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90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215篇
海洋学   53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2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北山地区总口子盆地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中期,总口子盆地开始成为油气勘探的目标。1999年6月,在西部断堑野马泉东断鼻背斜构造上总1井未获油气突破,制约了人们对该区下步油气勘探。为了探索该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从盆地的构造和沉积演化着手,重点研究了该区的生油层、储层和圈闭特征和有利的油气聚集带。中—下侏罗统大山口群和白垩系麻木乌苏组为该区主要生油岩系;下白垩统额济纳组为良好储层;燕山运动早期和中期形成的各类局部构造圈闭,均可能成为油气聚集场所,东、西部断堑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带,展示了良好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172.
褶皱冲断带油气资源丰富,统计表明全球探明油气储量约14%分布在褶皱冲断带。自从1815年地质学家第一次以模拟实验的方式验证了褶皱形成于岩层遭受水平挤压变形的二百多年来,针对褶皱冲断带的物理模拟实验研究无疑是最卓有成效的研究领域方向之一。本文从追溯早期模拟实验先驱,到近二十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综述,着重分析和评述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对于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理论发展的主要贡献。强调造山带临界楔体理论以及基底滑脱层强度、流体超压和变形岩层内聚强度等对构造变形过程的控制作用。主要介绍的实验性标志成果有:(1)褶皱冲断带构造变形的生长规律;(2)褶皱冲断带的构造变形机制;(3)褶皱冲断带中构造变形的主控因素。我们的目的是提供引人入胜的物理模拟实验研究成果,吸引更多现在和未来的研究人员理解和重视物理模拟工作,借助日益进步的实验装置和技术方法,促进盆地构造研究在学科发展道路上,一步步实现从定性走向定量、从二维走向三维、从几何学和运动学走向动力学的飞跃。  相似文献   
173.
淮北煤田孙疃煤矿位于童亭背斜东翼中段,为一地层走向近南北的单斜构造,被一系列走向NE的正断层所切割。在系统分析煤矿地质资料基础上,结合淮北煤田区域构造特征,探讨了不同期次构造应力场及其对井田构造的影响,揭示了该矿构造形成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孙疃井田自北向南可以划分为3个构造分区,各区块小断层具有不同构造特征。2小断层断距与延展长度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回归直线方程是显著的。3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沉积后,经历了两期较大的构造运动,早燕山期NWW-SEE向强烈挤压作用形成区内共轭断层;晚燕山期NNE-SSW向挤压形成区内NE向的主控断层及大量的小断层。  相似文献   
174.
土地违法案件上访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对其加以分类,逐类分析成因,寻求解决方法,是本文探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5.
自今年3月18日池谷一张彗星过近日点以来,它的总亮度保持在3.5等左右,达十几天之久,至4月10日,才降至4等,而它的彗尾也伸展到6度以上,从而使它成为自1997年海尔一波普彗星以来最亮的肉眼彗星。进入21世纪以来,已出现了3颗肉眼可见的大彗星,其他两颗都叫林尼尔彗星(C/2001A2和C/2000WM1),无论是亮度还是壮观程度,池谷一张彗星都超过那两颗林尼尔。  相似文献   
176.
《新编全天星图》自1988年问世以来,发行十余载,深受广大天文爱好者的喜爱,是目前国内可以买到的、最好的业余天文观测用的星图集。最近,最新版本《新编全天星图》(定价13元 邮购16元)与读者见面了,仍是8开本,4封为157克铜版纸,彩色印刷,封面贴亮膜,内文为120克进口高级胶版纸,黑白印刷。仍以原有的8大张“全天星图”为主图,配以  相似文献   
177.
济南泉域岩溶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渗入和河流渗漏,排泄方式主要为人工开采和泉水排泄,总体向北径流,多年平均补给量为70×104m3/d。1987~1996年间济南泉域岩溶水动态受降水影响极为明显:1987~1990年枯水期由于降水量少,水位呈下降趋势,1990年枯水期市区水位达到历年来最低点,为20.8m±;1991~1996年降水相对充沛,岩溶水水位总体呈上升趋势,1996年丰水期市区水位为十几年来最高值,达到29.4m。受人工开采量增加的影响,近十年泉域岩溶水水位较70年代以前明显下降,泉流量变小。济南市区岩溶水与西郊炒米店断裂(带)以东地区岩溶水联系密切,为此,加大峨嵋山水厂开采量或在炒米店断裂以西地区增加开采量不会对市区水位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8.
为了配合东天山—北山地区化探工作,在玉海地区开展第四系厚度和基岩面顶深探测。为了查找基岩面,对实验区与示范区进行基岩调查,以获取基岩顶深度,为钻探取样提供深度参考资料,将探地雷达和单点电测深方法联合应用于玉海基岩调查工程。玉海工区位于康古尔断裂北沿,探测结果显示,在康古尔断裂北沿高台以南地区,新近系较薄,探地雷达和单点电测深方法可以有效探测基岩顶深度,南北方向上基岩顶深度与地形等高线成负相关关系,深度在1~21 m;东西方向上基岩起伏较大,表现为西部顶深度较深,大于12 m,中部较浅,在4~20 m;东部在8~30 m,第四系覆盖区中部部分地区可大于20 m,但范围较小。此次工程实践表明,将探地雷达和单点电测深方法联合应用于玉海基岩调查是可行的,为后期钻探和化探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9.
随着多年的开采,我国许多矿山成为危机矿山,外围及深部的找矿工作迫在眉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总结了矿山二次利用实物地质资料进行找矿预测的方法,并将其归纳为成果及原始资料的重新分析、成矿预测方法的正确选择、实物地质资料的重新利用、找矿思路的重新确定、成矿规律的重新认识5个方面内容,以期望生产矿山加强实物地质资料二次开发力度,开辟深边部找矿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0.
碳化钨被广泛应用于硬质合金生产材料,其钨的含量关系碳化钨的性能及货物结算,生产过程中因配比错误、打磨等原因还会产生大量的含钨废料,从废料中回收钨能弥补钨资源的不足,因此测定碳化钨及其废料中的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碳化钨中钨含量的测定通常参照国家标准采用辛可宁重量法,准确度较高,但只适用于检测三氧化钨含量大于50%的样品,且过程繁琐,工作量大。本文根据碳化钨在高温下易氧化的特点,借鉴国际标准ASTM B890-07,提出将碳化钨转化为三氧化钨,采用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XRF)测定钨含量的方法。即碳化钨先在马弗炉中灼烧至钨完全转化为三氧化钨,再加入五氧化二钽作内标,四硼酸钠-四硼酸锂为混合熔剂,在1150℃下熔融制成试样片,用XRF法测定钨的含量。结果表明,最佳的灼烧温度为800℃,在此温度下碳化钨完全转化成三氧化钨,有效地解决了碳化钨熔融制样的难点;方法精密度(RSD)为0.2%,实际样品的测定值与国家标准方法(辛可宁重量法)一致,可测量三氧化钨含量的范围为30%~100%,且分析时间大大缩短,可满足大量实际样品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