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245篇
海洋学   38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81.
牛方曲  辛钟龄 《地理研究》2021,40(10):2796-2807
高铁作为中国交通运输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变革,对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区域空间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准确度量高铁站溢出效应及其空间分异规律,对于布设高铁站点、规划高铁新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解译了2017年前开通的527个高铁站点(对应180个城市)周围地区2004—2017连续14年的夜间灯光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测度了高铁站溢出效应,并解析其空间分异规律。研究发现:第一,在全国层面,中国高铁的投运使站点周围区域经济活动强度提升约4.7%,其中东部地区高铁站溢出效应更为显著。第二,同城高铁站及机场的存在会削弱高铁站的溢出效应,其中机场和高铁站的竞争关系在发达城市更为显著。第三,城市规模与高铁站溢出效应呈非线性关系,特大城市的高铁站溢出效应最为显著;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够提升高铁站溢出效应。此外,与北京、上海、广州(北上广)三大都市的距离是影响高铁站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随着距离的增加高铁站溢出效应变得不显著甚至为负。上述结论可为高铁站选址、高铁新城规划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82.
众所周知,在苏联境内金矿化的地球动力学状态与四类地区有关,即:地台、优地槽和冒地槽发育区、构造-岩浆活动区。对含金区域地壳深部构造研究所获得的资料,常与经典的(地槽的)概念不太相符,这就需要对一系列原理和观点重新审定。特别是有可能划分出作为主要构造单元的中央岩块——微大陆,在那里裂谷作用和随后的水平移位决定了内生金矿化的部位。人们已经确定了大陆与大洋交界的边缘火山带、内陆带以及岛弧与特殊金矿  相似文献   
483.
484.
金属矿床形成于地壳地质构造总的发育环境,这一点至今已为公众所确认.在这个意义上讲,矿田虽说还有某些特性,但它属于普通地质构造的一部分.因此矿田构造的研究方法必须以一般地质原理为基础.本文将论述地质环境的变形构造及矿体在其中的位置、矿体的形态和分布.很奇怪,在金属矿床地质学的研究中不甚注意这个问题.究其原因,可能是直到不久前,在形态构造学研究本身发生了某些思想上的停滞之故.在地质学的上述领域中,长期而牢固地确信:褶皱  相似文献   
485.
按照Sillitoe的提议,中生代地块向南的漂移物为现在日本西南部内带的假说是可能成立的。其依据为在南朝鲜庆尚盆地内钨(南部)与钼(北部)成矿区的排列顺序与日本西南部内带的一样。Sillitoe还指出,由于钼区的时代为早第三纪,所以日本西南部是晚期从亚洲大陆分离的。如果他的提议是正确的,那么两个分离地区的磁铁矿系列和钛铁矿系列花岗岩的分布模式必然是类似的。日本西南部钨区主要由钛铁矿系列的花岗岩组成,而铝区主要为磁铁矿系列的花岗岩。  相似文献   
486.
作者采用马坑天然岩石作为实验试料,以辉绿岩和大理岩不同比例系统 (100%辉绿岩0%大理岩—0%辉绿岩100%和大理岩) 在500atm、350—650℃条件下的中性介质水溶液中,经过168小时的持续实验,形成了一套与马坑矽卡岩分带基本吻合的矽卡岩矿物组合。借以对实验产物进行矿物共生分析,证明了原始岩石化学成分与其所产生的共生矿物一致性,说明了实验结果是内协合的,并且帮助确定实验上观察不到的有关反应,揭示了矽卡岩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487.
河南省光化县王甫洲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南阳盆地的西南缘,汉江老河口下游的2.6公里的宽阔河段。河谷中分布有宽阔的河滩和阶地,水库设计水位不超过Ⅰ级阶地前缘台面(86.23米)。在河槽内覆盖层厚5—6米,在江心洲覆盖层最厚12米,底部为砂砾石层。岩相古地理分析表明,南阳盆地老第三纪为硫酸盐型古盐湖,本区处于古盐湖的边缘,坝基  相似文献   
488.
我国现有的海洋资料定解密制度因其局限性已经对海洋资料的有效、合理利用产生了较大影响,对我国海洋资料定解密管理概况进行了介绍,将现阶段我国海洋资料定解密管理中存在问题概括为"乱定密"和"难解密"并分析了其成因,提出了制定我国海洋资料定解密管理制度的思路:对我国海洋领域涉密资料管理的现状进行调查摸底;明确海洋涉密资料定解密各阶段的责任者及其职责;按轻重缓急逐步制定完善海洋资料定解密管理规定;借鉴其他海洋国家资料定解密管理先进制度和做法。  相似文献   
489.
490.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是准噶尔盆地重要的湖相碳酸盐岩致密油富集区,为明确其沉积时期古湖泊的环境特征,利用磷酸法对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碳酸盐岩样品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芦草沟组碳酸盐岩δ~(13)C值介于6.80‰~9.70‰之间,平均值为8.30‰;δ~(18)O值介于-11.90‰~-3.50‰之间,平均值为-6.20‰。δ~(18)O和δ~(13)C的特征及变化规律表明,早期古湖泊为淡水短期注入的畅流湖泊环境,后期古湖泊为水体长时间滞留、封闭性强的咸化湖泊体系。由于火山物质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有机生物十分繁盛,致使湖相碳酸盐岩δ~(13)C较重,富含低值氧同位素的大气降雨周期性输入引起湖相碳酸盐岩δ~(18)O显著降低。芦草沟组沉积时期古湖水具有咸化程度较高、变化频繁的特点,受大气降雨和强烈蒸发作用的影响,湖泊水位具有高—低—高或高—低的变化规律,受其影响湖泊盐度随之表现为低—高—低或低—高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