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1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239篇
测绘学   180篇
大气科学   188篇
地球物理   167篇
地质学   545篇
海洋学   204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115篇
自然地理   10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RGMAP系统在1:5万区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RGMAP系统在崇阳县幅1:5万区调过程中的应用实践.阐述了数字区调过程中的数字路线、数字实测剖面数据采集以及室内数据整理、地质图编稿和专题图件制作的工作流程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对RGMAP综合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2.
在数值计算成果的基础上,对阻力圆盘浮力射流的流场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基于轴线流速的变化规律将盘后流场分为3个区域:回流区、过渡区和自相似区。得到了回流区的长度随弗劳德数F0、孔口直径D/d以及盘离孔口的距离H/d的变化规律,并得到了工况为H/D=1,D/d=2,6和H/D=3,D/d=2在不同弗劳德数F0条件下的横截面上的流速分布和达到自相似区的最小长度;结果表明弗劳德数F0的大小是决定绕流流态的主要因素;同时分析了由正常绕流发展到非正常绕流的压力场变化,发现由于弗劳德数F0的增大而导致流场中出现的第三个负压中心的大小和位置与绕流是否能正常发生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3.
桩侧和桩端后压浆应在钻孔灌注桩成桩后3~7天进行。压浆过程中应控制灌浆压力以避免过分压裂土层。压浆量是影响后压浆质量和提高单桩承载力的关键因素。在渗透性小的地层后压浆机理主要是压密注浆,在渗透性大的地层的后压浆机理主要是渗透注浆。通过桩侧和桩端后压浆,瑞通广场钻孔灌注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提高了67%。  相似文献   
54.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s of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during haze and floating dust weather in Shanghai was conducted based on the data obtained from a micro pulse lidar.There was a distinct difference in layer thickness and extinction coefficient under the two types of weather conditions.Aerosols were concentrated below 1 km and the aerosol extinction coefficients ranged from 0.25 to 1.50km-1 on haze days.In contrast,aerosols with smaller extinction coefficients(0.20 0.35 km-1) accumulated mainly from the surface to 2 km on floating dust days.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extinction and aerosol optical depth(AOD) for both haze and floating dust cases were similar greatest in winter,smaller in spring,and smallest in autumn.More than 85%of the aerosols appeared in the atmosphere below 1 km during severe haze and floating dust weather.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the extinction coefficient of haze exhibited a bimodal shape with two peaks in the morning or at noon,and at nightfall,respectively.The aerosol extinction coefficient gradually increased throughout the day during floating dust weather.Case studies showed that haze aerosols were generated from the surface and then lifted up,but floating dust aerosols were transported vertically from higher altitude to the surface.The AOD during floating dust weather was higher than that during haze.The boundary layer was more stable during haze than during floating dust weather.  相似文献   
55.
分析目前国内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发展现状,针对精细化雷击风险评估需求,以某大桥塔体电梯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为例,在对雷击损坏途径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事故树(FTA)分析方法对电梯雷击损坏事件的致因关系进行了建模、分析与评价,得出电梯雷击损坏事件发生的年预计概率、导致雷击电梯损坏事件发生的关键以及最佳控制雷击电梯损坏事件发生的最有效因素。  相似文献   
56.
为对强震区地质灾害进行精细调查,基于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系统能够获取高精度、高分辨率和高时效的遥感影像且具有灵活性强和不受复杂地形影响等特点。本文将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系统应用到强震区地质灾害精细调查,探讨了强震区地质灾害无人机遥感精细调查流程及成果应用。以老虎嘴滑坡所在区域的应用为例,阐述了无人机遥感像片的获取和DEM、DOM及三维真实空间场景的制作方法,重点介绍了利用三维真实场景对地质灾害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及精确描述。实践结果表明:(1)同常规的遥感调查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能够获取更高分辨率和更高精度的地质灾害精细调查基础数据,而且还提高了其时效性及可靠性;(2)构建的地质灾害体三维真实空间场景突破了传统的二维地质灾害解译技术,提高了地质灾害解译的精度及准确度。本文较完整地阐述了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系统在强震区地质灾害精细调查的流程及方法,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强震区地质灾害精细调查。  相似文献   
57.
