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121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三一○矿床赋存在震旦一寒武系地层中。这套地层主要由粒度细小,甚至是隐晶的碳(碳酸盐)、硅、泥质的岩石所组成。研究铀在这类岩石中的分布和富集是有一定困难的,因而虽有一些文章涉及该问题,但一般性的论述(诸如铀与粘土矿物、有机质、黄铁矿有关等等)较多。  相似文献   
142.
本文介绍了通过计算机软件设计实现地震波走时表的自动查找和体波量规函数的插值计算。在台站处理地震和地震速报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3.
中国碳硅泥岩型铀矿床成矿规律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碳硅泥岩型铀矿床是中国重要工业铀矿床类型之一。这类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构造控矿等一系列地质特征。矿床主要分布于古陆、古岛、古水下隆起边缘部位,产于地台边缘及邻近该边缘的显生宙(加里东-印支)地槽褶皱区内。铀成矿时代主要集中于白垩-第三纪。碳硅泥岩中铀成矿的时空分布规律与中国有关地区地壳演化及地壳运动有关,特别是与燕山-喜马拉雅期所发生的构造(构造-岩浆)活化改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4.
3105地区泥盆系铀成矿特征和成矿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待时  罗毅 《铀矿地质》1989,5(5):277-285
3105地区中、上泥盆统中产有多个碳酸盐岩型铀矿床。作者在前人工作[1,2]的基础上,通过卫片解译,铀-铅同位素体系研究,氧碳同位素和诱发裂变径迹等研究,对该区的控矿构造、铀源、成矿溶液来源和成矿作用作了进一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矿床的空间定位受晚古生代向斜盆地及其中的层间断裂带(F_1F_3)与北东向、东西向断裂交切复合部位及燕山期岩浆活动中心引起的环形构造联合控制;该区西部的燕山期花岗岩是成矿最重要的铀源岩;成矿溶液乃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混合成因;铀矿床是经燕山期和喜山期多次累聚成矿作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5.
东昆仑山若羌地区白干湖钨锡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干湖钨锡矿床是吉林省地质调查院近年在新疆东昆仑山进行地质调查、找矿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突破.矿床产于华南、华北两大板块的增生带中,矿体赋存于古元古界金水口群地层内,属石英脉型钨矿,目前初步控制的远景规模可望达到大型以上.该矿床的发现不仅对新疆东昆仑钨锡的地质找矿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促进南疆今后矿业经济的发展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6.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低渗透油气藏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低渗透砂岩储层中的裂缝能够起到很好的储集和导流作用,对裂缝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牛庄洼陷牛35断块沙三中发育低渗透砂岩,为主要含油层系,前人对研究区低渗砂岩储层中的裂缝研究较少。运用岩心观察、镜下薄片观测及CT扫描技术对牛35块沙三中低渗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的发育及演化规律进行研究,得出牛35块宏观裂缝主要发育低、高角度斜交剪切缝,长度在2~20 cm之间,分布间距大,但整体裂缝密度仅为0.27条/m,裂缝很不发育,难以构成有效的裂缝系统;微观裂缝较发育,包括粒内缝和粒间缝,改善了储层的连通性,有助于油气的储集和运移;与牛104井、河125-1井相比,牛35井岩石矿物接触关系更加不稳定,胶结程度更低,更容易在荷载作用下产生裂缝,裂缝由上到下呈辫状发育,裂缝体积随着施加荷载的增大呈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147.
基于机器学习语言建模时,传统方法仅以拟合均方误差(mean square error,MSE)最小为单一优化目标,容易引起过拟合问题。对此,基于关联向量机(relevance vector machine,RVM),建立了融合变形空间关联性的双优化目标约束下的概率性预测模型。利用形状相似度(shape similarity index,SSI)对拱坝变形的空间关联性进行量化,并将单测点MSE和区域变形SSI相融合,共同作为RVM模型的训练优化目标,以期实现MSE尽可能小,而SSI尽可能大。以锦屏一级拱坝为例,预测均方根误差和最大误差的平均降幅分别为31.2%和24.8%,使用多核函数之后,模型预测性能进一步提升;RVM模型的预测置信带宽明显小于多元回归模型,平均降幅为75.1%,这表明双目标RVM模型可有效提升特高拱坝位移预测的精度和稳定性,并降低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8.
本文根据现有文献资料和笔者的研究结果,比较了不同地产,不同种群鲈鱼的形态,生态特征和各地的养殖结果,分析了产生不同结果的重要原因,提出了充分利用不同种类及产地的钙鱼为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149.
青藏高原东北部寒潮次数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青藏高原东北部1961 - 2015年68个国家气象站点的逐日气温观测资料, 统计了各站月、 季、 年不同时间尺度的寒潮次数, 并用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寒潮次数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在时间尺度上, 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00年代, 寒潮各年代的年平均次数大致经历了“多 - 多 - 多 - 多 - 少”的变化过程; 1961 - 2015年青藏高原东北部寒潮年次数的平均值为2.6次, 以0.192次·(10a)-1速率呈显著的减少趋势; 1981年为突变点, 2005 - 2015年为显著的减少时段, 而1961 - 2004年为较弱的减少时段; 春、 秋、 冬三季寒潮次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7、 0.7、 1.2次, 秋季减少趋势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2月和11月减少的趋势最为明显。在空间尺度上, 年度、 春季、 秋季寒潮次数显著减少的站点数量分别达19、 44和21个。寒潮年次数减少的这种变化特征与青藏高原地区20世纪80年代气候变暖以来气温明显升高的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0.
通过对辽宁省建平县北部地区遥感影像处理,提取OH-、Fe3+矿化蚀变信息,对照1:20万敖汉旗幅地质矿产图,结合成矿理论,经GPS野外指引实地异常信息检查,在该区发现两处矿化点.此工作方法找矿效果明显,为今后加快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一条可参考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