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40篇
综合类   29篇
  202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南沙群岛海域海水中胶体铜、锌、铅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海水中元素基本形态的区分通常是采用0.45μm孔径的滤膜过滤分离,但海水中那些并非溶解态的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变形性[1],并具有较小的粒度,在过滤时,基本上都进入了滤液而被算作溶解形态,这使得深入理解元素在海水中的形态分布及其海洋生态效应受到限制[2].  相似文献   
152.
于1990年2月在青岛鲁迅公园采得海水样品;1989年5月在南京采得伊利石样品,在苏州采得高岭石样品;1990年3月实验室合成针铁矿和δ-MnO2样品。用振荡平衡实验、离心分离方法和光度分析方法测定3种电解质溶液(NaCL溶液、NaCl-ChCl2~溶液和海水)中磷酸盐在上述4种固体粒子上的交换率一PH曲线。测定结果表明,海水中磷酸盐在固体粒子上的交换率-PH曲线为V形,并建立阴离子液一固界面作用的交换率-PH公式;半定量地讨论V形交换率-PH曲线的形成机理,酸性溶液中,海水中腐殖酸和硫酸盐与磷酸盐竞争固体粒子上的作用点位,降低磷酸盐的液一固界面作用;碱性溶液中磷酸盐通过钙(Ⅱ)与固体粒子形成三元表面络合物,钙(Ⅱ)促进磷酸盐的液一固界面作用。海水中的钙(Ⅱ)、腐殖酸和硫酸盐是影响磷酸盐液一固界面作用的主要组分,酸性溶液中腐殖酸和硫酸盐降低磷酸盐在固体粒子上的交换作用,碱性溶液中钙(Ⅱ)会增加磷酸盐在固体粒子上的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153.
通过研究氯化钠溶液中磷酸盐在4种固体粒子上的交换等温线及钙对上述交换等温线的影响,发现磷酸盐液-固界面作用的台阶型等温线,可用分级离子/配位子交换等温式定量描述,钙能够促进磷酸盐在针铁矿和δ-氧化锰上的交换作用,其机理是交换在固体粒子上的钙再结合溶液中的磷酸盐,形成表面无机三元络合物。  相似文献   
154.
海水中元素在悬浮物上的固-液界面作用是控制海水中元素迁移变化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一直是海洋化学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5.
实验得到海水中Cu,Zo,Cd与)r-AJ_2O_3体系的一种具有两个台阶的新型等温线。根据分级离子/配位子交换理论导出了相应的等温式。应用作图法求出了液-固界面络合物的稳定常数H_1和H_2。由交换的pH范围曲线知:Cu,Zn,Cd分别以CuCl~+或CuOH~+ZnCl~+,CdCl~+化学存在形式在r-Al_2O_3表面上进行阳离子/配位子交换。  相似文献   
156.
本文研究了海水中氨基酸对金属离子M(Ⅱ)-δ-MnO_2离子交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1—8.5时,较高浓度(20.00ppm)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以及低浓度(0.20ppm)组氨酸对Cd(Ⅱ),Zn(Ⅱ)-δ-MnO_2离子交换没有影响,而较高浓度(20.00ppm)组氨酸则有较大影响,其影响程度是Cu(Ⅱ)>Cd(Ⅱ)>Zn(Ⅱ),该序列与胺抑制影响因子F_A(ψ)序列相同。这进一步证明氨基酸在δ-MnO_2表面脱羧成胺,然后胺通过与M(Ⅱ)络合和表面吸附来抑制M(Ⅱ)-δ-MnO_2离子交换。加入氨基酸时的M(Ⅱ)-δ-MnO_2离子交换等温线仍为L-F-3型,且可用表面分级离子交换理论之等温式描述。  相似文献   
157.
海水中微量元素—固体粒子—有机物之间相互作用研究对于海水中元素含量、分布和运移变化规律,海水中悬浮颗粒和沉积物组成,海洋环境污染与治理等方面都有重大意义。因此,八十年代以来,该研究成为继海水化学模型之后又一海洋化学最热门的内容,并且推动了海水化学模型的发展。其主要进展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一种新的等温线分类法——Gills-张正斌等温线分类法:自七十年代末以来,张正斌  相似文献   
158.
实验结果表明,氧化物表面物种决定了氧化物体系电泳淌度。由于δ-MnO_2表面交换位置以R-O~θ为主,针铁矿在低pH时以R—OH为主,故铜(Ⅱ)使δ-MnO_2电泳淌度增大,而使针铁矿电泳淌度变得更负。由于组氨酸-针铁矿之间的阳离子交换,组氨酸使针铁矿或铜(Ⅱ)-针铁矿电泳淌度变得更负。而在δ-MnO_2表面组氨酸可脱羧成为组胺,组胺-δ-MnO_2之间的阳离子交换使δ-MnO_2或铜(Ⅱ)-δ-MnO_2电泳淌度增大。但甘氨酸脱羧产物甲胺对铜(Ⅱ)-δ-MnO_2电泳淌度无影响。电泳实验进一步证明δ-MnO_2能将氨基酸氧化为胺,而针铁矿则不能。  相似文献   
159.
本文在海水中锌与三种形式的水合氧化铁相互作用之pH曲线和等温线两方面取得如下主要结果:(1)实验发现了一类有一个“拐点”或两个“平台”的海洋化学上的新型等温线;(2)用分级离子交换理论解释了这类等温线;(3)基于上述理论导出了与实验结果吻合的等温线方程式;(4)用作图法求出了相应的平衡常数H_1和H_2;(5)由离子交换率(%)-PH曲线知,镉以CdCl~ 的形式在水合氧化铁上进行阳离子交换。并详细研究了实验条件的变化对曲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0.
本文研究了8种氨基酸与γ-MnOOH和针铁矿之间相互作用的交换率(%)-pH曲线,该曲线为双峰型。在一定pH条件下,一定形态的氨基酸与氧化物表面基团M—O~-,M—OH或M—O进行离子交换、质子转移等反应。这些反应与氨基酸形态pH分布特点和氧化物表面基团的酸碱两性相关,由此产生了双峰型pH曲线。对于γ-MnOOH体系,出现第一个峰值的pH_(max(1))值按以下次序增大:组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谷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pH_(max(2))值的大小序列是:天冬氨酸<谷氨酸<组氨酸<赖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该pH_(max(1))和pH_(max(2))值序列与氨基酸形态pH分布中pH_a和PH_b(或pH_(sum(2)))值序列一致。氨基酸与针铁矿之间的离子交换作用不如与γ-MnOOH是因为,在实验pH范围内针铁矿表面以M—OH为主,而γ-MnOOH以M—O~-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