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1 毫秒
31.
重力流沉积体系砂体展布规律极为复杂,通过重力流流体实验,确定了重力流沉积不同岩相的成因及展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岩芯观察及测井、录井资料分析,在滨南油田古近纪沙三下亚段进行重力流砂体展布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塑性流体在运动过程中被稀释,导致颗粒支撑机制发生复杂的变化,从而出现多种流态的流体,因此塑性流体被稀释到一定程度后会转换为液态流体; 2)重力流沉积层序的垂向演化及横向变化是流体性质演化的结果,即地质记录中的复杂重力流层序为流体性质转换后再沉积的结果; 3)重力流垂向层序与沉积模式的有机结合是进行砂体展布预测的关键。在该模式的指导下,明确了滨南油田沙三下亚段岩相的空间展布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2.
安塞油田王窑地区长6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王窑地区长6油层为湖泊河控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沉积微相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口砂坝、前缘砂席和分流间等。水下分流河道充填沉积为向上变细的砂岩层序,分流河口砂坝可期分为向上变粗的前积式和非前积式两种沉积层序类型。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砂体相互连接,形成厚度较稳定的三角洲前缘复合体。该区三角洲沉积是安塞三角洲发育较晚的一支,也是指状砂体仲入湖区最远、发育程度最高的分支。长61^1沉积期。为三角洲的初始进积阶段。三角洲沉积由两支分流组成。长61^2沉积期三角洲前缘体系完整,砂体发育,分流带相互叠置交错。根据岩心描述结果,结合砂体形态和连井剖面对比分析,对长6油层三角洲沉积微相进行了综合表征。并提出了开发调整意见,为王窑地区特低渗透油田的高效开发奠定了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33.
楚雄盆地上三叠统深盆气成藏条件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楚雄盆地经历了多次叠加和多期改造,但仍存在深盆构造区.上三叠统为海相和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烃源岩以泥岩、页岩为主,也有部分灰岩、泥灰岩和少量碳质泥岩、页岩及煤.煤系气源岩分布广、厚度大、热演化程度高,为楚雄深盆气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气源.直接接触的生储组合广布于盆地中,储层致密,对深盆气的聚集和富集成藏十分有利.气源岩在早白垩世中期-晚白垩世中期为湿气主要生成阶段,其后进入干气大量生成时期,成为深盆气形成的重要时期.喜山运动后盆地主体仍处于地下水交替停滞带,深盆气藏存在整体封存条件.从源岩演化程度和直接接触的生储组合来看,上三叠统形成了一个几乎覆盖全盆地的特大型深盆气藏.根据深盆气藏的主控地质因素的分析,可将楚雄盆地划分为深盆气分布区、气水过渡带和上倾含水区三个区带。  相似文献   
34.
辽河油田西部凹陷沙三段沉积相及演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西部凹陷沙河街组三段沉积厚度很大,分布范围广,是深层储层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地球化学、化石组合及生态习性分析,沙三段沉积期处于暖湿气候的较深水还原湖泊环境。主体物源来自西侧,发育了一系列自西而东的扇三角洲砂体。根据沉积背景和岩心描述所建立的沉积层序,可确认这一沉积砂体的主要类型为浅水至较深水环境的水进型扇三角洲沉积,根据扇3角洲的岩性、沉积层序和形态可进一步划分为扇根、扇中和扇端3个亚相带。砂体发育主要受西侧物源控制,发育了多个扇三角洲体系。这些扇三角州砂体邻近生油洼陷,与烃源岩直接接触,有利于油气的优先富集,可形成一系列岩性一构造圈闭,不失为深层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35.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等理论,通过对地震、录井、测井资料的分析,对鲁北东营凹陷南坡沙河街组第四段上亚段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划分与对比,总结出各层序地层单元及其界面在录井和地震资料中的判识标志,把研究区基准面旋回划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3个级别的旋回层序.整个沙河街组第四段上亚段由一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组成,并划分出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首次建立了研究区内该亚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有利于东营凹陷南坡该亚段沉积微相和储层结构描述等精细地质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36.
