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随着铬铁矿物质成分与成矿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对铬尖晶石类质同象系列矿物的鉴定与研究也越来越深化了.本文通过简便的X射线粉晶分析方法,结合一定的理论计算(结构分析),对铬尖晶石系列矿物的阳离子成分及其位置分布进行研究,以便从矿物学的角度探讨尖晶石类阳离子的迁移与富集规律,为铬铁矿成矿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2.
本文用电子探针,X衍射仪和拉曼分子微探针对使用前后ZAS系列耐火材料的成分、晶体结构和分子网络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获得了下列结论: 1.ZAS原砖由斜锆石、刚玉和玻璃相组成,用后砖结晶相比原砖增加约6%,主要为霞石、高温长石、锆石、莫来石和白榴石等,还发现了四方-ZrO_2,这对深入研究ZAS材料的性能具有重大的意义。 2.在国内首次应用拉曼微探针测定了耐火材料中玻璃相的结构,实验结果表明,用后砖的玻璃相不仅改变了成分,而且其Si-O网络的结构单元由大变小,从而提出了玻相链——层网络的新结构模式。 3.ZAS砖的侵蚀机理与砖体玻相和溶化池玻璃液之间的化学扩散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23.
岩浆玻璃相和工业硅酸盐玻璃相的结构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电子探针、拉曼探针、x衍射和高温高压试验等手段对火山岩和超基性岩岩浆包裹体、珍珠岩、黑曜岩、绝热SiO_2纤维、锆铝硅耐火材料和人工合成硅酸盐中玻璃相的成分、分子网络结构、断键程度,径向分布函数、Si-O键长和Si-O-Si键角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获得下列结论: 1)无论是地质体玻璃相还是工业硅酸盐玻璃相,其分子网络结构都是由单体[SiO_4]、二聚体[Si_2O_7]、环与链[SiO_3]、层[Si_2O_5]、架[Al Si_3O_8]和纯架状[SiO_2]6种网络单元所组成。 2)建立了在1μm~2范围内测量玻璃相网络类型和断键程度的拉曼微探针法。对国际上有争议的非晶玻相网络结构理论提出了新的模式和研究方法。 3)对含铬超基性岩岩浆包裹体的研究发现,强结晶化和半结晶化的岩浆玻璃包裹体是钠长石质玻璃相,以层状和架状网络为主,对应于铬尖晶石结晶的早期,而弱结晶化的岩浆玻璃包裹体是绿泥石质玻璃相,以层状和链状网络为主,架状网络为次,形成于铬尖晶石结晶的晚期。显而易见,对玻璃相分子网络结构的研究有助于重溯天然岩浆结晶和演化的物理化学历史,对研究矿藏的生成条件和提高工业硅酸盐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4.
大别地区榴辉岩中几种超高压变质矿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镜下观察,在大别地区东南部榴辉岩中陆续发现柯石英、金刚石和文石等三种超高压变质矿物,拉曼分子探针检测进一步证实了这些发现。柯石英和文石均被包裹于石榴石或绿辉石晶体之内,而基质中则分别以低压多型变体石英和方解石的形式存在,说明其保存除快速构造抬升的外部条件外,还与寄主矿物机械阻力及晶内低压缩性有关。作为榴辉岩相的早期共生矿物,它们的出现证明该区榴辉岩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25.
高温硅酸盐熔体粘度与网络分数维值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温硅酸盐熔体粘度的估算一直是国际地学界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研究了高温硅酸盐熔体网络分数维值的基础上,建立了估算熔体粘度的新模式 (简称 FD模式 ) ,阐明了熔体粘度值除了与温度成反比外,还与分子网络介观尺度的自相似比 ri 和分数维值 D相关,即与分子网络 (纳米尺度以上 )中的桥氧数 Ni成正比 (Ni∝ ) , 与单位硅氧四面体中的非桥氧数成反比.经对 4个硅酸盐系列高温熔体的粘度测定证实, FD模式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且优于现今国际通用的 VTF模式.为探索岩浆迁移演化规律和完善新型低维材料的性能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团麻断裂以西的河南大别山区榴辉岩及其围岩蓝晶石石英岩中首次发现柯石英。含柯石英榴辉岩的矿物共生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蓝晶石+多硅白云母+石英(柯石英)+金红石,其形成温压条件为T=610~740℃,P≥2.8 GPa。含柯石英榴辉岩及其围岩同时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可能由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深俯冲作用形成,俯冲深度可迭90km以上。河南大别山区含柯石英榴辉岩的发现扩大了中国中东部含柯石英榴辉岩带的分布区。  相似文献   
27.
本文对我国西北地区几个超基性岩、基性岩、火山岩和变质岩中的17个辉石进行了X衍射,穆氏谱、电子顺磁共振及激光拉曼光谱等矿物物理研究,获得了下列结论.1.建立了Ca-Mg-Fe系列四种辉石相(C_2/c、P2_1/c、Pbcn、Pbca)X衍射物相定量解析法.2.不同岩体的辉石具有不同的物相组成、不同的阳离子分布规律和不同的Si-O链分子结构.3.辉石之矿物标型特征与地质体的生成温度、压力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28.
橄榄石是与铬铁矿成因有关的造岩矿物之一,为探讨铬铁矿的成因,有必要对橄榄石中Fe~(2 )的有序、无序分布进行研究。本文用穆斯鲍尔谱学研究了与我国陕西松沟铬铁矿共生的橄榄石中Fe~(2 )在八面体配位位置上的分布,为该矿物形成条件的探讨提供一定的信息。实验是在电磁推动的等加速度穆斯鲍尔谱仪上进行的。实验装置作透射几何安排。从样品透射的γ射线,由一个端窗形的流气式正比计数器接收后,送入多道分析器以多路定标方  相似文献   
29.
一、序言橄榄石是与铬铁矿成因有关的主要造岩矿物,其中Fe~(2+)的有序—无序分布与矿物形成条件和矿物结晶后的冷却历史有关。为此,七十年代以来不少学者对橄榄石的有序—无序问题进行了探讨。Bancroft Gibbs & Smith (1968)采用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认为橄榄石中Fe~(2+)的分布是无序的,伯恩斯(1971)通过电子吸收光谱的测定,表明Fe~(2+)在M_2位稍有富集;(?) (1972)用穆斯鲍尔谱分析测定橄榄石的有  相似文献   
30.
胜利油田火山岩的岩浆网络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研究了胜利油田火山岩岩浆网络特征,提供了胜利油田二氧化碳气藏与碱性橄榄玄武岩浆去气有成因联系的新证据。样品分别采自二氧化碳气藏区和非二氧化碳气藏区早第三纪的火山岩(潜火山岩)。选取了火山岩辉石中包裹体的棕色玻相、无色玻相和玻璃基质对其岩浆网络类型和断键程度用RAMANOR U-1000型激光拉曼探针进行了测定。然后对拉曼图谱进行处理,确定各玻相网络分子结构类型;再近似计算各玻相网络结构单元的相对摩尔百分含量;进一步算出各玻相的断键程度。结果表明,在岩浆演化的不同阶段其岩浆网络类型和断键程度是有区别的。随岩浆由早期向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