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观测系统的定义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步骤之一。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对地震勘探观测系统定义的需求研究,使用Visual C++2010IDE结合Qt自主开发了一套针对陆上与海上通用的观测系统定义软件,该软件支持跨平台运行,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布设模式、直观的图形显示、面元网格划分和质量控制方式,在实际工区的使用过程中具备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58.
利用两种指纹因子判别小流域泥沙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精确识别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泥沙来源,分析了流域内“源-汇”地区土壤的理化性质及生物标志物(正构烷烃)作为潜在指纹识别因子,并建立了复合指纹模型。结果显示:单独的土壤理化指纹及正构烷烃均不能有效识别泥沙来源;土壤理化指纹和正构烷烃分别在林地、农地及沟道的辨别上显示出其局限性。多元化的复合指纹(碳优势指数CPI、Ca、TP、C20、C29、Fe)则能辨别90.5%的泥沙来源。模型结果显示沟道是该流域泥沙的主要来源,占60.8%,其次为农地占20.7%,林地占11.3%,草地占7.2%。研究表明,结合生物标志物的复合指纹法能更精确地反映泥沙来源,适用于各泥沙源头的地质条件差异较小的流域,对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9.
蒋浩  刘俊来  张雎易  郑媛媛 《岩石学报》2016,32(9):2707-2722
花岗岩(脉)在中下地壳韧性剪切带中普遍发育,如何正确鉴别剪切带中剪切前、剪切期及剪切后花岗岩(脉)以及正确理解剪切过程中构造变形与岩浆作用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辽南金州拆离断层带为研究对象,选取中部地壳伸展作用过程中具有不同变形表现的花岗岩(脉)开展宏观-微观构造观察、石英EBSD组构分析及锆石LA-ICP-MS年代学测试等工作,从而进一步丰富构造-岩浆关系判别准则。剪切前花岗岩(脉)多变形强烈且具有后期固态变形叠加在早期高温岩浆组构之上的特点,而剪切期的花岗岩由于侵位的时间不同,岩石的变形程度也会不同。剪切晚期侵入的岩脉遭受了较弱的晶内塑性变形,而剪切早期的岩脉可以显示岩浆流动或结晶后高温至中温固态变形。从组构特点上看,剪切前和剪切期花岗质岩石石英c轴组构大多表现为中高温组构叠加有低温组构的特点。剪切后的花岗质岩石仅发生微弱的晶内变形或未变形而显示低温或无规律的组构特征。对五个典型的样品进行年代学测试,其结果符合相应的期次划分类型。应用宏观构造、显微构造与组构分析,结合年代学测试综合分析,对于辽南变质核杂岩构造-岩浆活动性进行了精细划分,包括134~130Ma初始伸展阶段,130~115Ma峰期伸展与强烈岩浆活动阶段,以及115Ma前后伸展作用结束。  相似文献   
60.
库车坳陷的构造变形及演化与南天山造山带的发育密切相关。库车坳陷新近纪以来的喜马拉雅晚期构造运动最为强烈,形成了天山山前大型冲断带,并造就了现今的构造格局。通过对库车坳陷北部构造样式的识别及各种应力场指示标志的测量、统计和构造解析,对野外获得的应力场指示标志划分了期次,认为喜马拉雅晚期应力场标志为近南北向挤压。结合库车坳陷区域构造要素,如地质体几何形态、边界条件、岩石力学参数等,运用弹性力学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获得了喜马拉雅晚期库车坳陷的区域应力场。模拟结果表明,库车坳陷喜马拉雅晚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近南北向,与古应力场标志拟合较高,可以为库车坳陷裂缝预测和评价提供依据,对勘探开发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