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54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广东省沿海月均海平面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广东省沿海珠江三角洲河口区、粤东和粤西17个验潮站潮(水)位资料,通过经典谱分析、最大熵谱法(MEM)和小波分析分析等方法,对广东省沿海的月均海平面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东沿海月均海平面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规律,海平面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1.2~2.0mm/a。  相似文献   
52.
碳酸盐含量对莱州湾南岸钻孔沉积物粒度测试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种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对莱州湾南岸钻孔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测量。通过比较沉积物粒度的粒级组成发现,未去除碳酸盐颗粒的测量结果,黏土粒级含量显著增加,粉砂粒级的变化主要受到黏土粒级含量增加的影响而降低,砂粒级未见明显的变化规律。应用2参数Weibull分布,对沉积物粒度分布进行拟合,发现测量样品的粒度分布以3峰态和4峰态为主,是否去除碳酸盐不改变粒度分布的基本形态,但对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影响明显。通过实验对比,我们认为,粒度测量的前处理过程中去除碳酸盐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3.
莱州湾沿岸是我国沿海高矿化度地下卤水的主要分布区,以在卤水分布区所钻取的LZ908孔为研究对象,根据沉积物的粒度、含水率、微体古生物等特征,分析卤水的富集层位、卤水含水层和隔水层的沉积特征、卤水形成前后的古海洋环境变化,通过分析得到卤水主要赋存于海相砂层中,形成于海侵后期的海退阶段。  相似文献   
54.
中国滨海湿地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滨海湿地是脆弱的生态敏感区。中国滨海湿地由于受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而破坏严重。自加入湿地公约之后,中国滨海湿地的研究和保护有了一定进展,在湿地资源调查、法制建设和技术手段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总体而言,中国滨海湿地研究水平较低,基础研究条件差,今后在基础理论和基础设施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应尽快开展滨海湿地普查,积极建设滨海湿地监测网络,实施动态监测,建立滨海湿地资源信息系统。重视滨海湿地的概念和分类体系、退化机制和恢复、滨海湿地评价、滨海湿地与全球变化以及湿地立法等方面的研究,努力使中国滨海湿地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55.
西南印度洋中脊沉积物来源广泛,是区域海洋环境演化的记录器,对其沉积物特征及物源研究是区域古海洋研究的基础。对采自西南印度洋中脊扩张轴部(34.9°S)西翼的重力柱沉积物样品进行总碳、总有机碳、生物硅、主量元素、微量及稀土元素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样品中生物成因组分为沉积物的主要组成,主要包括碳酸盐和二氧化硅;主微量元素除了Ca、Sr与LOI外,其余元素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且相关系数基本大于0.8。结合不同生物组分特点进行分析计算,获得了沉积物中各生物组分的含量。去除生物成因组分重新计算了非生物成因元素含量,通过潜在物源及相应地球化学指标对比分析,发现非生物成因组分主要由非洲南部风成陆源物质组成,含少量洋中脊硫化物与结壳物质。  相似文献   
56.
莱州湾南岸滨海平原地下卤水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莱州湾南岸滨海平原地下卤水样品的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莱州湾南岸地下卤水水化学总体特征与海水一致,rNa/rCl,rK /rBr和rMg/rCa系数反映出当地地下卤水来源于沉积古海水,并且海水浓缩程度很高,而变质作用较弱;主成分分析中,第一主分量可以用来解释地下卤水形成时的海水浓缩程度...  相似文献   
57.
晚更新世末期东海陆架沙海之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距今18000a前的海面比现在低约130m。那时东海的大部分、台湾海峡都出露成陆,构成亚洲东部最大的南北向低平原。该低平原在寒冷而又干燥的冬季风作用之下,出现了大面积的沙海环境,或者称为陆架沙海,并构成北半球沙漠带的最东缘。  相似文献   
58.
藏南康马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根据西藏江孜幅和亚东幅 1:2 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成果 ,阐述了西藏康马地区石炭系—二叠系新的划分方案 ;并根据新采集的腕足类、单体珊瑚和菊石等化石组合 ,讨论了各组的地层时代 ,认为本区二叠纪沉积作用可延续到晚二叠世早期 (吴家坪期 ) ,在原二叠系白定浦组之上建立了一个新组———江浦组 (P3 j)。结合邻区的地层对比 ,分辨出 2个伸展不整合 ;2个Ⅰ类不整合和 3个Ⅱ类不整合。最后初步分析了康马地区杂砾岩的成因 ,认为其与冰期—间冰期冻融环境下的滨岸附近古水道重力流有关。  相似文献   
59.
渤海南部莱州湾Lz908孔沉积物的岩石磁学性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亚洲大陆边缘海和陆表海在区域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区域气候与环境演化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磁性地层学和环境磁学方法是建立年代框架和环境演变序列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该地区边缘海和陆表海沉积物中磁性矿物来源十分复杂,磁性地层学和环境磁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是要精细地解译沉积物的岩石磁学性质.为此,本文利用渤海南部莱州湾Lz908孔与钻孔附近的现代沉积物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渤海南部沉积物中的磁性矿物主要是较粗颗粒(较大的准单畴至多畴)磁铁矿,还有少量磁赤铁矿,部分沉积物还含有赤铁矿和针铁矿,其中磁铁矿是特征剩磁的主要载体;莱州湾现代河流-海洋沉积物和钻孔样品之间的磁性特征无显著差异,说明莱州湾沉积物堆积之后尚未经历明显的沉积后期改造.  相似文献   
60.
随着环渤海区域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排入渤海近海的污染物总量不断增加,诱发水质恶化、赤潮、湿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破坏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文章综合最新的统计数据,对近10年来环渤海区域近海的污染现状、成因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可为环渤海区域防灾减灾、生态环境保护及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