为4个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Ⅰ)、闪锌矿-黄铁矿阶段(Ⅱ)、铅锌硫化物阶段(Ⅲ)和碳酸盐阶段(Ⅳ)。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表明,矿床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和单相水溶液包裹体,仅在Ⅰ、Ⅱ阶段出现少量富气相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表明,由早阶段至晚阶段流体包裹体均-温度和盐度逐步降低,分别为276~342℃(Ⅰ)、209~301℃(Ⅱ)、140~272℃(Ⅲ)和116~172℃(Ⅳ),对应盐度ω(NaCl_(eq))分别为8.81%~15.07%(Ⅰ)、5.26%~11.58%(Ⅱ)、3.23%~9.98%(Ⅲ)和0.88%~4.34%(Ⅳ)。与国内外典型铅锌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参数对比,弄屯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与SEDEX型、MVT和Skam型铅锌矿床明显不同,而与热液脉型矿床十分相似,结合该矿床产于细碎屑岩建造并且受断裂构造控制等一系列的证据,将弄屯矿床定为热液脉型铅锌矿床。氢同位素(δD=-97‰~-54‰)和氧同位素(δ~(18)O_(H_2O)=0.98‰~3.83‰)证据指示,成矿期流体与岩浆源流体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从早成矿阶段到晚成矿阶段,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出现同步降低的演化趋势,暗示了岩浆源流体与天水流体的混合作用可能是矿质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