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121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中国碳硅泥岩型铀矿成矿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待时 《铀矿地质》1994,10(4):207-211,219
碳硅泥岩型铀矿床是中国重要工业铀矿床类型之一。这类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构造控矿等一系列地质特征。矿床主要分布于古陆、古岛、古水下隆起动边缘部位,产于地台边缘及邻近该边缘的显生宙(加里东-印支)地槽褶皱区内。铀成矿时代主要集中于白垩-第三纪。碳硅泥中铀成矿的时空分布规律与中国有关地区地壳演化及地壳运动有关,特别是与燕山-喜马拉雅期所发生的构造(构造-岩浆)活化改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2.
以布格重力异常的地质成因为指导,针对区域重力异常、布格重力异常、剩余重力异常中的局部重力高异常的空间分布,结合区域地质、路线地质调查成果,从三维角度认识重力高异常组合所反映的地质体主成分相构造地质特点,探讨重力高异常的成因机制,以揭示地质体的空间成生、演化规律,为区域地质调查中局部重力异常的解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3.
低能见度雾的分级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7年11月—2009年12月京石(北京-石家庄)高速公路沿线气象站的人工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和交通气象自动站资料,对低能见度雾天气进行分级统计,找出各级雾的生消特征。应用天气学原理和数理统计方法对低能见度雾的生消机理进行研究,利用相关分析找出了与低能见度雾的生消有密切关系的气象因子,建立能见度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在此基础上,结合对低能见度雾的成因分析和预报经验,加入降水因子和大气稳定度因子,建立低能见度雾的分级预报方程,找出各级雾的生消判别指标,为低能见度雾的分级客观化预报奠定基础。各预报因子采用MM5精细化数值预报产品,并通过自动站实时监测资料和预报员的综合预报结果对数值预报产品进行合理订正,得到预报时刻各气象因子的值,从而实现低能见度雾的分级客观化预报。   相似文献   
184.
乌多坎砂岩型铜矿是世界知名的超大型砂岩型铜矿之一。总结了该矿床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建立了
乌多坎砂岩型铜矿的找矿模型与找矿标志,对比了乌多坎砂岩型铜矿床与世界主要著名砂岩型铜矿床的特征,分析了它们之间成
矿及赋矿的共同点。结果表明,世界著名的大型-超大型砂岩型铜矿均形成于后造山盆地或地台边缘的盆地(坳陷)中;矿体的规
模与形态取决于岩性-岩相条件;矿化类型均具有Cu-Ag矿化特征;均具有干旱的古气候条件及滨海相、三角洲相、海湾-泻湖相
的岩相-古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185.
英城子金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缘,矿床产于近东西向韧性脆性剪切带(靡棱岩带)内,矿体主要呈透镜状、似层状和脉状产出.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闪锌矿和黄铜矿,主要结构为交代结构、乳滴状结构、半自形-他形结构,主要构造为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条带状构造.成矿作用先后经历了4个阶段:石英-毒砂-黄铁矿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方解石阶段.成矿流体总体属于中温、低盐度、低密度的CO2-CH4-H2O体系.英城子金矿床与国内外典型的造山型金矿相比具有诸多相似之处,其成因类型属于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186.
时建民 《地质与资源》2012,21(1):146-150
针对玄武岩质建筑石材矿山产生的废弃物(碎石和尾砂),依据环氧树脂有机胶黏剂的热固成型原理,使用环氧树脂乳液、有机固化剂和无机胶黏剂对废弃物进行复合石材试验.经物料均匀搅拌、模具成型、热压机施压和样品干燥、抛光、切边、修整等工序试制复合石材.通过测试复合样品的物理性能参数,其抗折强度超过天然石材商品,其他指标也基本达到相应建筑石材产品的质量标准.这种矿山废料的再利用方法,对减少矿山尾砂、治理环境污染、变废为宝以及增加企业经济收益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7.
