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283篇
测绘学   70篇
大气科学   92篇
地球物理   196篇
地质学   507篇
海洋学   93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基性岩墙群代表了陆壳伸展裂解事件,可为大陆再造及造山作用过程的动力学研究提供时间约束。本文利用LA-ICPMS方法对秦祁造山带接合部位陇山岩群中首次报道的基性岩墙群进行了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440Ma左右的年龄。结合区域资料,认为在中央造山带中段可能普遍存在440Ma左右的一期伸展裂解事件。这一信息对中央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及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72.
折多山花岗岩时代、成因及其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沿鲜水河断裂分布的折多山花岗岩由早期的中细粒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略晚的主体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少量的伟晶岩和细晶岩构成。早期中细粒二长花岗岩的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表明其侵位结晶于18±0.3Ma,使折多山花岗岩岩浆侵位结晶年龄和鲜水河断裂开始活动的时间提前近6Ma。岩石中保存有818±47Ma和156±8Ma的继承锆石.表明存在扬子西缘元古宙和中生代陆壳物质的再循环。在K_2O对SiO_2分类图上,早期的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落在钙碱性系列区域,似斑状二长花岗岩落在橄榄玄粗岩系列区域,两个系列岩石总体上为铝饱和到过饱和。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具有中等的稀土总量(162×10~(-6)~224×10~(-6))、高的(La/Yb)_N(74~118)和明显的正Eu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Nb、Ta、P和Ti亏损,形成于岛弧钙碱性火山岩低度部分熔融。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只是稀土总量和(La/Yb)n较低,形成于杂砂岩部分熔融。主体岩性粗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具有很宽的稀土总量(最高达533×10~(-6)),(La/Yb)_N随着稀土总量增加而增加(最高达523),明显负Eu异常,大粒子亲石元素强烈富集,Nb、Ta、Sr、P和Ti亏损,(~(87)Sr/~(86)Sr)_0=0.7084~0.7133,ε_(Nd)(t)=-5.67~-8.69,形成于元古代上部陆壳物质—砂页岩的较低程度的部分熔融。各类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部分熔融源区的物质组成继承了元古代大陆边缘的某些地球化学特性,经历了高压变质作用,部分熔融残留相主要为石榴石等。部分熔融过程发生于鲜水河断裂早期活动的剪切熔融过程,岩浆作用之前可能发生过强烈挤压而产生了高压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73.
74.
河南西峡地区二郎坪群火神庙组中发现泥盆纪孢子化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河南省西峡地区二郎坪群火神庙组粉砂质板岩中发现丰富的陆生植物孢子(Spores)、少数疑源类(Acritarchs)和极少数几丁虫(Chitinozoa)化石.该化石孢子组合可与中国华南、西南地区和西秦岭中泥盆世早期孢子组合比较,亦可与西欧和北美中泥盆世早期的孢子带比较,时代为中泥盆世,并有可能为中泥盆世早期,相当于西欧艾菲尔期(Eifelian).  相似文献   
75.
萨北锡矿赋矿的富碱(A 型)花岗岩隶属于新疆东准噶尔地区卡拉麦里富碱花岗岩带,其中的萨北超单元可以划分为细粒钠铁闪石花岗岩、中细粒钠铁闪石花岗岩、中粗粒钠铁闪石花岗岩和斑状钠铁闪石花岗岩等四个单元。本次工作选择萨北超单元中的中细粒钠铁闪石花岗岩和中粗粒钠铁闪石花岗岩进行 SHRIMP 锆石 U—Pb 定年,所获得的两个样品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13±2Ma 和314±5Ma,谐和年龄分别为310±7Ma 和314±10Ma。结合对中亚造山带东准噶尔晚古生代构造环境和萨北富碱花岗岩带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作者认为:该岩体侵位于晚石炭世(约310Ma),为晚古生代后碰撞岩浆活动的产物,与东准噶尔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的两个峰期(330~310Ma 和305~280Ma)中的前一个峰期相一致。  相似文献   
76.
GPS网优化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英起 《东北测绘》1998,21(2):22-23
本文对GPS网优化设计中若干问题进行了这,提出了作者的观点,供者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77.
坐标系转换及坐标的拟合推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坐标系统转换参数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阐述了一种坐标拟合推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8.
1 引言除了传统的利用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来确定点位的高程之外,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GPS的完善运行亦为确定点位的高程信息提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利用GPS是被公认的最先进的三维定位的测量手段。尤其是在一些用常规测量方法很难或无法进行施测的地方就更显示出GPS测量的优越性。利用GPS接收机施测各种用途的控制网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特点。特别是GPS技术所表征的平面位置精度之高早已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然而如果人们仅仅利用GPS技术的二维信息(x,y)而没有利用它的第三维信息即高程信息,那么也就没有充分发挥GPS技术的潜力。所以我们应该采取合理的数据处理方法,充分利用GPS技术所能提供的高程信息为各项建设服务。GPS测量所能提供的高程信息是椭球面上的高程,即是相对于我们通常所说的WGS—84椭球体,一般我们称这个高程值为大地高高程h。它仅仅适用于地球和建筑物的变形研究领域。而我们在许多工程项目中,如工民建工程等所需要的高程值却是大地水准面上的高程,即正常高高程H。所以就需要将椭球面上的大地高高程值h转换成大地水准面上的高程值H。二者存在如下关系:h=H+ζ  相似文献   
79.
1937年8月1日,山东省菏泽县西南(北纬35°12′、东经115°18′)发生7.0级地震。十四小时以后,又发生一次6.7级地震,其震中沿聊考深大断裂向东北方向迁移了16公里(菏泽县小留公社一带)。7.0级地震使菏泽、济宁、聊城及河南省的商丘、开封、新乡、安阳等地、市的部份县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次地震,人员伤亡16051人,牲畜死亡3719头,房屋倒塌320061间。  相似文献   
80.
本文在用Unno-Beckers方程计算光球和黑子本影磁场内FeIλ5324.19谱线形成过程中,计算了该谱线Stokes参数随5000连续谱光学深度分布的贡献函数及形成深度随波长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磁光效应的存在给该线横向磁场定标参数Q、U的形成深度的确定带来一定的复杂性,对I和V的形成深度的确定没有明显的影响。结合北京天文台太阳磁场望远镜半宽0.15的双折射滤光器,确定所观测磁场信息的形成深度。当对日面中心观测,在滤光器调至线心时,I形成在光球层及黑子高度100公里左右,在偏离线心0.15时V分量形成高度亦如此,Q、U分量的情况较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