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217篇
测绘学   73篇
大气科学   235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328篇
海洋学   59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利用统一的标准和方法,计算并分析了大庆地区(肇州,肇源,林甸,林尔伯特4个站)36年的气温和降水演变特征,从中找出气候异常的规律。  相似文献   
62.
近50年火山喷发和太阳活动对我国气候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贾朋群  石广玉 《高原气象》2001,20(3):225-233
利用特征向量分析与时序叠加分析和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近50a来我国地面气温和降水场中火山喷发和太阳活动的气候信号,强烈的火山喷发导致全国大部分地区降温,喷发1a多以后降温最明显,并能持续约半年。除这个主信号以外,青藏高原、东南沿海和东北地区都可能出现较为复杂的温度变化,温度变化与太阳活动之间的联系更多地反映在二者的振荡关系上。在降水场中的火山信号较弱,表现为火山喷发后的秋冬季节南方地区降水偏多。在青藏高原积雪和深层地温的变化中,没有发现火山和太阳活动信号。  相似文献   
63.
引黄入晋工程8号洞黄土地层采用管片初砌,固结灌浆管片变形观测采用移动式变形观测装置取得成功。简要介绍了该变形观测装置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4.
本文介绍了防火墙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对防火墙系统的成败得失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5.
中国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是古气候研究的一个重点,中国全新世气候变化的研究也是全球变化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恢复中国全新世气候做了在贡献。中国地形地貌复杂,又处在具有复杂时空变率的东亚季风控制范围内,这使得不同的研究工作者在一些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比较统计的意见是:中国全新世纪始于约10.5kaBP;在约9-8kaBP左右为一段降温期;7-4kaBP为一段温暖期,通常称之为全新世大暖期;大约3kaBP左右开始降温,至近代才又升温;约1300aA.D左右进入小冰期,到1850aA.D.左右结束,其间又有几次比较明显的温度振荡。1850aA.D.至今为温度的上升期。对于气候变动的驱动因素,不同的学者看法不一;从长时间尺度看,太阳辐射变化是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66.
大气臭氧与气溶胶垂直分布的高空气球探测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本文给出了1993年9月12日利用高空科学气球在河北省香河地区探测到的大气臭氧和气溶胶的垂直分布。结果发现:(1) 大气臭氧的数密度在整个对流层较低(~10[12]mol/cm3),并从地面到对流层顶略有下降;对流层顶以上开始快速增加,极值层高度在~24 km,其值为4.78×10[12]mol/cm3;臭氧分压有类似的分布特征,极值146×10[-4]Pa,位于同一高度;(2) 在平流层低层,臭氧分压有一个次极值62×10[-4]Pa,位于15~16 km;(3) 0~30 km大气气溶胶数密度呈现出三个峰值:143,8和1.1 个/cm[3],分别位于近地面、5 km和21 km;(4)气溶胶的数密度谱在对流层为双模态;在平流层,次峰消失。同时,我们还与其他观测结果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7.
广州市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陈朝辉  徐海清 《热带地理》1996,16(4):350-356
本文分析了广州市土地利用的结构及其变化趋势,指出土地利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隐患 为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耕地和环境的保护,以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8.
69.
谭山复式岩体位于江南过渡带北缘,是该区出露面积较大的复式岩体。本文对谭山复式岩体开展了地质调查、岩浆岩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地质特征显示谭山复式岩体沿杨美桥背斜轴部侵入,根据岩性分析划分为碱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碱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分别为128.9±1.6 Ma~128.8±2.5 Ma和129.8±2.6 Ma~129.2±1.8 Ma;结合前人已获得二长花岗岩成岩时代(128.5±1.7 Ma~126.7±1.7 Ma),谭山复式岩体形成于128.9±1.6 Ma~126.7±1.7 Ma之间,对应于皖南地区燕山期 3阶段岩浆活动(早阶段:153~146 Ma,中阶段:143~136 Ma,晚阶段:135~121 Ma)的最晚阶段(135~121 Ma)。该复式岩体碱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均表现为:富碱,高Ga/Al比值,强烈亏损Ba、Sr、P、Ti,富集 Rb、Th、Nd、Ce,显著的Eu负异常,均为碱性过铝质特征的A型花岗岩。谭山复式岩体起源于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为陆内拉张环境背景下同源岩浆多期次上升侵位的产物。  相似文献   
70.
康岚  徐海 《四川气象》2006,26(2):8-11
通过实况场分析表明:能量的积累和住势不稳定层结的建立是产生本次过程的基础,低空急流为本次过程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而水汽条件的突变、上升是产生本次过程的根本原因。将上述结论和具有预报时效的数值预报释用产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连续几日数值预报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形势场、要素场、变量场可信度高,可以作为预报的重要依据。数值预报要素场的突变是产生转折性天气的先兆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