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测绘学   108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260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及其下游地下水同位素分析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环境同位素水化学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祁连山北侧、龙首山、巴丹吉林沙漠、古日乃、拐子湖和额济纳盆地的泉水和井水的来源 ,揭示了巴丹吉林沙漠等下游地区的地下水来自于祁连山降水的补给 ,平均补给高程为 330 0m ,祁连山顶部存在大片裸露的灰岩地层 ,雪水融化后沿着喀斯特地层或山前大断裂补给到深部 ,穿过龙首山直接补给到巴丹吉林沙漠及其下游地区 ,在沙漠湖泊中发现的钙华与钙质胶结证明地下水经过了石灰岩地层 ,承压水通过越流补给到浅部含水层 ,通过蒸发量计算得到的地下水补给量接近 6× 10 8m3 /a,承压水中地下水的年龄为 2 0~ 30a。  相似文献   
552.
按照农业用地、非农用地差别化构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TOPSIS、ESDA、耦合协调度及地理探测器等模型,科学测定土地利用效益,探究其耦合协调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农业用地效益、非农用地效益均呈逐步增长趋势,且均呈现东部、中部、西部逐级递减的总体格局,农业用地效益的区域差距呈先缓慢拉大后逐渐缩小趋势,非农用地效益的区域差距进一步拉大。(2)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度均在稳步提升,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且集聚性逐步减弱,说明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态势逐步呈现均衡化,区域之间差距在进一步缩小。(3)生活水平、产业发展、经济运行、科学技术及资源禀赋均对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度具有正向相关,不同空间集聚类型涉及影响因子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53.
应急疏散引导在城市开放性公共场所安全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为解决应急疏散初期引导人的空间布局问题,论文考虑障碍物对通视性的影响、引导人的空间覆盖范围及距离衰减效应、可引导人员数量阈值等条件,基于粒子群算法和渐进覆盖模型,构建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公共场所疏散引导人布局优化方法;并以上海市徐汇区滨江绿地空间为例,进行疏散引导人的布局优化,并基于疏散智能体模型,开展应急疏散引导模拟,比较优化前后的疏散效率,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同时,考虑到不同时间段人群分布的差异性,开展该区域内疏散引导人责任区的动态规划。实证结果表明:不同时刻研究区的疏散引导人需求量不同,与疏散人员数量成正比;疏散引导人布局优化后的疏散时间成本要远低于人为布设情景下的疏散时间成本;疏散引导人责任区的划分有助于在引导人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明确每个引导人负责的区域以及采取的日常安全防范方式。研究可为开放性公共场所疏散引导人空间布设提供决策依据,降低公共场所的潜在安全风险,促进城市公共安全建设。  相似文献   
554.
河口三角洲是由水文、地貌和生态耦合作用形成的复合系统,其演变具有时空波动性强、响应高度敏感、边缘效应显著与环境异质性高的特性,属典型的易失衡区。从黄河三角洲水文-地貌-生态子系统演变过程、耦合作用关系以及多维调控理论与技术等方面,阐述了多重压力下的子系统自适应调整与状态特征,归纳了水文条件与河口地貌-生态系统演变的互馈关系,搭建了多维协同的水沙配置研究框架,并提出了基于水沙优化配置的多维调控策略。针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从连续性监测平台建设、全过程模型构建、失衡风险预测以及多维调控理论与技术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以期为优化利用有限水沙资源维持河口系统稳定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