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37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白垩系储层以滩坝相沉积为主,储层砂体薄,纵向变化快,孔隙度估算难度较大。基于Xgboost机器学习算法,根据取心井的岩心实测数据,结合其对应的测井数据,建立了测井孔隙度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对储层孔隙度影响较大的测井变量为自然伽马测井、声波测井、密度测井和冲洗带电阻率测井,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38、0.42、0.28和0.32。基于特征测井数据,利用Xgboost算法预测的孔隙度与实测孔隙度吻合度较高,相关系数为0.92,均方差为0.20。此外,对近期钻探的新井储层孔隙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孔隙度较高的井段与试油数据相吻合,从侧面反映了模型的可靠性。这一结果为研究区油气藏评价和后期油藏模型的建立提供基础数据,有利于提高研究区勘探的精度。同时,该模型也可用于类似滩坝相、砂体薄的沉积背景下储层孔隙度估算研究。  相似文献   
12.
二氧化碳地质储存逃逸通道及环境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CO2地质储存逃逸通道可分为人为逃逸通道、地质构造逃逸通道以及跨越盖层和水力圈闭逃逸通道三类.在CO2地质储存场地选址和场地勘查阶段,应高度重视区域地壳稳定性、地震危险性和CO2逃逸通道专门性地质调查评价工作,避免因CO2逃逸造成对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导致地下水污染和诱发地质灾害发生.同时要对可能的CO2逃逸通道进行灌注前CO2背景值监测,灌注工程运营期CO2控制监测和封场后长期监测,确保CO2地质储存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持久性.  相似文献   
13.
乔玉娟  张杨 《河南地质》2010,(11):27-27
日前,新密市出台《土地管理责任过错追究暂行办法》,对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监管有过错行为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对其责任人员、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依纪进行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14.
15.
美国能源部正在实施干热岩“地热能前沿瞭望台研究计划”(FORGE计划)。它是以经典干热岩定义的干热岩勘查开发为约束,通过增强型地热系统(EGS)示范工程建设实践,形成新一代EGS试验平台。美国本着“可复制的结果=巨大的潜力”的理念,实现干热岩勘查开发技术新突破,以满足美国1亿家庭绿色电力供应为实际应用目标。中美典型EGS场地勘查现状对比结果表明:犹他州米尔福德与青海省共和县恰卜恰两个典型EGS场地具可比性,大致处于“并跑”的水平;在天然裂隙系统、原位地应力场、压裂参数获取与压裂方案制定等方面,米尔福德EGS场地有所超前。据此建议有关部门加快青海省共和县恰卜恰EGS场地进入勘查开发阶段,以提高我国干热岩勘查开发技术水平,早日实现EGS工程化。  相似文献   
16.
深部岩石工程具有高地应力和高水头压力的特点。为了研究岩石在高围压和高孔隙水压条件下渗透率演化规律,选取致密砂岩开展不同围压条件下变孔隙水压的渗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所研究的围压范围内(0~50 MPa),随孔隙压力增加,渗透率依次呈现3种不同的变化趋势,即快速增长阶段(围压为10~20 MPa)、缓慢增长阶段(围压为30~40 MPa)和保持恒定阶段(围压为50 MPa);在围压卸载时,由于高围压作用使试样内部产生不可逆变形,导致渗透率具有明显的不可恢复现象,且随围压降低,渗透率恢复存在滞后效应。(2)渗流试验过程中,体积应变和渗透率演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在围压加卸载过程中,高孔隙水压力条件下渗透率对应力的敏感程度和恢复程度均大于低孔隙水压力。(4)偏光显微镜图像从微观角度揭示了试样在围压加卸载过程中产生不可逆变形的内在机制:骨架颗粒相互挤压、错动导致原有微裂隙压缩、孔隙减小甚至坍塌,引起渗透率不可恢复。渗流试验后,纵波波速增大,说明岩石致密性提高,与试样内部微观结构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如何使我国围填海的存量资源得到高效可持续利用是当今围填海研究的热门课题,生态修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基于陆海统筹的理念,以福建可门工业园区为例,针对围填海造成的"占用滨海湿地、护岸硬质化、破坏海岛、海洋生物资源损失、排放污水、生境破碎"等生态环境问题,引入了"生态流"的概念,并且因地制宜,从"构建山海通廊、...  相似文献   
18.
裂隙率作为表征岩体裂隙特征的一项重要参数,有线裂隙率、面裂隙率、体裂隙率3种表征方法。目前常用测线法、统计窗法获取线、面裂隙率仅能从一维或二维反映裂隙发育情况,其方法还存在测量结果随机性、应用受出露条件所限等不足;现有体裂隙率测量方法也存在着实际应用性较差、成本高等问题,尚缺乏简便易操作的野外测量方法。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野外测量岩体体裂隙率的工作方法--球体法。由于构造、成岩裂隙发育的组系性、方向性,球体法根据各组裂隙产状从不同方向进行观测,通过多次测量统计岩体出露面上裂隙的发育特征,推断岩体内部裂隙的发育状况,其值能更好地反映局部区域岩体内部裂隙发育程度。此外,在测量时利用专利仪器可以得到沿裂隙面法线方向上隙宽以及隙间距数据真实值,测量条件对出露面平整情况要求不高,测量结果受露头平整性影响不大,具有更好的实用性。本文以安庆大龙山采石场研究区为例应用球体法,野外现场测量表明该方法可以在较为方便操作的基础上实现快速测量;研究区体裂隙率均值为2. 286%,集中分布在1%~4%,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以及误差分析结果,球体法可以很好地反映研究区各个测量点的裂隙发育程度。  相似文献   
19.
深圳湾经过近三十年的围填海活动,沿岸动力条件发生较大变化,如今自然状态下难以发育沙滩。从构建高品质游憩空间、防护海岸和提升旅游开发价值来看,沙滩是深圳湾急需的资源。为了加强人和海洋的联系、激发深圳湾的活力,建立城市自然缓冲区、化解极端风暴的威胁,以此达到防护海岸和满足居民休闲游赏需求的目的,本研究以近岸海洋要素的自然属性为主,海洋开发活动等社会属性为辅进行综合分析,并辅以数值模型进行验证,在深圳湾内选择适宜开展沙滩修复的海岸。沙滩修复选址时考虑了波浪、潮流、地形、地貌、沉积物等近岸海洋要素;数值模型包括潮流场模型、波浪模型和沙滩长期的平面演化模型。本研究案例对岸线动态变迁较大,自然状态难以发育沙滩的海岸的人造沙滩选址和设计方案提供示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采用数字高程模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工程地质钻孔数据库等多源数据进行综合约束,由地质专业人员在人机交互环境下进行综合解译和推断,建立三维空间地质数据库的方法,该方法在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的实际运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