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39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浏览器/服务器架构下的自动雨量站资料显示分析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徐敏  周昆  李柏 《气象科技》2007,35(2):299-302
阐述了自动雨量站资料显示分析软件系统在功能上的要求,在客观分析当前主要做法的优缺点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发了一套新的软件系统。该系统应用ISAPI(网络服务应用程序接口)技术,在浏览器/服务器架构下实现了资料检索、矢量图形绘制、客观分析和等值线绘制等功能。详细介绍了矢量图形绘制、客观分析方法以及流域雨量图绘制等在系统开发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并且提供了实现方法。不使用任何第3方软件,该系统便于升级和推广,为科学、高效地应用自动雨量站资料提供了一套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2.
利用1960 2007年4—8月逐日降水资料挑选了淮河流域各分区旱涝急转事件,分析了旱涝急转夏季,逐日降水的低频振荡特征。结果表明,旱涝急转夏季逐日降水30 60 d周期振荡明显加强,流域大部分地区30—60 d低频振荡的方差贡献与夏季降水量呈正相关,低频方差贡献大(小)对应夏季降水量多(少),并且,相关显著区域位于流域南部。欧亚中高纬度高度场、经向风场的低频位相在少雨、多雨期呈相反纬向分布是造成旱涝急转的环流成因。通过对典型年份分析,给出了低频分布型的形成过程。在少雨期,北半球中高纬度扰动场为4—5波列,从东北大西洋经欧洲和贝加尔湖至东亚太平洋沿岸为"+、-、+、-",与低频位相分布一致。在多雨期,副极地波导从欧洲北部沿急流流向亚洲高纬度地区,并在鄂霍次克海形成强盛的正扰动中心,有利于鄂霍次克海阻塞形势的形成与维持。当中纬度中亚为负扰动中心,印度季风偏弱时,由于下游效应在日本海形成负扰动,导致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在低纬度孟加拉湾到中国南海对流层高层为负扰动时,中国南海对流活动偏弱。少雨、多雨期的欧亚中高纬度纬向低频环流型实际上反映了副极地、副热带急流罗斯贝波导结构及其传播的异常。  相似文献   
63.
近30年江苏人体舒适度指数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于庚康  徐敏  于堃  高苹 《气象》2011,37(9):1145-1150
利用江苏地区37个观测站1980-2009年逐日气象资料,通过线性趋势以及通径分析法,对人体舒适度指数(CIHB)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30年来,江苏年均CIHB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线性趋势为0.11/年,淮北、江淮之间、苏南的CIHB年际变化特征与全省平均的演变特征基本保持一致;(2)除夏季外,其余三个季节的CIHB均有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春季的上升趋势最为明显,秋季次之,冬季的年际变化幅度最大,CIHB春、夏(秋、冬)两季的南北差异较小(较大);(3)CIHB与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存在显著的正(负)相关,其中温度对CIHB的正影响最大,相对湿度和风速对CIHB的最终影响是通过温度起负作用;(4)虽然近30年江苏整个夏季的CIHB不存在明显的变化趋势,但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7、9月份还是存在着弱上升趋势。研究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对江苏地区的CIHB气候变化特征的研究可为人们应对气象要素变化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以及旅游、能源业的气象服务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4.
南通近岸海域水质特征的因子及聚类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2012年5月、8月和10月3个航次水质环境调查资料,利用因子分析探讨南通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主要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站位聚类分析进行了区域类别划分,并对各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南通近岸海域主要存在4种水质影响因素,总体表现为受近岸污染源的控制影响,其中F1(NO-2-N、石油类)高值区位于冷家沙西北侧,是北上长江径流与外海水在冷家沙浅滩处相遇作用的结果;F2(DO、NO-3-N)体现了外海水进入的影响,其值由近岸向离岸逐渐增大;F3(COD、PO3-4-P)显示了河流输入的影响,F4(NH+4-N)体现了人为源的作用,两者高值区均分布于栟茶运河河口和长江口北侧。站位聚类分析显示,南通近岸海域可划分为5个类型区,其中A区(小洋口港近岸区域)受陆源河口排污影响,且所处水道尾部水文动力条件弱,污染严重;B区(烂沙洋海域)受西侧相邻的河口排污区和近岸污染影响,在主要潮汐通道的强动力作用下,污染程度较轻;C区(冷家沙区域)为B、D两区之间的潮滩区,受到B、D两区域污染的综合影响;D区(冷家沙南侧近岸海域)主要受近岸污染影响,为小庙洪和网仓洪的强动力控制区;长江入海携带污染物及水流扰动对E区(东南部离岸海域)有一定干扰。不同空间类型分区体现了区域动力地貌在海洋污染物分布中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65.