针对电磁式可控震源地震数据的相关检测,研究发现,在地下结构复杂、基板-大地耦合不佳时,常规方法——基于震源控制信号或基板附近信号作为参考信号检测得到的地震记录中,存在子波到时误差和虚假多次波问题.本文分析了上述问题的理论原因,并提出基于重构激发信号的相关检测参考信号方法(Correlation Detection Reference Signal Based on the Reconstructed Excitation Signal,CDRSBRES).首先,利用直达波与其他地震波到时不一致的特点,从震源基板附近信号中分离、提取直达波.然后,利用直达波重构震源激发信号并作为参考信号对地震数据进行相关检测.最后,应用谱白化技术提高检测结果质量.数值模拟研究表明,重构激发信号与理想激发信号的相关系数为0.9869,达到高度线性相关,CDRSBRES方法检测的地震记录在子波到时和波形特征上均与模型相符.随后,在某金属矿区开展了可控震源对比实验.与液压式可控震源MiniVib T15000检测结果相比,电磁式可控震源PHVS 500的检测结果中:基于震源控制信号的检测结果存在子波到时误差约0.012s,对应垂向精度误差约11.16m;基于基板附近信号的检测结果部分区域出现虚假多次波,信噪比降低;而CDRSBRES方法的检测结果子波到时误差约0.001s,对应垂向精度误差约0.93m,波形特征一致,相同区域无虚假多次波.综上,本方法适用于电磁式可控震源地震数据的高精度检测,尤其对于地下结构复杂区域的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8.
工作区所在的大兴安岭北段地区,由于地面披覆物的影响,地质体在遥感影像上的区分度降低,一般认为遥感技术难以发挥作用.但是对矿调工作来说,抓住与矿产分布最为密切的线、环形构造和遥感蚀变异常两方面的内容最为关键,而这两方面的内容受地面披覆物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巴彦街矿调项目中,首先对工作区进行不同尺度的线、环形构造解译,运用比值-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蚀变异常.综合两方面的内容,并结合化探异常圈定了重点工作区,经探槽工作验证,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9.
本文利用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提供的1973~2006年地震目录,哈佛大学提供的1978-2005年地震机制解资料,研究了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形态,分析了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对地震活动及其区域应力场的影响。地震震源三维图象显示: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在帕米尔"结"附近碰撞强烈,地震活动明显增强,震源剖面显示"V"字型分布形态;在帕米尔"结"东侧,随着印度板块俯冲动力减弱,地震活动也明显减弱,印度板块向北俯冲的剖面形态逐渐消失,欧亚板块向东南俯冲的剖面形态越加清晰;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具有由浅向深、由南向北反复迁移的特征,可能反映印度板块向北俯冲→断离、再俯冲→再断离的过程。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间的强烈碰撞挤压作用,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处于以近南北向的挤压构造应力状态,逆断层数量约占70%,正断层数量约占11%,走滑断层数量约占19%。P轴优势方位显示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主压应力近南北向,倾角近水平,呈现由南向北倾斜;T轴倾角较大,近垂直,整体接近俯冲带的倾向。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应力场特征表明,印度板块向北的主动推挤,是形成这一区域应力场的主动力,向南倾的欧亚板块处于一种被动的被挤压状态。  相似文献   
190.
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板块俯冲及其应力状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提供的1973;2006年地震目录、哈佛大学提供的1978;2005年地震机制解资料,精细地研究了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形态,分析了地震震源机制特征。研究结果认为:欧亚板块以约50;的倾角向南俯冲,地震最大深度为364km;印度板块以层间插入的方式与欧亚板块碰撞,在帕米尔;结附近碰撞强烈,地震活动明显增强,震源剖面显示字型分布形态;在帕米尔;结;两侧,随着印度板块俯冲动力减弱,地震活动也明显减弱,地震震源剖面显示,印度板块向北俯冲的剖面形态逐渐消失,欧亚板块向SE俯冲的剖面形态越加清晰,从地震震源剖面分布形态分析,印度板块没有穿过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向北的反复、多期的叠瓦式地震分布形态,可能反映印度板块向北俯冲;断离、再俯冲;再断离的过程。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间的强烈碰撞挤压作用,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处于以近SN向的挤压构造应力状态,逆断层数量约占70%,正断层数量约占11%,走滑断层数量约占19%。P轴优势方位显示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主压应力近SN向,倾角近水平,呈现由南向北倾斜;T轴倾角近垂直,整体接近俯冲带的倾向。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应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