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132篇
  免费   80793篇
  国内免费   101925篇
测绘学   64466篇
大气科学   74367篇
地球物理   67498篇
地质学   197192篇
海洋学   66574篇
天文学   6873篇
综合类   40119篇
自然地理   49761篇
  2024年   4449篇
  2023年   15808篇
  2022年   18853篇
  2021年   20003篇
  2020年   15632篇
  2019年   22783篇
  2018年   21582篇
  2017年   14467篇
  2016年   15927篇
  2015年   19576篇
  2014年   26414篇
  2013年   24279篇
  2012年   25948篇
  2011年   26536篇
  2010年   25499篇
  2009年   24882篇
  2008年   24452篇
  2007年   22678篇
  2006年   21754篇
  2005年   18818篇
  2004年   17678篇
  2003年   16236篇
  2002年   14458篇
  2001年   13461篇
  2000年   11042篇
  1999年   8751篇
  1998年   6208篇
  1997年   5384篇
  1996年   4884篇
  1995年   4598篇
  1994年   4328篇
  1993年   4129篇
  1992年   4125篇
  1991年   3737篇
  1990年   3522篇
  1989年   3747篇
  1988年   3911篇
  1987年   3813篇
  1986年   3231篇
  1985年   3270篇
  1984年   2960篇
  1983年   2764篇
  1982年   2287篇
  1981年   1725篇
  1980年   1270篇
  1979年   805篇
  1978年   398篇
  1959年   310篇
  1958年   334篇
  1957年   3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根据种植比例,复种指数和水旱地比例,选择适合陕西省情的气候生产潜力计算模式,对小麦、玉米、水稻、谷子等四种主要作物的综合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估算,同时计算了各地的光热指数和水热指数,确定了作物对一些光热水资源综合运用的程度,从气候资源角度提出了"吨粮田"建设的区域可能性.  相似文献   
782.
发育于造山带中的蛇绿岩,其剖面下部的地幔橄榄岩部分是造山带地区富集型上地幔的直接标本。其地球化学特点是:主要元素Al_2O_3、TiO_2、CaO、Na_2O、K_2O强烈亏损,而REE,痕量元素和87Sr/86Sr则强烈富集;同时,143Nd/144Nd<0.511836,亦表明它们属于一个富集型的源区。 形成富集型上地幔的主要机制是地幔交代作用,富含不相容元素的低熔岩浆和富Ca-LREE流体与已亏损的地幔橄榄岩发生脉状交代和渗透交代反应,从而造成上地幔中不相容元素的富集。造山带富集型上地幔形成的构造环境是:洋壳从扩张脊向两侧运移并最终拼入造山带这段时间内。富集型上地幔不但存在于大陆区,而且亦存在于造山带地区,它可能是一种全球性的地球内部的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783.
胡梅生  唐玉梅等 《矿物学报》1991,11(1):9-12,T003,T004
作者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沉积钙质白云石中的带状面缺陷。在衍衬象中面缺陷呈现出特有的条纹衬度,并具有一定的择优取向,它们沿着{018}面排列。面缺陷也可分叉,分枝部分平等于{2-/10}面。根据白云石面缺陷的取向,本文提出了鞍状白云石宏观弯曲面和微观面缺陷的取向关系。  相似文献   
784.
本文系统描述了中国南部二叠、三叠纪“混生生物群”。根据笔者的统计,目前巳经发现有“二叠纪型”分子36属53种与三叠纪菊石、双壳类、牙形剌共生。 笔者认为中国南部可以以牙形剌Anchignathodus parvus 的出现作为三叠系的底界,双壳类Pteria ussurica variabilis,菊石 Hypophiceras的出现可以作为三叠系开始的辅助标志。文中还将这一界线与世界上其它地区的二叠、三叠系界线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785.
1966年邢台7.2级地震的构造背景和发震构造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石油地质勘探的最新资料和元-济人工地震地壳测深剖面相应地段重新解释的结果,分析了邢台7.2级地震的构造背景和发震断裂。研究结果表明,7.2级地震震中位于束鹿断陷盆地南部次凹的东缘,该次凹发育在由新河断裂等4条缓倾铲形正断裂分制围限地台盖层而成的“斛”状构造块体上,块体之下的地壳中存在两条倾向相反的高角度断裂;地震与断陷主断裂及其控制的断陷盆地并非是简单的对应关系,7.2级地震的发震断裂不是单一的缓倾铲形新河断裂或其下方的高角度的F_3断裂和深部的东断裂,而是它们的组合,且高角度断裂是发震断裂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786.
本文根据野外地质填图和水系位移测量结果,论述了香山-天景山弧形断裂带新生代有两个不同活动性质的阶段,即早期阶段的强烈挤压和晚期阶段的左旋走滑兼挤压。分析、讨论了不同活动阶段的时间界限和转变原因。指出了1709年中卫南71/_2级地震形变带的表现形式、延伸范围  相似文献   
787.
鄂尔多斯地块构造演化的古地磁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尔多斯地块与中朝地台其它地区相同时代地层的古地磁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晚二叠世以来,中朝地台经历了从低纬度(19°左右)向中纬度的北移过程,并伴有50°左右的逆时针旋转;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地台北移10°(1000km)左右,而方位基本未变;中三叠世—中侏罗世主要发生50°左右的逆时针旋转,而北向位移不明显,这一旋转可能与杨子地台和中朝地台碰撞拼合有关,或者说是印支运动在该地区的反应,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地块已基本和现代位置一致  相似文献   
788.
A survey of the 4(04)-3(03) and 1(01)-0(00) transitions of HOCO+ has been made toward several molecular clouds. The HOCO+ molecule was not observed in any sources except Sgr B2 and Sgr A. The 5(05)-4(04) and 4(14)-3(13) transitions were also detected toward Sgr B2.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gas phase CO2 is not a major carbon reservoir in typical molecular clouds. In Sgr B2, the HOCO+ antenna temperature exhibits a peak approximately 2' north of the Sgr B2 central position (Sgr B2[M]) and the 4(04)-3(03) line emission is extended over a approximately 10' x 10' region. The column density of HOCO+ at the northern peak in Sgr B2 is approximately 3 x 10(14) cm-2, and the fractional abundance relative to H2 > or = 3 x 10(-10), which is about 2 orders of magnitude greater than recent predictions of quiescent cloud ion-molecule chemistry.  相似文献   
789.
We report the astronomic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cyanomethyl radical, CH2CN, the heaviest nonlinear molecular radical to be identified in interstellar clouds. The complex fine and hyperfine structures of the lowest rotational transitions at about 20.12 and 40.24 GHz are resolved in TMC-1, where the abundance appears to be about 5 x 10(-9) relative to that of H2. This i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e observed abundance of CH3CN (methyl cyanide) in TMC-1. In Sgr B2 the hyperfine structure is blended in the higher frequency transitions at 40, 80, and 100 GHz, although the spin-rotation doubling is clearly evident. Preliminary searches in other sources indicate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CH2CN is similar to that for such carbon chain species as HC3N or C4H.  相似文献   
790.
渭河盆地北缘断裂带活动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渭河盆地北缘断裂的形成和活动时代,活动特征等资料出发,结合北缘断裂带及整个盆地历史地震活动和新生界地层发育特征的综合分析,对北缘断裂带的活动期次,主要断层的运动幅度和滑动速率及其时空演变规律和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北缘断裂带的形成是一个由盆地中心向北逐渐扩展的过程,自上新世起,断层活动明显有东强西弱的变化特征,而且扩展方向也发生了偏转。这一转变及活动强度的东西差异与山西剪切带对渭河盆地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