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3篇
  免费   266篇
  国内免费   290篇
测绘学   250篇
大气科学   184篇
地球物理   185篇
地质学   803篇
海洋学   196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143篇
自然地理   15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在数值计算成果的基础上,对阻力圆盘浮力射流的流场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基于轴线流速的变化规律将盘后流场分为3个区域:回流区、过渡区和自相似区。得到了回流区的长度随弗劳德数F0、孔口直径D/d以及盘离孔口的距离H/d的变化规律,并得到了工况为H/D=1,D/d=2,6和H/D=3,D/d=2在不同弗劳德数F0条件下的横截面上的流速分布和达到自相似区的最小长度;结果表明弗劳德数F0的大小是决定绕流流态的主要因素;同时分析了由正常绕流发展到非正常绕流的压力场变化,发现由于弗劳德数F0的增大而导致流场中出现的第三个负压中心的大小和位置与绕流是否能正常发生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2.
桩侧和桩端后压浆应在钻孔灌注桩成桩后3~7天进行。压浆过程中应控制灌浆压力以避免过分压裂土层。压浆量是影响后压浆质量和提高单桩承载力的关键因素。在渗透性小的地层后压浆机理主要是压密注浆,在渗透性大的地层的后压浆机理主要是渗透注浆。通过桩侧和桩端后压浆,瑞通广场钻孔灌注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提高了67%。  相似文献   
73.
74.
统计研究了63对双星系统中的72颗中子星(NS)的测量质量,其中包括18对X射线双星(XB)、9对双中子星(DNS)、4对中子星主序星系统(NSMS)、32对中子星白矮星系统(NSWD).运用Monte-Carlo随机抽样的方法,模拟出NS的质量分布,然后基于模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质量的统计研究,发现其质量呈双峰分布,分别集中在(1.328±0.220)M_⊙和(1.773±0.416)M_⊙.值得注意的是,在不考虑DNS的情况下,发现其质量分布仍然是双峰分布,质量集中在(1.360±0.337)M_⊙和(1.854±0.322)M_⊙.18颗DNS质量为单峰分布,平均质量为(1.330±0.0089)M_⊙.NS质量的双峰结构显示出,其可能有两种诞生方式.认为可能是铁核塌缩超新星爆发和电子俘获超新星爆发.DNS质量的单峰结构意味着DNS诞生演化机制可能与其他双星系统不同.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子星质量分布的特性,将53颗测量到自旋周期的NS在20 ms处分为两组,分别为毫秒中子星(MSP,Ps≤20 ms)和正常中子星(PSR,Ps20 ms),发现这两类NS质量也都呈现出双峰分布,而且MSP的平均质量要比PSR的平均质量大~0.22 M_⊙.这表明NS在诞生后吸积约0.22 M_⊙的物质时,将可能成为MSP.根据NS质量与周期在M-Ps图上的分布,拟合出质量与周期之间的关系为:M=1.4+(Ps/ms)~(-3/2)M_⊙.  相似文献   
75.
以船测数据、浮标数据和岸基观测站数据应用为基础,对海洋渔业志愿船的观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和可用性评估。结果表明:经过质量控制后的观测数据在近海精细化预报的初始场构建和预报同化应用中,具有高可用性。  相似文献   
76.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s of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during haze and floating dust weather in Shanghai was conducted based on the data obtained from a micro pulse lidar.There was a distinct difference in layer thickness and extinction coefficient under the two types of weather conditions.Aerosols were concentrated below 1 km and the aerosol extinction coefficients ranged from 0.25 to 1.50km-1 on haze days.In contrast,aerosols with smaller extinction coefficients(0.20 0.35 km-1) accumulated mainly from the surface to 2 km on floating dust days.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extinction and aerosol optical depth(AOD) for both haze and floating dust cases were similar greatest in winter,smaller in spring,and smallest in autumn.More than 85%of the aerosols appeared in the atmosphere below 1 km during severe haze and floating dust weather.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the extinction coefficient of haze exhibited a bimodal shape with two peaks in the morning or at noon,and at nightfall,respectively.The aerosol extinction coefficient gradually increased throughout the day during floating dust weather.Case studies showed that haze aerosols were generated from the surface and then lifted up,but floating dust aerosols were transported vertically from higher altitude to the surface.The AOD during floating dust weather was higher than that during haze.The boundary layer was more stable during haze than during floating dust weather.  相似文献   
77.
利用中尺度模式WRF及其3DVar同化系统,对武汉附近多普勒雷达资料进行循环同化,并结合NCEP FNL分析资料、自动站降水资料、雷达回波和探空资料,对2011年7月26日发生在湖北的一次飑线过程进行环境条件分析和同化研究。探空显示:此次飑线发生在超强不稳定和弱的风垂直切变环境中。雷达回波表明:系统内存在东北-西南向和西北-东南向的两条回波带,前一条为飑线主体,在发展和成熟过程中缓慢移动;后一条的西北段快速减弱,而东南段逐渐与前一条合并。利用同化雷达资料后的模式预报场诊断分析表明:初期,虽然动力抬升条件不利于单体的新生和发展,但强不稳定能量却为其提供了强热力抬升条件;在发展期,低层风垂直切变和冷池虽然向有利于飑线发展的方向演变,但强度仍然较弱,而不稳定能量仍起主要作用,飑线是在不断增强的动力抬升和强热力抬升共同作用下逐渐成熟;后期,环境中不稳定能量大减,冷池强度也明显强于低层风垂直切变,动力和热力条件均不利于飑线进一步维持,飑线衰亡。  相似文献   
78.
为了建立鲁中地区土壤水分精细化预报模型,利用2010—2013年农田土壤水分自动站逐日资料进行土壤水分年、月变化特征研究,并结合附近自动气象站资料,以土壤水分平衡方程、农田蒸散模型为基础,采用逐步回归和曲线估计等方法建立4—6月无降水条件下平原水浇田与山旱田土壤水分1 d、7 d降幅的经验预报模型。结果表明:鲁中地区0~100 cm土壤水分贮存量年变化趋势和0~50 cm基本一致,年最高出现在8月,最低出现在6月,年降幅最大出现在3—6月,易出现干旱。对预报模型进行回代和预报检验结果显示,回代平均相对误差为0.07%,7 d模型和1 d模型滚动预报第7天0~50 cm土壤水分贮存量,绝对误差分别为-0.15和-2.17 mm,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07%和-1.56%,模型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实用性,预报精度较高,为鲁中地区土壤墒情监测和精细化预报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9.
分析目前国内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发展现状,针对精细化雷击风险评估需求,以某大桥塔体电梯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为例,在对雷击损坏途径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事故树(FTA)分析方法对电梯雷击损坏事件的致因关系进行了建模、分析与评价,得出电梯雷击损坏事件发生的年预计概率、导致雷击电梯损坏事件发生的关键以及最佳控制雷击电梯损坏事件发生的最有效因素。  相似文献   
80.
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国土资源局党组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中,以全面落实“两个责任”为核心,紧紧牵住落实党组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不松手,全力支持纪检监察部门聚焦主业,种好监督执纪问责的“责任田”,坚持问题导向、责任上肩、压力传导,层层压实责任,有力推进了“廉洁国土”建设,在全系统形成了“不敢腐”的震慑、“不能腐”的机制和“不想腐”的环境,为国土资源事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全系统连续2年无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因违法违纪受到上级纪委查处.2015年,在全市12个履职尽责督促检查单位综合测评中获得第一名,辖区10个县(市、区)局综合测评成绩均进入前3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