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测绘学   107篇
大气科学   135篇
地球物理   74篇
地质学   327篇
海洋学   5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9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重复地震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地区在某一时期内多次发生强震称为重复地震,按空间位置的分布,重复地震可分为原地重复、带内重复和构造重复三种。两次地震的震源区相连,极震区重迭称为强震的原地重复,如1303年山西洪洞地震和1695年的临汾地震。四川鲜水河地震带曾发生一连串强震,如1923年(7)1/4级地震和1973年7.6级地震等可称为带内重复。至于公元前70年山东诸城7级地震和1668年郯城-莒县(8)1/2级地震均发生在郯庐活动构造带内则称为构造重复。强震往往重复发生在某些特殊地质构造部位。如郯庐断裂、怀来-新活动断陷盆地带和在中国的中西部由三个地质孤状带构成的南北地震带等。强震重复在时间上多发生于不同的地震活动期中,如华北第三活跃期内的1679年三河-平谷地震和第四活跃期中的1976年唐山地震即为明显震例。大地震在某些条件下具有原地重演的现象已成为众所瞩目的事实。通过强震重复性研究,可以了解产生重复地震的原因和条件。深入对重复地震发展过程的认识并掌握它的活动规律,不仅可提高中长期地震预报水平,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合理减少抗震设计投资;提出合适的措施避免地震造成的损失。还可以及时较准确地划出中短期的地震危险区,减轻地震灾害,为短临预报提供有发生强震的危险地点或较小的地区。本文综合评述了国内外有关重复地震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发展动态,全文分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52.
为了使科研工作适应于经济建设的需要,我所于1985年10月建立了环境地质开发研究组,1987年扩充成为环境地质开发研究室,专业技术人员由初建时的3人增加到18人。1985-1991年承担环境影响评价、三废治理、综合利用项目以及大型实验合计52项;已完成的有42项,其中有8项获地矿部科技成果3、4等奖。又于1989年获得国家环保局首批颁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证书,有资格参加国家各种规模建设项目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在,环境地质开发研究专业已成为我所3大特色专业之一。  相似文献   
53.
根据东湖实际,探讨了二维湖泊水质扩散模型及其定解。提出的二维交替算法,具有快速收敛及确保精度等特点;改进后的内插模型解决了流场和浓度场的初始值和边界条件问题,形成了全湖数字高程模型;在浓度等值线快速生成的基础上,通过接口自动形成信息系统空间和属性件,完成了专题自动分类。  相似文献   
54.
凉山州境内的富铁矿按成因可分为火山型、热液型、沉积变质型、沉积型等类型,本文逐一对其分布、地质特征及规模等方面进行了叙述和总结;对主要富铁矿产地和储量作了统计,并介绍了主要矿区开发现状及经济效益。提出了今后矿山开发、资源保扩及寻找富铁矿的建议。  相似文献   
55.
贺兰山构造带及邻区形成演化经历有多期叠加改造和多个伸展—聚敛旋回构造运动,形成了区域内多套构造—地层层序,因此,开展贺兰山构造带构造—地层层序及构造演化研究对深入理解其地质结构和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综合利用野外调查、地震数据和1:50 000区域地质资料,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和地震剖面精细解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区域不整合面的分布特征和规律进行详尽分析研究,根据区域不整合面的发育特征,建立区域地层年代格架,划分构造—地层层序,进而对盆地演化阶段进行探讨。研究表明,研究区自下至上发育Pt2Ch-Jx/Pt1、∈1/An∈、C2/O、T/P、J1-2/An J、K1/An K1、E3q—N/AnE,据此将研究区垂向上划为7个构造—地层层序:基底构造层、中元古界构造层、震旦系—奥陶系构造层、石炭系—三叠系构造层、侏罗系构造层、下白垩统构造层、新生界构造层。贺兰山构造带构造演化经历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陆缘盆地坳陷—裂谷演化阶段;晚古生代—中三叠世陆相盆地坳陷沉积阶段;晚三叠世局部伸展;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大规模逆冲推覆阶段,普遍发育多条大型北东向逆冲断裂;始新世开始进入盆—岭构造形成阶段。  相似文献   
56.
穿过天津地区张渤带的长86 km、NE向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该区清晰的地壳精细结构图像和断裂的深浅构造特征,为研究张渤地震构造带的深部孕震环境和构造模式提供了地震学证据,对探讨晚中生代以来华北裂陷盆地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天津地区张渤带地壳以结晶基底反射TG为界,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地壳反射波组丰富,分层特征明显,界面起伏形态清楚,清晰地刻画出冀中坳陷新生代沉积分层、箕状沉积凹陷的底界、潮白河断裂、蓟运河断裂及丰台—野鸡坨断裂的几何结构;地壳内部结晶基底(TG)至Moho之间,显示出近于"反射透明"的地震波场特征,无明显震相,这与华北其他地区的深地震反射剖面结果明显不同;地壳厚度为30.0~34.5 km,总体变化趋势为中段地壳厚而南北端相对较薄,Moho在横向上显示出明显的不均匀和横向间断特征,在Moho被错断处存在两个明显的反射事件RA和RC,RA可能是软流圈热物质上涌的侧向残留物,叠层状反射震相RC则表现出壳幔过渡带特征;剖面揭示了2条错断Moho的超壳深大断裂(FD1和FD2)和9条上地壳断裂,深大断裂应是软流圈热物质上涌,造成上地幔隆起而形成的,上地壳断裂与地壳垂直运动及侧向引张力有关;超壳深断裂(FD1和FD2)为本区深部热物质的上涌与能量交换提供了通道,而与之对应的地壳浅部断裂(F3和F9),则为能量调整提供了可能的条件,断裂邻近区域可能是未来发生强震的地区,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57.
