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0篇
  免费   262篇
  国内免费   296篇
测绘学   253篇
大气科学   184篇
地球物理   189篇
地质学   803篇
海洋学   197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144篇
自然地理   15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为配合中国台湾"<海岸法>(草案)"的保护区及防护区的划设,中国台湾新竹县接受中国台湾"内政部营建署"的补助,委托中华大学调查新竹县海岸动物相的分布.这个地区的动物是由哺乳纲、鸟纲、两柄纲、爬行 t纲、蛛形纲、条鳍鱼纲、昆虫纲、软甲纲、颚足纲、双壳纲、腹足纲的动物分布形成.采用快速评估法,计算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歧异度指数)并进行分析,求得克利金法推估的套图共计24张,包括各纲及汇总后的动物多样性图,以夏、秋两季呈现.研究区中共有11纲、41目、127科、245种动物,其中以竹北原生林生物多样性最高,竹北原生林中共计有8纲、29目、86科、137种动物.  相似文献   
962.
枫香等3种植物水浸液灭螺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枫香、无患子、博落回等3种植物与枫杨、乌桕及其组合叶片水浸液抑螺效果在控温(25±1)℃和常温两种条件下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初步研究了博落回不同部位水浸液的杀螺效果。结果表明:①在控温(25±1)℃和常温条件下,单一树种枫香、无患子、博落回叶片的水浸液均有较好的灭螺活性;②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枫杨+乌桕+枫香等组合处理与单一植物材料水浸液的灭螺效果差异不显著,枫杨+乌桕组合对钉螺的抑制率略低于单一树种;(3)博落回不同部位灭螺效果有一定差异,根的灭螺效果明显低于叶和茎,不同部位的平均灭螺效果依次为:叶茎根。  相似文献   
963.
2010年玉树7.1级地震震源区横波分裂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2010年玉树Ms7.1级地震序列的横波分裂的时空变化现象进行了研究.通过在横波窗内S波质点运动图的分析,从位于甘孜-玉树断裂带台站的地震记录中提取了S波分裂的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之间的时间延迟.断裂带上3个台站的S波分裂的结果显示了NEE向快波偏振方向,与区域内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基本一致.观测到了快、慢波到时延迟的趋势性变化,空间上,位于震源区甘孜-玉树断裂带的北支断裂上L6304和YUS台的到时延迟大于位于南支断裂上的L6303的结果,同时YUS台的到时延迟又大于L6304台的;时间上,YUS台的到时延迟在主震后迅速增大,持续一段时间后又减小.横波分裂现象主要由台站下方岩层中随应力分布排列的微裂隙控制,本文结果揭示了主震和余震过程中区域应力场的变化,玉树地震主震区的应力在主震后得到了释放,地壳应力向东南转移,导致了YUS台的到时延迟大于L6304台的;玉树地震的发震断裂是甘孜-玉树断裂的北支断裂,而南支断裂对其影响较小;YUS台附近的地壳应力在主震后得到了增强,随着余震活动导致的应力释放,后期应力减小.  相似文献   
964.
利用2004—2007年观测的GPS数据,采用格林函数法对汾渭盆地地壳15 km深处的最大主应力和剪应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1)汾渭盆地的应力场变化分布具有高度不均匀性,山区和盆地的应力场变化性质相反:山区应力场以增加为主,盆地应力场以减小为主;2)宝鸡至咸阳一带的剪应力变化与汤浴至蒲城一带的剪应力变化存在相反的性质。  相似文献   
965.
作为中国东部影响最大的走滑断裂,郯庐断裂因其强烈的地震活动性及沿断裂带一系列的大地震而备受学者关注。然而,大部分的调查研究都是针对郯庐断裂山东省境内及渤海湾内部分段落。并且,一般认为淮河以南的段落晚更新世以来不活动,也不具备孕育大震或强震的条件。然而,近期我们针对郯庐断裂的工作对这些认识提出了质疑,这些工作基于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和在安徽北部明光市、五河县附近的详细的野外调查。我们的研究认为郯庐断裂在淮河以南的五河-明光段包括四支断裂,并且至少一支在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此段在晚第四纪以来主要以右旋走滑为主。不同于常常在基岩及第四纪沉积物中观察到的断层,在未固结的第四纪粘土中的断层形迹不清,但是能够被微观构造分析所确认。鉴于我们最近的工作和前人研究,我们认为年轻沉积物中的隐形断层更加值得注意,同时我们认为郯庐断裂淮河以南的“平静”段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66.
基于矩张量的深埋隧洞岩爆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锦屏二级水电站微震监测数据为基础,将矩张量引入到深埋隧洞岩爆机制分析研究中。对分析过程中遇到的2个关键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① 隧洞工程为线性工程,传感器布置空间有限,难以形成良性传感器阵列,矩张量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受到很大的影响,为此,提出了数值计算过程中的坐标系空间旋转法。该方法按最优路径旋转隧道坐标系,使对于同一个事件的每个传感器,源-传感器射线到新坐标系的3个方向余弦差值在10倍数值范围以内,在数值计算过程中,可以得到较理想的矩张量结果。②针对Ohtsu使用矩张量分解判断岩石破裂类型的方法中,提出的各分量比重计算公式,仅适用于各分量均为受拉的情况。考虑快速掘进条件下隧洞工程受力方向的不确定性,扩展其分量比重计算公式到更一般适用状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岩爆孕育过程矩张量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对锦屏二级水电站典型岩爆微震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解释岩爆孕育过程岩石破裂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967.
为了更清晰直观地了解高应力下硬岩破坏(岩爆、片帮、应力型塌方等)孕育过程中岩石破裂演化过程,根据岩石破裂面的特点,依据微震监测数据的矩张量结果,推导并得到了岩体破裂面空间方位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根据运动夹角? 来判断岩石破裂类型的确定方法。借助此方法,在实例研究中进一步证明了深埋隧洞矩张量分解判断破裂类型分析方法的可靠性。依托锦屏二级水电站深埋引水隧洞这一典型工程,依据破裂面的方位角、倾角特征和岩爆宏观破坏情况,初步探究了即时性应变-结构面滑移型岩爆的孕育过程:在岩爆孕育初期,以张拉破裂为主,由于硬性结构面的存在,在开挖扰动应力调整初期,破裂面由岩体浅层往岩体较深层硬性结构面扩展,张拉破裂面尖端接近硬性结构面时,硬性结构面上发生剪切滑移,若较深层岩体内部还有其他硬性结构面存在,则在该硬性结构面尖端,除随着岩体浅层切向应力的持续增大,往开挖面扩展外,继续以张拉破裂面型式往深层扩展,至较深层硬性结构面上剪切破裂产生,最终以剪切滑移面为破坏面边界往开挖面发展,并最终将岩体抛掷而出。  相似文献   
968.
969.
鉴于GNSS点位误差在大地坐标系和空间直角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公式复杂和参数单位不统一,借助子午圈曲率半径和平行圈半径将大地坐标系下经纬度的角度量误差转换为长度量误差,并推导了形式简单且为正交矩阵的误差转换矩阵。理论和算例证明,该误差转换公式可代替现有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与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之间复杂的误差转换公式。  相似文献   
970.
???????????GLONASS?????????????????????????????????????????????G????3?????λ?????????????????????????????α??????????????????????÷????????GLONASS?????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