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Us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rehensive Ocean-Atmosphere Data Set(ICOADS) and ERA-Interim data,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air-sea temperature difference(ASTD) in the South China Sea(SCS) for the past 35 years are compared,and variations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ASTD in this region are addressed using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decomposition and wavelet analysis method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oth ICOADS and ERA-Interim data can reflect actu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STD in the SCS, but values of ASTD from the ERA-Interim data are smaller than those of the ICOADS data in the same region. In addition, the ASTD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ERA-Interim data are not obvious inshore. A seesaw-type, north-south distribution of ASTD is dominant in the SCS; i.e., a positive peak in the south is associated with a negative peak in the north in November, and a negative peak in the south is accompanied by a positive peak in the north during April and May. Interannual ASTD variations in summer or autumn are decreasing. There is a seesaw-type distribution of ASTD between Beibu Bay and most of the SCS in summer, and the center of large values is in the Nansha Islands area in autumn. The ASTD in the SCS has a strong quasi-3a oscillation period in all seasons, and a quasi-11 a period in winter and spring. The ASTD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Nio3.4 index in summer and autumn but negatively correlated in spring and winter.  相似文献   
82.
定向设计的震源、检波器组合可增强特定方向传播的地震波能量,同时压制其他方向噪声,从而改善低信噪比数据的资料品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地质模型的定向组合激发-接收技术方法,该技术方法包含三个步骤:定向方向计算、定向组合参数设计、定向组合数据处理.首先对地质模型做波动方程正演并统计地震波出射到地表的能量和角度(方向),然后优化设计组合参数将波场能量定向聚焦到该方向,在进行激发-接收定向组合处理后,最终实现提升地下弱照明地区成像质量的目的 .基于此思路,本文首先分析了地震波场产生方向性的原因,以模型照明结果为例展示了地质结构与波场传播方向的相关性;然后定义了表征波场传播方向和能量大小的能流密度矢量,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声学介质条件下地表出射波场的角度和能量计算方法;最后给出了组合叠加波场的表达式和求解各组合参数的目标函数.经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验证,本文提出的定向组合方法能显著改善资料信噪比,在低信噪比地区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3.
湛江东海岛二月海陆风环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峰  王晶  张羽  张书文  黄克鑫 《气象科学》2012,32(4):423-429
利用2011年2月湛江东海岛风廓线雷达资料,系统分析了湛江东海岛2月平均风场特征及海陆风特征,结果表明:2月湛江东海岛150 m高度处以东偏北出现频率最大,在E、ENE和NE三个方位的风向出现频率之和为66.6%,偏西七个方位的风向出现频率之和仅为1%。以SSW方位为界,偏东风与偏西风的出现频率差异明显。各整点的月平均风速1:00—15:00变化较小,均在1 m/s左右波动;15:00—20:00风速及风速波动都较大,最大值出现在16:00时,为2.1 m/s。2011年2月中只有2日与14日两日符合海陆风日条件,两日共同海风时段为13:00—20:00,持续7 h;陆风时段为2:00—7:00,持续5 h。海风平均风速为2.1 m/s,陆风平均风速为0.8 m/s,海风平均风速明显大于陆风风速。海风与陆风环流垂直高度相差甚小,约1.2 km,风速随高度变化趋势均为先增后减;海风最大风速出现在750 m高度处,陆风出现在500 m高度处,500~750 m高度区间海风环流强度明显强于陆风环流。2 km之上为均匀一致的系统性西风环流。  相似文献   
84.
近年来,国家对加快推进政府信息化特别是对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电子政务的发展越来越深入,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愈来愈明显。通过湖北省卫生厅电子政务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的建设,将基础地理信息引入电子政务,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独特的可视化和分析等功能来强化电子政务,探讨了电子政务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建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85.
雷州半岛盛夏闪电活动特征及其与降水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雷州半岛2007年7、8月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闪电定位资料,分析了闪电活动与24 h降水量及雨强的关系,结果表明:雷州半岛盛夏地闪频数的最大值中心在其东侧海面上,地闪高发带沿海岸线呈南北向分布;地闪频次存在明显的日变化特征,13:00~18:00为闪电高发时段;无闪电时,有41.3%的降水事件24 h降水量≤1 mm,61.5%的降水事件雨强≤1 mm·h-1;有闪电时相应的事件概率分别为25.9%和37.7%;24 h降水量>30 mm的事件大多发生在有闪电的情况下,无闪电时极少发生;雨强概率分布的日变化特征不明显;有闪电活动时,雨强均值变化幅度加大.  相似文献   
86.
基于TRMM卫星降雨资料、MERRA-2卫星位势高度、风速、垂直速度等资料,对1909号台风"利奇马"的移动特征及其引发浙江、江苏、山东等地暴雨进行诊断分析.分析结果发现,台风"利奇马"是北上型台风,移动路径主要受副高与1910号台风"罗莎"等系统影响.在北上的过程中,由于台风倒槽与西风槽携带的冷空气配合,且存在大量不稳定能量,引发了此次强降水过程.此外,低空急流及西风槽为降水提供了良好的动力上升条件,南海西南季风与台风"罗莎"是台风"利奇马"充沛的水汽与能量来源,为暴雨提供了良好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87.
核电厂一体化堆顶组件(IHP)通风围板为驱动机构磁轭线圈的冷却提供了间隙均匀的通道.为了优化IHP通风围板的设计,根据ANSI/AISC N690分析了当前设计的通风围板的关键结构件在D级使用限制下的应力和变形并对关键结构件进行了初步设计优化,然后对IHP通风围板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对通风围板进行了最终设计改进.经过抗震设计优化通风围板的最大应力值分布趋于均匀.本文对抗震类设备的设计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8.
核电厂一体化堆顶围筒组件是一体化堆顶组件的主要承力件并提供辐射屏蔽保护。在围筒组件的设计阶段需要对其运行工况进行力学分析,以保证围筒组件在极端事故工况下不发生破坏。本文首先分析了围筒组件的工况和荷载组合。在其中条件最为苛刻的D级工况下,采用反应谱法对围筒组件进行了有限元抗震分析,并计算了其它荷载的作用。结果表明围筒组件的设计满足ASME规范要求。因此,围筒组件能够抵御极端事故工况。  相似文献   
89.
夸克物质与夸克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强子结构研究的进展使人们认识到了亚核子--夸克--的存在,随后,实验和理论上关于夸克之间作用渐近自由性质的发现使学者们明确地提出了"夸克物质"的概念.理论上预言的这种物质是否真的存在将在很大程度上检验目前基本强作用的理论.夸克星就是夸克物质的可能存在形式之一,相关研究也是人们探索超核密度物质状态的重要途径,该文简述脉冲星、中子星及夸克星的研究历史,总结了近年来夸克物质与夸克星研究的重要成果,指出了夸克星与一般中子星的异同以及若干夸克星候选体.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