用1998年5~8月的国内24h、48h雨量预报产品对那坡县24h、48h雨量的预报与实况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国内24、48h雨量预报产品单对那坡这一站点而言,若只限于有雨或无雨的定性预报,其24h的准确率为78.8%,完全符合量级评定的准确率为41.3%,暴雨预报准确率为37.5%。48h的预报准确率,有雨或无雨的定性预报准确率为78.8%,符合量级评定的准确率为37.5%,暴雨预报准确率为11.1%。  相似文献   
58.
本文利用37个CMIP5模式和CESM(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包含40个成员的超级集合试验的表面气温预估数据,比较了工业革命前气候参照试验、多项式拟合法和方差分析方法这三种目前在国际上运用较多的方法所估算的表面气温内部变率的异同,分析了内部变率的估算对气候预估中信号萌芽时间(TOE)的影响。结果表明:若采用CMIP5多模式集合,则工业革命前气候参照试验和多项式拟合法都是估算内部变率的合理方法,而方差分析方法则由于包含模式性能自身的影响会夸大内部变率故不推荐使用。内部变率的全球分布呈现出极向强化的现象,中高纬度地区的内部变率幅度远大于热带、副热带地区。内部变率受不同排放情景的影响较小,且随时间无显著变化,但方差分析方法估算的内部变率在热带地区容易受到排放情景的影响。若基于类似CESM这样的单个气候模式的超级集合模拟试验来估算内部变率,三种方法估算的结果相似。不同方法估算的内部变率对TOE的影响主要位于北大西洋拉布拉多海、南大洋威德尔海和罗斯海等邻近海洋深对流区。对于中国区域平均来说,基于CESM超级集合模拟试验,三种方法估算的内部变率与强迫信号之比都小于15%;对CMIP5多模式集合,采用工业革命前气候参照试验和多项式拟合法得到的结果与此接近,但若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则显著高估内部变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
斯林格兰姆法和突拉姆法一样,都属于低频电磁感应法,不过斯林格兰姆法采用偶极的发射线框,是一种动源的感应法,在苏联称作偶极剖面感应法.目前所用的标准仪器有瑞典的探矿枪、电磁枪、有加拿大的SE-600电磁水平(垂直)线框探矿仪.仪器的结构都相同,只是仪器的电子线路和工作频率有少许差别.仪器包括两只轻便的线框.一只是发射线框,另一只是接收线框.两只线框按不同方式排列,构成各种不同的线框系统.其中最常用的是共面的水平线框系统,即两线框相隔一定距离平行地面在同一水平内安放,在此情况下发射线框建立的一次场垂直地.面地下导电矿体中产生的涡流在空间形成二次场.此二次场的垂直分量可以分解成一个与一次场相位相同的分量(即  相似文献   
60.
神农架大九湖15.753kaB.P.以来的孢粉记录和环境演变*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根据对大九湖297cm厚的泥炭地层10个AMS 14 C年龄的测定以及148块孢粉样品的分析,发现每块样品的孢粉(浓度)含量都很高,植物种类繁多,分属于137(科)属,可划分为6个孢粉组合带,植被类型演替大体为:含少量常绿树种的针阔叶混交林—含常绿阔叶树种的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含常绿阔叶树种的落叶阔叶林—含少量常绿树种的针阔叶混交林。孢粉带Ⅰ(15.753~11.280kaB.P.)记录了该区域晚冰期及其向全新世过渡时期冷暖波动频繁的气候条件,其中亚带Ⅰ -1(15.753~15.549kaB.P.),Ⅰ -3(14.936~14.505kaB.P.)和Ⅰ -5(12.655~11.280kaB.P.)可能分别对应最老仙女木期、老仙女木和新仙女木冷期,而亚带Ⅰ -2(15.549~14.936kaB.P.)和Ⅰ -4(14.505~12.655kaB.P.)分别对应博令和阿勒罗德暖期。孢粉带Ⅱ(11.280~9.218kaB.P.)代表了由晚冰期冷湿气候向全新世温暖气候转换的早全新世缓慢升温的过渡时期。孢粉带Ⅲ(9.218~7.530kaB.P.)代表中全新世前期的气温波动上升期,7.7kaB.P.前后达到最高温。孢粉带Ⅳ(7.530~4.051kaB.P.)代表中全新世适宜期,水热配置条件最佳。孢粉带Ⅴ(4.051~0.911kaB.P.)体现晚全新世温干的气候。孢粉带Ⅵ(0.911~0kaB.P)反映了大九湖温凉稍湿的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