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129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陈蕾  刘立龙  陈东银 《测绘工程》2008,17(1):48-50,54
卡尔曼滤波作为一种动态数据处理方法广泛应用在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中。文中针对传统卡尔曼滤波因动态噪声不准或不容易确定影响结果准确度的问题,提出并探讨了方差补偿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并通过传统卡尔曼滤波和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对GPS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其结果表明方差补偿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对GPS变形监测具有很好的剔除噪声的作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2.
针对大规模点云数据配准拼接中存在的运算耗时长、结果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累加投影图匹配的点云自动配准算法,该算法首先将三维点云累加投影到二维平面,之后利用尺度不变特征变换算法匹配累加投影图得到匹配点对。在此基础上,根据匹配点对与三维点云数据之间的关系得到三维点云块,最后利用迭代最近点算法匹配三维点云块得到配准结果。实验表明,与Super4PCS算法和基于累加投影图线特征匹配算法相比,本文算法在车载和固定站点云数据配准中都能得到有效的结果,针对大规模点云的处理速度能够提高20倍以上,且能将配准精度提高到0.1 m以内。  相似文献   
123.
加卸载响应比与应变能加速释放的临界现象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克银  尹祥础 《地震》2004,24(3):8-14
对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的8次地震, 用不同的区域半径分别进行应变能释放的幂率拟合和加卸载响应比计算, 发现最佳幂率拟合的区域半径与加卸载响应比最大值所对应的区域半径的对数与地震的震级呈线性关系, 且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因而认为两者之间可能具有相同的物理机制, 是孕震系统进入临界状态的不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4.
党杰  董吉  张旭  吴忠银  杨杰华 《贵州地质》2021,38(3):334-339, 343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理论目前已趋于成熟,从学术研究领域逐渐应用到具体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单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由于研究尺寸、数据精度、可量化程度等原因,其评价方法与区域评价略有不同。本文以尖山营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为例,总结前人单体地质灾害评价经验并根据区域地质环境条件进行修正完善,在对尖山营不稳定斜坡变形特征、破坏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单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和风险评价,得到尖山营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结果,可为当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5.
黄河上游玛曲草原湍流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湍流运动是大气最基本的运动特征,是大气能量物质交换的主要方式。利用玛曲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的湍流观测资料,分析了湍流方差特征、湍流动能及湍流强度等湍流统计特征,结果表明:无量纲化的风速脉动σu/u*,σv/u*,σw/u*与稳定度z/L符合1/3次方规律;大气处于中性层结时,在近中性条件下,无量纲化风速方差σu/u*,σv/u*,σw/u*分别趋于常数A=3.42,B=3.34,C=1.02;无因次化温度脉动方差σT/|T*|和湿度脉动方差σq/|q*|与稳定度z/L的变化都比较离散,基本上不能拟合出-1/3次方规律。湍流动能随风速增大而增大,白天比夜间明显,相比之下,夜间湍流动能较小,且随风速的增大比较缓慢;湍流动能随稳定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在稳定度近中性时湍流动能取得最大值。湍流强度Iu,Iv,Iw随风速的增大而减小,当风速在0 m/s5 m/s时,湍流强度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126.
谢方银 《云南地质》2012,31(4):501-503
温高地区基础地质与昌宁—孟连带相似,地球化学异常分带明显,近南北向分布,西带为SN异常,中带为金异常,东带则为锑铅锌异常,详细工作后圈定五个找矿靶区,有一定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7.
正近日,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勘察与岩土分会第六届质量与安全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工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重庆召开。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王树平等出席会议并讲话,工作委员会主任赵翔作工作报告。会上,王树平对工作委员会以后的工作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加强勘察行业宣传和交流力度,让社会了解勘察行业为工程建设作出的贡献,提升行业社会地位。二是在质量安全方面,企业要完善自身建设;政府  相似文献   
128.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盆地钻井岩心的详细分析,在地层划分对比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盆地古-始新统路乐河组沉积划分为五种沉积相类型,并结合测井相、地震相的识别,对路乐河组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该区板块运动控制了盆地的沉积,古近纪初期,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俯冲,使柴达木盆地在路乐河组沉积期处于板块挤压阶段,在中生代边缘断陷的基础上周边老山继续隆升,盆地开始下沉,该期成为湖盆的发生、发展时期。由于整个沉积区受到了不同物源供给量以及古气候、古地貌不同,路乐河组沉积期大部分地区主要以红色碎屑沉积为主,大面积发育河流相和洪积相;而由暗色岩系组成的湖泊沉积主要分布在昆仑山和阿尔金山附近,这一带是坳陷湖盆的形成区,相对沉降较快,在狮子沟和七个泉等地发育了深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129.
歧口凹陷构造-层序-沉积一体化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大量地质、地化和物探资料的处理和分析,探讨了新生代歧口凹陷的构造演化、层序格架样式和沉积体系的时空配置。新生代歧口凹陷包括5个负向构造单元、5个正向构造单元,经历了两个构造演化阶段、四个构造活动幕;对歧口凹陷的古近系及新近系进行了系统的层序地层研究,划分了4个二级层序和17个三级层序单元,并识别出断裂陡坡带、多级断阶带、断阶陡坡带以及挠曲坡折带等坡折带类型,建立了相应的层序发育模式和垂向演化模式;明确了歧口凹陷4大主物源体系(北部燕山物源、西部沧县物源、南部埕宁物源和东部沙垒田物源),并按三级层序单元重建了各个时期的沉积体系配置。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