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2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389篇
测绘学   312篇
大气科学   312篇
地球物理   205篇
地质学   873篇
海洋学   240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159篇
自然地理   11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66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3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基于2015年6月淮河流域卫星遥感监测火点信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ANUSPLIN和ArcGISKriging方法对气象要素和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空间栅格化,分析了秸秆焚烧关键期内AQI和主要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秸秆焚烧关键期内,淮河流域城市AQI、PM10与PM2.5浓度均明显升高,且与卫星监测火点具有一定时空响应关系。在时间变化上,AQI、PM10与PM2.5浓度6月上中旬呈波动上升,6月下旬趋于回落;在空间分布方面,AQI、PM10与PM2.5浓度三者分布形态相似,总体上呈现"南低北高、两高一低"分布特征;期间AQI、PM10与PM2.5浓度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风速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2.
一次“晴天霹雳”致死事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7年广州从化地区一次"晴朗"天气下的闪电致死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这次事件是闪电首先击中一棵大树,然后击中附近人员头顶致死。根据目击者描述的时间和位置,利用闪电低频电场变化探测阵列的定位数据和广东电力等系统的雷电定位数据,结合广州番禺雷达观测资料,确定此事件是由一次含有7次回击的地闪过程的首次回击造成,其电流峰值强度为-30.9 kA。闪电起始于13.0 km高度的云内,经约600 ms云内发展过程后闪电通道从云体延伸出来,云砧区边缘(0 dBz)到回击点水平距离约300 m,降水区边缘(18 dBz)到回击点水平距离约1.8 km。使用雷击现场等效电路模型,计算旁络闪击空气击穿场强可击穿空气与人头部连接为通路,根据电路分流原理,如果雷电流击中13 m高的大树后流经到"跳点"(树干上方1/4)处后,则有13.2 kA雷电流直接闪击到受害者身上,同时还承受了78.3 kV跨步电压伤害,而距离雷击点10 m远的目击者仅承受1.3 kV跨步电压。   相似文献   
103.
104.
本文从现代、地史时期岩溶剥蚀速度及岩溶铝土矿的形成等方面探讨岩溶在古地理研究中的重大作用,从而提出稳定地区“缺失”某一时期地层,并非该时期为陆;而是前期仍有沉积,后期才真正上升为陆,遭受剥蚀。  相似文献   
105.
106.
大别山前寒武纪变质地体基本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桑隆康  游振东 《地质论评》1994,40(3):265-273
本文以新城-圻春断裂为界将大别山前寒武纪变质地体划分为华北陆块南缘和场子陆块北缘两个次级变质地体,两个次级地体不仅在地球物理,构造变形方面明显不同,而且在物质成分上有显著差异,它们有各自独立的变质地层系统,遭受了不同类型的变质作用,有完全不同的岩浆活动图象,上述差异均可指示华北,扬子两古陆碰掸对接时扬子陆块北缘向北俯冲至华北陆块南缘之下,这可能包括两次合作用,从元古代开始至中生代最终结束的长期复杂  相似文献   
107.
北京西山青白口—下苇甸一带印支期侵入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青白口─下苇甸一带发育的基性→中性→酸性岩脉(床)的变形与围岩一致;变质作用特点与发育于石炭─二叠系及三叠系双泉组岩石中的变质作用特点相似;在下苇甸穹隆中发育的辉长岩中获得了K─Ar全岩稀释法年龄229Ma,证实这套岩脉(床)是印支期岩浆侵入活动产物,并对其地质特征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8.
平潭县土地利用现状与合理开发利用方祖光(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是土地总体规划的中心环节。为了搞好土地总体规划工作,必须掌握现有的土地利用现状,对目前的土地利用状况做出分析评价,指出现有利用方式是否合理,分析其经济效益,然后根据...  相似文献   
109.
凹凸棒粘土与晚第三纪火山一沉积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