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测绘学   108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260篇
海洋学   5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为富集钒、钛、铁等过渡元素的典型岩浆矿床。文章运用量子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该矿床的元素组合、分配及变化特征 ,并用量子力学理论的abini tioHartree Fock分子轨道法对钛磁铁矿和钛铁矿晶体结构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 :源于地幔的原始岩浆富集成矿元素 ;在其结晶过程中 ,V ,Ti,Fe等成矿元素再次富集于钛磁铁矿和钛铁矿中而形成矿床 ,这种再富集受晶体结构择位能控制。  相似文献   
102.
笔者对复杂性科学中的自组织临界性、瞬态混沌、混沌边缘和弱混沌四大理论和研究领域就其发展现状和最近动态作系统和深入的剖析后得出结论 ,认为以上四者是对自然界中开放、远离平衡、相互作用的巨大耗散动力学系统的时空演化这个统一事物的本质的面面观。笔者进一步将四者的相互关系归纳成一个重要的命题 :自然界中开放、远离平衡、相互作用的巨大耗散动力学系统的时空演化服从“自组织临界过程动力学” ,并且系统“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地质系统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既十分重要 ,又异常复杂的开放、远离平衡、相互作用的巨大耗散动力学系统。它具有自组织临界性的内禀基本属性。它的时空行为服从地质作用的自组织临界过程动力学。地质系统位于有序和混沌之间的过渡时空域 ,即混沌边缘 ,其中系统呈规则与混沌运动并存和混合的弱混沌动力学状态 ,并且地质系统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将上述命题演绎和整合成一种广泛适用于地质系统的地球科学的复杂性理论 ,名之为 :“地质作用的自组织临界过程动力学———地质系统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 ,并将其内容归纳成 6部分 :(1)自组织临界性、瞬态混沌、混沌边缘和弱混沌 ,(2 )多组分的耦合与相互作用及其相干与协同 ,(3)演化过程的分形动力学 ,(4 )作用的时空结构 ,(  相似文献   
103.
新闻速递     
几乎不含重元素的球状星团球状星团是由成千上万甚至数十万颗恒星组成的恒星群体,外形通常大致呈球形,外围恒星比较疏散,越往中心,恒星越密集。通常球状星团当中的恒星诞生于银河系形成早期,这时候宇宙当中金属元素还不多,因此其中恒星的金属丰度也通常比较低。  相似文献   
104.
近年来,围绕三门峡断陷盆地中的油气、地热资源做了大量的工作,成因机制研究较少,严重制约了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本文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并利用高精度深反射地震剖面、大地电磁(MT)、重磁等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对三门峡盆地进行综合研究。发现三门峡盆地主要由东、西2个负花状构造构成,西花状构造体大于东花状构造体;盆地东部边缘以观音堂隆起与洛阳凹陷相邻,观音堂隆起发育有壳内透镜状低速体,其东、西两侧均发育有规模较大的隐伏逆断层。研究区内莫霍面为大约5 km厚度滑脱层,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上表现为蚯蚓状反射特征,指示滑脱层为西向运动。莫霍面滑脱层上部与下部新发现多条弧形断层。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综合研究表明,莫霍面滑脱层的解耦作用是三门峡断陷盆地花状构造形成的主因;在不同时空构造力系作用下,形成研究区新生代全地壳旋转花状构造盆地。  相似文献   
105.
粱本凡 《今日国土》2014,(2):28-28,15
在古代“天人合一”文化的影响下,早在封建时代人们就特别重视建设山水田园城市。  相似文献   
106.
为充分发挥创新和人才的驱动作用,促进海洋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文章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极值标准化处理、层次分析法、综合水平评价指数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方法,对2006—2015年我国沿海11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高端人力资源与海洋创新经济发展能力的耦合协调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不断上升,至2015年发展到良好协调水平;在空间上,2015年大部分地区处于失调状态,耦合协调度的地区差异较大,且相同协调等级的地区呈现间隔交错的格局。针对我国海洋高端人力资源创新经济发展存在的高端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和密度较低,服务体系不完善以及人才分布不均且流动受限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培养和引进海洋高端人才,优化海洋高端人力资源布局;树立创新和人才观念,完善创新成果转化激励和人才评价管理机制;整合和共享创新资源,建立海洋创新经济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07.
108.
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采用粪便分析法,研究在新乡黄河湿地越冬的大天鹅(Cygnus cygnus)的食性组成。结果表明,大天鹅的越冬食物有14种;其中,芸薹(Brassica campestris)(又名油菜)是大天鹅越冬期间食用最多的食物,其在大天鹅粪便组成中所占比例为80.35%;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wrightii)由于丰度较低,其在大天鹅粪便中的检出量逐渐减少,由2016年12月的12.94%逐渐减少到2017年3月的4.34%;续断菊(Sonchus asper)所占比例由2016年12月的8.82%逐渐减少到2017年3月的0.15%;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仅在2017年3月被检出,所占比例为9.89%;大天鹅没有消化的小花山桃草(Gaura parviflora)的草籽仅在2017年1月被检出,所占比例为4.83%。与20 a前该地区大天鹅以水生植物为食的结果相比,大天鹅的食物组成发生了重要变化,可能原因是目前湿地中只生长着少量的马来眼子菜和菹草等沉水植物。根据以上对大天鹅食性的研究结果,可以在湿地保护区的陈桥宋源湖、青龙湖等水域人工种植菹草等冬、春季生长的沉水植物,在湖周边种植芸薹,为在此越冬的大天鹅提供充足的食物资源;另外,可以扩大水域面积,禁止垂钓、捕鱼,减少湖四周的道路,减少人为干扰,控制旅游开发,以保护越冬的大天鹅。  相似文献   
109.
地震、海啸以及核爆炸等现象都会对电离层产生影响,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可以有效地研究这些物理现象产生的电离层效应。本文利用朝鲜地下核试验期间部分IGS台站的GNSS观测数据,提取电离层倾斜总电子含量,并通过高阶差分的方法将电离层扰动进行放大,实现对核爆触发的电离层扰动事件的提取和识别。基于该方法,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一种核爆检测识别的实现思路。   相似文献   
110.
本文以山西省汾西矿区崔家淘井田断层构造的展布规律、断层面构造岩特征民层滑动擦痕为依据,分析断层发育的力学机制衣成生欠,应用赤平投影图矿区两条主干断层,得出 区三向主支应力轴方向的认识,提出一种在华北地区有代表性煤矿区展布模式芝对断层的识别和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