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85篇
海洋学   6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刘艺萌  张藜  黄晓波  郑敬贵  徐伟 《沉积学报》2019,37(6):1280-1295
辽中凹陷北洼古近系东二下亚段发育14期湖底扇沉积。基于湖底扇类型划分,对不同类型湖底扇沉积控制因素、成因机制及不同类型湖底扇之间的时空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合深水重力流沉积学理论,依据湖底扇水道发育程度、重力流流体性质,将研究区湖底扇分为非水道化-砂质碎屑流型湖底扇、非水道化-浊流型湖底扇和水道化湖底扇3种类型。非水道化-砂质碎屑流型和非水道化-浊流型湖底扇无明显下切水道,其中非水道化-砂质碎屑流型湖底扇整体富砂,非水道化-浊流型湖底扇整体富泥。水道化湖底扇发育明显下切水道,水道中发育砂质碎屑流富砂,水道外发育浊流富泥。物源富砂性及坡折带规模共同决定湖底扇沉积类型,含砂率大于30%的富砂型物源易形成非水道化湖底扇,含砂率小于30%的富泥型物源易形成水道化湖底扇。在富砂型物源背景下,当坡折规模较大时,因搬运距离远,砂泥分异充分,沉积非水道化-砂质碎屑流型和非水道化-浊流型两种湖底扇;当坡折规模较小时,砂泥分异不充分,只发育非水道化-砂质碎屑流型湖底扇。富砂物源滑塌为非粘性体,搬运过程中易与水融合,对底部呈片状冲刷,不易形成单一水道;富泥物源滑塌为黏性体,搬运过程中对底部冲刷集中,强度更大,易形成水道。  相似文献   
22.
为全面表征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多类型储集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及储渗能力,借助多种测试技术对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四段储集层样品进行分析与研究。首先利用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技术定性刻画了储集层的岩性、物性、储集空间和喉道特征,然后根据高压压汞得到的毛管压力曲线对储集层进行分类,最后基于多尺度CT扫描定量表征了3类样品的二维、三维孔隙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储集空间既有受组构控制的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晶间溶孔等,又有不受组构控制的溶洞、溶缝和构造缝;喉道以缩颈、片状和管束状为主;根据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储集层可划分为缝洞型、孔洞型和孔隙型;缝洞型大孔隙与溶洞发育,分布均匀且连通性好,喉道粗大且数量较多,微裂缝与溶洞串接呈串珠状分布,沟通了孤立的储集空间,具有最好的储渗能力;孔洞型多尺度孔隙与溶洞发育,储集能力强,喉道粗大但数量较少,连通性较差,各储集空间无法有效沟通,渗流能力受限;孔隙型细小孔隙发育且分布不均,大部分区域被岩石骨架占据,喉道数量少且连通性极差,储渗能力弱。  相似文献   
23.
虚拟团队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围绕着虚拟团队的管理理论与技术创新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介绍了虚拟团队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形成条件;评述了相关学科的研究现状;从现代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分析了虚拟团队构建的促进因素,引入了人力资本聚集效应的概念,深入分析了人力资本聚集效应在构建虚拟团队中的重要作用;讨论了虚拟团队的技术基础和平台;说明了虚拟团队理论的出现为研究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信息革命为虚拟团队理论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4.
虚拟团队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围绕虚拟团队的构建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探讨了构建虚拟团队的障碍因素,包括:文化差异、沟通障碍、技术性问题、协调者或管理者问题、工作习惯、信息和知识的共享、“搭便车”的行为、团队的稳定性要求与创新性要求的矛盾;提出了虚拟团队成功构建的关键要素;说明了虚拟团队理论的出现为研究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信息革命为虚拟团队理论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5.
讨论如何利用现代测绘技术进行城市管理部件普查的方法,提高网格信息系统部件信息的准确性,科学运用信息化管理好城市。本文以重庆市南岸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综合普查工作为例,讨论城市部件的普查方法。  相似文献   
26.
27.
文章对唐山市沿海地区1991—2015年土地利用和结构变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核算分析和量化评估。结果表明:1991—2015年唐山市海岸带主要地物类型涉及耕地、公路用地、河流水面、建设用地、坑塘水面、盐田、填海用地和裸地,其中坑塘水面占地最多,海岸带开发利用总面积不断增大,用地类型有所转化且向海域扩张,新增用地主要来自围填海且以填海造地为主;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以2006—2010年变化最为明显,主要原因为海水面积减少。在充分认识填海造地活动双面性的基础上,建议慎重开展填海造地,集约节约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合理科学规划填海区域,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8.
山西峨嵋台地北缘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1/5万活断层地质填图,对山西峨嵋台地北缘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详细研究。以谭家庄、南柳附近的2个阶区为界,将断裂分为西、中、东3段。谭家庄以西该断裂中更新世早期有过活动,之后未见明显活动迹象。谭家庄至南柳之间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活动强烈,全新世仍有活动,最新活动发生在(2.00~1.29)ka BP,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滑动速率≥0.36mm/a。南柳至西彰坡段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明显,尚未发现全新世活动的直接证据,晚更新世以来断层滑动速率≥0.1mm/a。  相似文献   
29.
徐鹏飞  李耀良  徐伟 《岩土力学》2014,35(4):1084-1094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软土中压入式沉井的施工技术并研究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沉井压沉过程中周边土体及管线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压沉施工能有效控制沉井的几何姿态,保持下沉速度稳定,但具有一定的挤土效应;沉井下沉初期挤土效应占主导地位,开挖效应随下沉深度的增加逐渐显著;土体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均随沉井下沉深度H的增加而增大;地表沉降呈三角形分布,影响范围约为1.7H;土体分层沉降中,淤泥质粉质黏土的单位沉降量最大;管线沉降可控制在毫米级。基于对无量纲化地表沉降数据的拟合分析,提出了分别采用指数函数和二折线表示的压入式沉井周边地表沉降经验公式,并用工程实例验证了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30.
从围护结构节能与防火一体化思路出发,提倡钢筋混凝土结构保温一体化建筑体系和砌体结构保温一体化建筑体系;尤其主张在我国建筑工业化全面升级的基础上大力开发与推广保温型混凝土预制装配化技术,统一建筑模数,实现标准化与多样化;针对预制装配化保温型混凝土在梁、构造柱等容易出现的冷、热桥问题的部位,创新式提出以相变储能材料与建筑结构相融合来提高建这些部位的热工性能,减少温度梯度;从系统上做到保温与建筑同寿命、免维护、工序少,工期短、耐火等,从而真正实现低碳,构建建筑围护结构节能防火一体化建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