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3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269篇
测绘学   131篇
大气科学   215篇
地球物理   88篇
地质学   604篇
海洋学   138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991.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土反力系数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内力分析及变形规律中的土反力系数通常采用原位试验确定,该法复杂的影响因素和对统计经验的依赖,使得测定值的准确度较差。利用相关理论及现场监测信息进行反演研究,能够给出一种相对准确的土反力系数值的研究思路。以某工程在既有塑性混凝土防渗墙上浇筑钢筋混凝土防渗墙加固改造工程为依托,借助钢筋混凝土防渗墙两侧的填土碾压工程监测信息和工程基础中的m法,对塑性防渗墙两侧土反力系数进行反演分析研究。建立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土反力系数的解析方程,给出施工对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土反力系数的影响规律,以及有效的反演确定方法及思路,为防渗墙内力及变形规律的准确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2.
基于边界点搜索的洞室外域映射函数求解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弹性力学中,把地下洞室外域变换成单位圆外域的映射函数最普遍的形式是Laurent级数,因而求解级数表达式中的系数则成为求解地下洞室解析解问题的关键。而通过搜索边界映射点的方法,可以得出一种求解映射函数表达式系数的新解法。该法首先初始化一组近似的对应关系,通过这一初始映射关系所求解出来的映射函数,得出单位圆上点的相应的映射点及初始映射洞形,由这些相邻映射点之间的距离,根据等距离比的原则,求出对应的在实际地下洞室边界上的点坐标。再根据这一改进的对应关系,求解出第1次迭代的映射函数,如此循环下去,直到近似洞形与实际洞形足够地接近为止。运用该方法可以灵活控制Laurent级数的项数、迭代循环的次数以及映射洞形的精度。该法能快速求解出各种复杂单个单连通区域洞形的映射函数,尤其对目前工程中常见的复杂洞形,都能得出相当精确的映射函数  相似文献   
993.
14?过渡矿物是广泛发育的典型成土作用产物,其矿物学特征及含量变化不仅能记录成土时期的气候、环境条件,也可
以作为这些土壤发生分类和类型区分的依据。通过对有关14?过渡矿物研究成果系统全面的分析,阐明了这种过渡矿物的谱学
特征、层间离子类型、鉴定依据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14?过渡矿物的鉴定实验流程。此外,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的
应用给14?过渡矿物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保障,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研究14?过渡矿物的形成、转化关系。14?过
渡矿物对气候环境十分敏感,且形成于特征的干湿交替、适度的风化及弱酸性环境条件,因此,这种过渡矿物有望作为成土时期的
气候环境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994.
孙家沟组是华北板块二叠纪和三叠纪转折时期的沉积记录,选择记载气候变化的材料,揭示气候的连续性变化,对于分析华北板块在这一转折时期古环境的重大变革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研究选择地层出露良好的华北板块南部豫西宜阳地区,以孙家沟组上段呈韵律型发育的薄层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碳酸盐岩层中碳酸盐矿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其变化,结合宏观沉积环境的分析,揭示这些碳酸盐岩层的成因,以及它们所蕴含的古环境信息。研究表明,孙家沟组上段碳酸盐岩的碳酸盐矿物主要为自生碳酸盐,且没有发生显著的后期变化,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其变化可以用于古环境的重建。根据孙家沟组上段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的组成和受控因素,结合宏观沉积环境分析,认为孙家沟组上段的盐酸盐岩形成于湖盆环境。δ~(18)O-7.97‰时,δ~(13)C和δ~(18)O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湖泊处于封闭环境,碳酸盐矿物富含白云石,且结晶程度较差;δ~(18)O-7.97‰时,δ~(13)C和δ~(18)O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湖泊处于开放环境,碳酸盐矿物富含镁方解石,且结晶程度较好。根据孙家沟组上段由下部到上部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的变化,揭示出当时的湖泊环境经历了由相对开放到相对封闭,再到相对开放的演化,并显示出温度变低,湿度变小,植被变差的演化趋势。孙家沟组上段湖泊环境的形成可能与南部北秦岭造山带的隆升有关,薄层碳酸盐岩层与上覆紫色泥岩层组成的韵律层主要与气候变化引起的降雨量有关。孙家沟组上段所记录的古环境及其变化与全球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以后陆地环境的变化规律相吻合。  相似文献   
995.
平顶山砂岩是华北陆块晚古生代地层上部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层,以其广泛的分布、特殊的岩性,以及对晚古生代地层的分划性而著称,暗示了平顶山砂岩可能是一次地质事件的记录,但有关平顶山砂岩的沉积时代和沉积环境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本项研究选取华北陆块南部平顶山砂岩的创名地点———平顶山地区,及其北部巩义地区和宜阳地区的平顶山砂岩样品,进行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并辅以Hf同位素测定,分析平顶山砂岩的最大沉积年龄和沉积物源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平顶山砂岩的沉积时代和沉积环境。研究表明,华北陆块南部平顶山、巩义和宜阳地区平顶山砂岩4个样品的碎屑锆石主要为古生代岩浆锆石和前寒武纪变质锆石。其中,古生代锆石占13%,具有~259Ma、~318Ma和~435Ma的峰值年龄;前寒武纪锆石占87%,具有显著的~1871Ma和~2459Ma峰值年龄,还有两个仅由3颗锆石组成的不明显的峰值~812Ma和~976Ma。采用最年轻单颗粒年龄(YSG)限定地层最大沉积年龄的方法,确定出三个地区4个样品YSG年龄分别为249±8Ma、260±7Ma、252±7Ma和248±7Ma,与二叠系-三叠系沉积界线年龄251.0±0.4Ma相接近,推测平顶山砂岩的底界可能是二叠纪与三叠纪的接触界线,即华北陆块南部平顶山砂岩的地质时代应归属于早三叠世。根据平顶山砂岩的沉积和构造背景分析,以及与潜在物源区年龄图谱和值的对比,平顶山砂岩的主要物源区为华北陆块北部内蒙古隆起上的晚古生代侵入岩体和华北陆块的变质基底,次要物源区为北秦岭造山带加里东期的中-酸性花岗质侵入岩和~1000Ma花岗岩或被侵入的该地区的主要变质地层(秦岭群、二郎坪群和宽坪群)。根据平顶山砂岩最大沉积年龄和沉积物源区分析,结合平顶山砂岩下伏地层(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沉积物几乎全部来源于华北陆块北部的内蒙古隆起,平顶山砂岩上覆的石千峰组(除平顶山砂岩之外)的物源主要来源于北秦岭造山带的认识,推测平顶山砂岩可能是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沉积和构造环境变化在华北陆块南部的物质表现。  相似文献   
996.
