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3篇
  免费   249篇
  国内免费   270篇
测绘学   131篇
大气科学   215篇
地球物理   88篇
地质学   604篇
海洋学   138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962.
福建泉州万安桥是中国最早的大型石梁桥,在中国乃至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伟大的桥梁工程是在北宋著名学者和官员蔡襄的主持下完成的。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蔡襄的生平业绩,指出他在桥基和桥墩的建造及胶固,石梁的架设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还论及蔡襄在生物学上的成就。  相似文献   
963.
在深入研究花岗岩型铀矿成矿模式的基础上,本文首次将模式识别中的Cora-3方法应用于成矿预测。结果表明:从对象的确定、特征的提取和选择,到学习、投票等一整套Cora-3模式识别算法对铀矿远景预测是可行的,有效的。删除特征试验可得出控制花岗岩型铀矿的主要地质特征。控制试验的投票结果所得出的成矿远景与地质勘探、地质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64.
内蒙古正镶白旗碎斑熔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旗碎斑熔岩是一种特殊成因的火山岩,属太平洋岩系钙碱质系列火山岩。以富亲石微量元素为特征。稀土配分属铕亏损且轻稀土富集型。形成白旗碎斑熔岩的原始岩浆来自于地壳深部,乃是上地幔与地壳共同混熔分异的产物。  相似文献   
965.
本文简要介绍近五年来各国在水准折光研究方面的动态,其中第一部分介绍14种折光改正公式,接着介绍西德、加拿大、英国等有关水准折光的试验情况。通过资料分析得出我国一等水准在视线长度内当测区温度梯度为0.6℃/m左右时一般不引起显著的折光误差积累等结论。  相似文献   
966.
为探讨海上溢油遥感监测与溢油漂移数值模拟技术的联合应用,采用凝聚层次聚类算法从SAR遥感影像中识别油膜,采用基于风、浪、流耦合三维水动力模型研发的中国近海溢油漂移快速预报模型,将遥感识别结果作为溢油漂移数值预报模式的初始输入,预测油膜的漂移,然后将溢油漂移预测油膜与下一时相SAR遥感识别油膜进行比对,发现二者吻合较好,表明SAR遥感监测技术与数值模拟技术结合应用,可优势互补,同时获取海面油膜位置、面积和动态漂移信息。  相似文献   
967.
针对南海油气田勘探开发溢油污染防治需求,开发了国内首套深水区水下溢油三维可视化模拟系统,由三维海流预报模型、深水溢油模型、三维可视化仿真系统和数据库组成。海流预报模型基于ROMS模式,通过考虑波致混合影响,并利用最优插值技术同化卫星测高资料和嵌套技术,保障了预报结果的准确性。深水溢油模型由羽流模型和对流扩散模型组成,考虑了卷吸、油气分离、溶解、水合物生成、漂移、扩散等复杂过程。系统能够预测深水区水下油气泄漏后行为和归宿过程,提供油、气、天然气水合物粒子的大小、分布、移动速度和漂移轨迹、扩散面积、水体溢油残存量、水面溢油量等三维可视化动态模拟结果。目前系统已经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得到应用,为南海深水溢油应急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968.
由于大巴山地区处于独特的构造背景,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正吸引人们开展日益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有限差分方法,利用平面应变的二维弹塑性本构模型,对大巴山前陆冲断带开展了系列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前陆区拥有相对软弱的滑脱层(含膏盐岩的中下三叠统),是大巴山前陆冲断带主滑脱面由后陆向前陆逐渐抬升的主控因素。该滑脱层的分布以及同构造沉积的分布限定了主前缘逆冲断裂(镇巴断裂)的位置,通过该断裂,大巴山后陆的强烈缩短应变由深滑脱层(震旦系下部)向南传递至浅滑脱层(三叠系中下统)。镇巴断裂和城口断裂一起,它们的长期活动性,可能调节了大巴山一半以上的总缩短应变。同构造沉积发生后,前陆区浅层侏罗山式褶皱往前扩展的同时,后陆的先成断裂也继续活动并发生顺时针旋转,构成无序逆冲扩展序列。主要断层的逆冲扩展和经典背驮式不同,缩短应变主要由主断层下盘向后陆深部俯冲来实现。模拟结果和大巴山地质原型的近似程度,说明了利用有限差分软件对地质构造进行模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69.

利用MICAPS资料、FY-2E卫星云图资料、雷达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3月31日—4月1日发生在陕西关中西部、陕南西部的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是在东高西低的有利环流背景下产生的,500 hPa低槽、700 hPa低空急流是造成此次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700 hPa西路冷空气与850 hPa东路冷空气是强降水的触发机制;暖湿切变线及水汽辐合区的位置对强降水的落区有一定指示作用;强降水发生时段与能量锋区进入陕西的时间基本一致;MCC是造成暴雨的直接原因,强降水区域主要出现在tBB等值线梯度密集区及冷云覆盖区。

  相似文献   
970.
莱州湾南岸卤水的稳定同位素与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州湾南岸卤水的开发利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如今卤水的含盐量比海水高出3~6倍。本文采用稳定同位素和水化学分析来鉴定卤水的盐分来源,为此在研究区内采集了9件卤水样品,采样井深度为30~80m。首先根据同位素盐效应,对卤水的δD和δ~(18)O值进行了校正。校正后的δD和δ~(18)O值关系图表明卤水的水分子来源于大气降水,而不是海水。δ~(18)O—Cl~-和Br~-—Cl~-关系表明卤水的盐分不同于海水蒸发的余留水。根据化学分水岭原理,卤水的Ca~(2+)/SO_(-4)~2和Ca~(2+)/Mg~(2+)值演化提示溶解盐起源不是蒸发的海水卤水。其它化学成分关系也证实了卤水的盐分源于海水蒸发盐的反复溶解。本研究说明卤水样品与海水盐分有关,但是与海水的水分子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