湿地是水陆交错的生态系统,往往受旱灾影响大,故此,对不同湖泊湿地受旱程度差异及其原因分析,可为减灾和湿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2010年5月和2011年5月2个时相的HJ-1卫星CCD影像,提取洪湖和梁子湖2个时相的湿地水面积,结合统计资料和问卷调查数据,从湿地水面积及空间分布变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湿地生态系统,对人类福祉影响3方面,分析了两湖湿地受旱程度的差异。并综合气象数据、统计资料和问卷调查数据,从气象因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湿地类型及特点、区域水文条件和湿地受保护程度5方面探讨两湖受旱程度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1)2011年春旱期间,洪湖比梁子湖受旱程度更严重。旱灾时,洪湖水面积减少83.93 km2,减小比例为26%,梁子湖水面积减少13.02 km2,减小比例为4%;两湖的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物质生产和水质净化功能均受到损害,洪湖较梁子湖更严重;受旱灾影响,洪湖湿地对人类福祉的消极影响大于梁子湖。(2)降雨量、气温和风速等气象因素、湖泊湿地成因类型、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水文条件是影响两湖受旱程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另外,湿地保护措施的差异及效果也会造成两湖受旱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66.
大豆生育期内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及未来情景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庚康  徐敏  徐经纬  高苹  鲍婧 《气象科学》2014,34(4):450-456
用江苏淮北20个气象台站1961—2012年气象观测资料与RegCM4区域气候模式,在RCP4.5和RCP8.5排放情景下的模拟数据,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和预估了大豆生育期内光、温、水等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2 a,≥10℃活动积温各年均在3 100℃·d以上。1980s变化较为平稳,1990s上升趋势显著,且年际波动较明显。日照时数与太阳总辐射呈显著下降趋势,线性趋势分别达到了-4.9 h·a-1、-7.6 MJ·m-2·a-1,2000年之后基本上都低于气候平均值。降水量在1960s呈现下降趋势,1970s、1980s波动较平稳,1990s后期开始显著上升,而水分盈亏则以正值为主。在未来两种气候情景下,光、温、水资源的年际波动都比较大,气候极端事件可能将增多;活动积温为正距平,且呈现增加趋势,太阳净辐射也为正距平,水分盈亏以正距平为主。  相似文献   
67.
随着相关科技的飞速发展,无人机和非量测数码相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航空摄影测量,尤其是在应急救灾等特殊情况下,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基于Pixel Grid软件系统,针对某应急项目进行生产试验,阐述了无人机航摄数据的快速后续处理方法,并进行了精度分析和效率统计,结果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且高效的。  相似文献   
68.
利用不同数量平面控制点对0.5 m WorldView-2卫星影像进行纠正,并对产生的误差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9.
开封文化旅游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封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而且享誉国内外的文化名城。近年来,文化旅游产业开始较快发展,但仍然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客源不足、促销不得力、管理人才缺乏、管理体制陈旧等。用SWOT分析法对开封文化旅游的发展优势、劣势及其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全面分析,进而提出了开封文化旅游今后的发展对策:理顺管理体制,深度开发旅游产品,加大投资力度,全面促进开封市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0.
准格尔旗植被覆盖度变化的时间序列遥感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格尔旗200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沙漠治理政策已逾10年,了解准格尔旗植被恢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于制定更加合理的环境治理政策、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本研究基于准格尔旗地区1990、2000和2011年3个时间序列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通过选取3个时期植被与裸地的NDVI值,代入像元二分法模型中,反演得到3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并且通过研究准格尔旗3期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近21年的准格尔旗植被覆盖度转移矩阵、植被恢复/退化状况及驱动力,定量分析了该地区近21年植被覆盖度的时序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准格尔旗近21年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平均覆盖度由1990年的15.53%上升到2000年的17.82%,以及2011年的29.30%;准格尔旗的大部分区域植被呈恢复状态,局部区域呈现退化现象;准格尔旗的植被覆盖度变化特征受降雨因素影响不显著,准格尔旗近21年植被覆盖度的显著提高主要得益于2000年之后的一系列植被恢复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