张金亮 《地质论评》2022,68(2):408-430
分支河流体系的讨论有助于促进各类冲积体系的分类学研究,并可促进源—汇体系分析的定量化。博茨瓦纳的奥卡万戈(Okavango)曲流河扇是分支河流体系的典型代表,具有独特的沉积学、水文学和地貌学特征,主要特点如下:①河道形态属于单线曲流河道向下游分叉型,顺流方向产生弯度不一的分支河道网络,从顶点向下游方向,河道呈放射状,由河谷内的限制性河道变为盆地内的非限制性河道;②顺斜坡向下,河道分叉作用增强,河道的尺度和规模减小,受物源控制,无论是曲流河道还是低弯度河道,皆为砂质载荷,河道宽度、水体深度和沉积物粒度虽有系统变化但不显著,且在极低的坡度控制下,随着流量的减少,河道由曲流河逐渐变为低弯度河,河道形态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坡度、流量、沉积物粒级和河岸强度;③根据湿地和河道分布特征,可将扇体划分为补给河谷、近源扇、中部扇和远端扇4个亚环境:补给河谷以单线曲流带和不同规模的迂回坝发育为特征,近源扇主要为泥炭限制的分支河道和河间沼泽沉积,中部扇主要为曲流河和低弯度河沉积,沼泽减少,漫滩增加,远端扇为宽浅型的非限定性河道,以沙岛林地之间的漫滩沉积为主;④沉积物主要为未固结的石英砂,主要来源于卡拉哈里盆地近代风成沉积,砂质纯净,分选和磨圆俱佳,缺乏细粒杂基,粒间细粒组分主要为生物成因的硅藻、植硅石和有机物质,亦见有方解石和二氧化硅胶结物。  对现代曲流河扇体系进行调查的重要目的就是研究地下类似沉积体系的分布。通过对我国大型含油气盆地相关“内陆三角洲”沉积特征和沉积规律的重新认识,可为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预测模式。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沉积时期,沉积作用受盆地北缘物源控制,来自北部物源的碎屑物质在宽阔的湿地平原上发育了多套分支河流沉积体系,主要为曲流河扇沉积体系。顺着沉积斜坡向下,河道的尺度和规模减小,沉积物粒度变细,煤层和暗色泥岩厚度变小,缺乏明显的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及稳定的前三角洲深水相。沉积组合主要表现为分支河道砂岩、漫岸细粒沉积与湿地泥岩及薄煤层的互层,为大气田的形成奠定了沉积基础。  相似文献   
37.
鄂尔多斯盆地王窑地区上三叠统长6油层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多项测试方法,对安塞油田王窑地区长6油层含油砂体的岩石学、成岩作用、储集物性和孔隙发育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集砂体为成分成熟度较低的长石砂岩;主要自生矿物为绿泥石、浊沸石、方解石、石英、钾长石、伊利石和钠长石等;储层次生孔隙发育,主要孔隙类型为粒间孔隙、骨架颗粒溶孔和浊沸石溶孔。孔隙结构具有小孔、细喉的特点;储层成岩演化阶段处于晚成岩A亚期;储层性质明显地受到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沉积物粒度较粗、厚度较大的河道砂和河口砂坝砂的储集物性明显优于各种粒度较细、厚度较薄的席状砂体。  相似文献   
38.
末端扇——在中国被忽略的一种沉积作用类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末端扇出现在有沉积物负载的河流末端蒸发和流量损失消减的地方,多形成于干旱或半干旱的环境中。Mukerji等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了末端扇的沉积学慨念,然而在中国至今仍未见这方面的研究。通过对国外多年来末端扇沉积相模式的发展分析,本次以岩心描述和测井相分析为手段,对濮城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上亚段2+3砂组进行了研究,在国内首次提出了末端扇这一沉积相类型,并将其分为三个亚相:近端亚相、中部亚相和远端亚相。研究区中部亚相可进一步细分为分流河道、泥滩、水道漫溢三个沉积微相,分流河道足本区占主导地位的骨架砂体,反映了河流能量的损失和流量的时空波动。本次研究建立了研究区末端扇的沉积模式,根据岩心微相分析和砂体平面展布分析,对该区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掌握了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9.
盐家地区位于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沙四上亚段形成了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本次研究利用扫描电镜、铸体薄片等方法.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化验资料,着重对成岩作用以及孔隙演化等方面做了研究.该区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对储层有显著影响的成岩作用主要有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以及长石、岩屑等不稳定碎屑的溶蚀作用;通过有机质热演化、黏土矿物的含量变化及相互转化、石英加大程度以及溶蚀作用等的分析,可以推知盐家地区沙四上亚段储层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2个次生孔隙发育带的形成分别与长石溶解与碳酸盐溶解有关.  相似文献   
40.
张金亮  司学强  梁杰  林辉 《沉积学报》2004,22(2):225-233
庆阳地区长8油层为湖泊三角洲前缘沉积。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组成的指状砂坝控制了水下三角洲沉积格局。砂岩主要由细砂和少量中砂组成,砂岩类型主要为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主要成岩矿物为绿泥石环边、方解石胶结物、石英和长石加大生长、伊利石、伊-蒙混层、钠长石和高岭石等。绿泥石环边的发育对原生粒间孔的保存起到有利的作用,对石英和长石加大起到抑制作用。烃类注入时储层埋深已较大,不利于孔隙保存。储层发育粒间孔隙、粒内溶孔、铸模孔隙、特大孔隙、裂缝孔隙和微孔隙等多种孔隙类型,其中以粒间孔隙最为发育。局部发育的特大孔隙和伸长状孔隙表明该区发生了一定规模的次生溶蚀作用。长8油层主要受埋藏作用的影响,成岩演化处于晚成岩A期。主要成岩相类型为绿泥石环边胶结成岩相、压实充填成岩相、压实压溶成岩相和碳酸盐胶结成岩相,不同成岩相类型决定了油气储层性质不同,绿泥石环边胶结成岩相构成了本区最好的储层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