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四川省防雷中心利用闪电资料建立了雷电监测业务系统;采用决策树法, 结合T213模式资料和地面探空资料建立了雷电预报业务系统;采用配料法, 结合雷达资料和闪电定位资料建立了雷电短时临近预警系统, 2008年中心引入CAMSLN-WS系统, 结合原有预警产品生成适合四川省的雷电短临预警产品。经过5年的效果验证, 四川省雷电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准确率达到85%, 系统产品对政府组织防灾减灾工作所提供的支撑有效降低雷电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带来了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2.
利用2016年秋季现场观测数据,开展了东印度洋南部海域水体遥感反射率光谱特征研究,分析了不同方法(剖面法、水面之上法)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以及两种水面之上数据处理方法结果的差异。研究发现:(1)东印度洋南部海域的遥感反射率随波长单调下降,具备清洁大洋水体的典型光谱特征,在光谱形状和量值等方面均与研究区历史观测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2)与剖面法得到的遥感反射率光谱相比,水面之上法的测量结果总体偏大,二者的相对偏差在离水辐射较强的蓝光波段(412~490 nm)为15%~25%,在离水辐射较弱的绿光波段(555 nm)为47%~61%;(3)不同的水面之上数据处理方法引起的遥感反射率相对偏差在蓝光波段是4%~7%,在绿光波段是11%。分析了不同测量方法、数据处理方法所得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93.
针对塔里木盆地顺北一区三叠系柯吐尔组坍塌掉块、井径扩大的问题,通过开展微观结构分析,以及进一步实验评价不稳定地层阳离子交换量、岩屑膨胀率和分散性等理化性能,详细研究了复杂地层的坍塌机理。结果表明,三叠系柯吐尔组属于微裂隙发育的中硬到硬脆性泥岩地层,具 有“易 水 化、强 分 散”的 性 质。在16h热 滚、90℃条件下,岩屑回收率仅为7.22%。通过聚合物改性,优选了胺基页岩抑制剂 HPA 和三元共聚物 RHTP-2,形成了高性能水基钻井液体系,该体系在顺北1-9井二开4802m 的超长裸眼段地层成功应用,柯吐尔组平均井径扩大率为9.6%,井径规则,大大节约了钻井时间,表现出优良的抑制防塌性能,解决了顺北区块上部复杂泥岩钻井技术难题,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4.
A new 0.1° gridded daily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data product is presented covering the years 2003–2015. It is created by fusing satellite SST data retrievals from four microwave(Wind Sat, AMSR-E, ASMR2 and HY-2 A RM)and two infrared(MODIS and AVHRR) radiometers(RMs) based on the optimum interpolation(OI) method. The effect of including HY-2 A RM SST data in the fusion product is studied,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new SST product is determined by various comparisons with moored and drifting buoy measurements. An evaluation using global tropical moored buoy measurements shows that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 of the new gridded SST product is generally less than 0.5℃. A comparison with US National Data Buoy Center meteorological and oceanographic moored buoy observations shows that the RMSE of the new product is generally less than 0.8℃. A comparison with measurements from drifting buoys shows an RMSE of 0.52–0.69℃. Furthermore, the consistency of the new gridded SST dataset and the Remote Sensing Systems microwave-infrared SST dataset is evaluated, 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no significant inconsistency exists between these two products.  相似文献   
95.
近年来,在天津沿海地区的工程勘察中,积累了大量的静力触探参数资料与地基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资料。利用计算机的EXCEL数据处理软件,将各地基土层的地基土物理力学参数统计平均,同时将相应土层的静力触探参数统计平均,然后对平均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回归,得到静力触探参数(锥尖阻力qc与侧摩阻力fs)与地基土层物理力学参数(天然含水量ω、天然密度ρ、孔隙比e、压缩系数a及压缩模量Es)间的统计回归方程。在天津沿海地区进行工程勘察时,利用所得方程可从静力触探参数(或土体物理力学参数)方便地得到土体物理力学参数(或静力触探参数),进而可以节约外业勘察或室内试验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96.
蛙人由于体积小、噪声强度低,因此探测十分困难,可秘密潜入码头、海港、海上勘探平台、 舰艇锚泊区及岛礁等重点水域实施侦察或破坏,对水下区域安全提出了挑战。首先,指出了水下蛙人的探测难点,随后介绍了国内外反蛙人声呐装备系统的技术发展、蛙人水下目标主被动声学特征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反蛙人武器系统的发展现状,最后总结了目前反蛙人声呐系统的技术特点,并对反蛙人声呐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预期可为我国反蛙人声呐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
四川盆地西北部中坝气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颗粒型白云岩和晶粒型白云岩储层的成岩演化过程复杂,各种成岩作用发育,储层质量的好坏受成岩作用影响明显。储层内部鸟眼孔、生物体腔孔、晶间孔和粒间孔等原生孔隙在经过压实压溶作用、多期方解石、白云石和石膏等胶结作用后基本消失。表生期和埋藏期的溶蚀作用决定了粒间溶孔、粒内溶孔、藻黏结“格架”溶孔和晶间溶孔等次生孔隙的形成。而多期白云石、石英和碎屑物质的胶结和充填作用又导致这些次生孔隙大幅缩小,局部消失,最终在构造破裂作用的影响下,成为现今该层段的主要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98.
利用四川省雷电监测网和川西高原甘孜、马尔康两个大气电场观测站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川西高原甘孜、马尔康两站多次典型雷电天气过程大气电场特征,得到大气电场正负变化过程会大多相互部分抵消,雷电对电场平均值影响不大,雷电天气过程电场值波动围绕分析周期内平均值上下起伏呈窄幅波动。同时,高原雷电出现条件电学特征上具有两个特征:一是高原每次雷电过程持续时间较平原短,但出现雷电过程频率高于平原地区;二是高原产生击穿放电电流幅值较平原低而击穿电场强度较平原为大。   相似文献   
99.
基于2014—2019年四川气象监测的雷电大气静电场资料,研究了同期四川MS≥5.0地震前的异常信息。结果显示,50%的MS≥5.0地震前,大气静电场日均值有异常变化,主要表现为低值突跳,异常形态呈多样性,较突出的有不规则“W”“V”“U”型等。日均值低值异常出现后114天r=eM空间范围内发生MS≥5.0地震的可能性较大,其中,第10—19天,发震概率为33%;第2—9天,发震概率为17%。基于气象雷电监测的大气静电场观测资料,在排除雷电等干扰的情况下,可用于地震监测预报。  相似文献   
100.
井地电法供电点位置与地表电位分布关系密切。为研究点电源供电时供电点位于电性异常层上、下不同位置时地表电位的分布特征,通过物理模型研究的方法,采用铜圆柱体作为固定的点电源供电,利用有机玻璃模拟高阻体,通过三维电位观测系统,获得高阻体位于供电源上、下不同深度时水面测得的电位值,计算该值与无异常体存在所测得的背景场电位值的差值作为异常电场,进一步分析异常电场的特征,推断异常体的空间展布情况。模拟实验表明,点源供电时供电点与异常体越近,其地表异常电位值越高,并且供电点源位于异常体下方时其在地表的异常形态越接近其真实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