南祁连山天峻县一带巴龙贡嘎尔组发育大量变质火山岩,其形成时代及构造意义缺乏详细研究,时代归属存在争议。本文以变质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本文在变质火山岩中获得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736±6Ma和740±14Ma,时代为新元古代。岩石为变玄武岩、变质石英粗面质凝灰岩和变质流纹质凝灰岩,其SiO_2含量为48.10%~53.01%和64.14%~71.83%,属于碱性和亚碱性系列,构成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玄武岩稀土总量为56.3×10~(-6)~98.9×10~(-6),轻、重稀土分馏中等,δEu为0.89~1.16具微弱异常,微量元素Rb、Ba、K、Sr、La、Ce、Zr、Th等富集,Nb、P、Ti、Y等微弱—中等亏损。变质石英粗面质凝灰岩和变质流纹质凝灰岩的A/CNK为0.8~1.14,具有偏铝质—过铝质特征,稀土总量为155.5×10~(-6)~265.6×10~(-6),轻、重稀土分馏中等—强烈,δEu为0.63~0.94,具有弱—微弱异常,微量元素Rb、K、Ba、La、Ce、Zr、Th等富集, Sr、Nb、P、Ti、Yb等中等—强烈亏损。区域资料、前人成果及本文研究表明巴龙贡嘎尔组形成于新元古代的陆内裂谷环境,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响应。  相似文献   
997.
为探讨内蒙古中部地区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形成时代及地球化学特征,完善区域成岩成矿年代学格架,本文对克布、黄花滩和小南山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及全岩地球化学分析。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克布和黄花滩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结晶年龄分别为258±2 Ma(MSWD=2.3)和262±1 Ma(MSWD=0.51),属于中-晚二叠世,小南山辉长岩应形成于中-晚二叠世(~273 Ma)。全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三个岩体样品m/f值介于0.96~3.54之间,主要为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其稀土和微量元素曲线基本表现为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亏损的相似性特征,但也有明显的区别,显示各岩体岩浆演化或分异程度可能不尽相同。综合区域研究资料表明,内蒙古中部地区晚古生代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活动可能至少始于早二叠世(294Ma),持续至中-晚二叠世(273~258Ma),且二叠纪时期中亚造山带南缘较大范围内均发育较为活跃的幔源岩浆活动。克布、黄花滩和小南山岩体应形成于后碰撞伸展环境,其岩浆源区可能混染了俯冲流体交代改造的地幔楔物质,使3个岩体的岩石样品均显示具有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贫高场强元素等部分岛弧岩浆特征的信号。  相似文献   
998.
针对煤炭开采易造成地表塌陷及含水层破坏等问题,采用类比法计算了彬长矿区规划新建的矿井——小庄矿井开采导水裂缝带高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采煤对地下水的影响,并提出保水采煤的措施。经计算,采用分层开采时产生的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为147.84 m,在三盘区将导通安定组隔水层,造成宜君组、洛河组承压含水层破坏,导通区域面积为0.773 6 km2。因此,在可能导通的区域应进行保水采煤以保证安定组隔水层的稳定,从而达到保护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和保障矿井生产安全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999.
邢心魁  张坤鹏  闫茂龙  张坚  李迎 《岩土力学》2014,35(8):2157-2162
以相似理论为基础,采用砂土模拟围岩,铁丝模拟锚杆。实测隧道开挖过程中,不同洞周支护力、不同锚杆长度以及锚杆与洞周支护力共同作用下围岩应力分布、稳定性及分区的变化规律。采用有限元模拟不同锚杆长度下围岩的应力分布规律,并基于D-P屈服准则得出围岩塑性区的范围。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锚杆与洞周支护力联合支护,更能充分发挥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锚杆的支护长度应不小于无支护时的松动区外包半径大小。松散围岩条件下,锚杆的长度不宜小于隧洞跨度的1/5,综合支护时洞周支护力大小宜为原岩垂直应力的5%左右。对比试验与有限元模拟结果,有限元模拟所得结果相比于试验较为保守。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国际通用采样方法,在春、夏、秋三季对大夏河甘南段河流湿地6个样点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比较分析了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多样性及其季节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共捕获土壤节肢动物8 743只,隶属于3纲9目33科35类,其中,大型土壤节肢动物2 743只,占捕获量的35.52%;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6 000只,占64.48%;大型土壤节肢动物的优势类群为摇蚊科幼虫和长足虻科幼虫;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的优势类群为绥螨科、绒螨科、等节跳属和原等跳属. 在不同样点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量表现出了明显季节变化,其高低顺序为秋季>夏季>春季;不同样点土壤节肢动物的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特征,即从地表向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量逐渐减少.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高原寒区河流湿地土壤节肢动物生态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