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5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根据2002年5月至2005年10月在杭州湾北岸和长江口口门交汇处一固定观测点表层每日取样的悬沙浓度资料和同期的潮差、潮位、风向风速以及长江大通水文站的水沙资料,利用Spss、MatLab分析软件,采用小波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探讨了悬沙浓度变化的周期性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悬沙浓度具有显著的大、小潮和季节性变化,变化周期分别为14.7 d和368 d,平均而言,大潮为小潮的2.96倍,冬季为夏季的2倍;2)平均大、小潮半月周期中日悬沙浓度与同日潮差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6,与前1日潮差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与前2日潮差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3,反映潮差变化对悬沙浓度的影响有1~2 d的滞后效应;3)月均悬沙浓度与长江大通站的月均流量呈显著负相关,尤其与流量滞后19 d的相关性最好.研究区日悬沙浓度变化主要为大、小潮和季节性周期变化,前者受潮动力引起的泥沙沉降-再悬浮控制,后者受径流冲淡作用、海平面高度、潮差、风况的季节性变化控制.  相似文献   
12.
河道采砂可对河道的稳定性、航运安全、生态环境等造成重要影响。河道采砂可能会增加河流的输沙,也可能会减少河流的输沙。长江中下游河道的采砂量虽然很大,但却不是导致入海泥沙减少的主要原因,由河道采砂引起的河流输沙减少的相应比例应该不到采砂量的10%。汉口站和湖口站的来沙减少是造成大通站输沙减少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根据对近10 年来长江入海泥沙量和河口冲淤的对比分析, 探讨水下三角洲冲淤对长江入海泥沙锐减以及三峡工程运行的响应。结果表明: (1) 三峡水库蓄水导致长江入海泥沙减少1×108 t/a 量级; (2) 1995-2000 年、2000-2004 年和2004-2005 年研究区淤积(冲刷) 面积分别占75.5% (24.5%)、30.5% (69.5%) 和14% (86%), 垂向冲淤速率(负为冲刷) 分别为6.4 cm/a、-3.8 cm/a 和-21 cm/a。(3) 由于地形和水动力的变化以及工程的影响, 研究区内冲淤对河流来沙减少的响应存在显著空间差异。结论包括: 三峡水库蓄水加剧了长江入海泥沙的减少; 入海泥沙的锐减是水下三角洲从淤积为主向侵蚀为主转变的主要原因。随着水库拦沙能力的增强等流域人类活动的影响, 长江入海泥沙将进一步下降, 河口口门区的冲刷可能加剧, 值得有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