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8篇
  免费   288篇
  国内免费   314篇
测绘学   199篇
大气科学   213篇
地球物理   314篇
地质学   788篇
海洋学   237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46篇
自然地理   16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61.
地震现场灾情信息编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地震现场灾情信息的多源性、复杂性、离散性、异构性特点,按照科学性、实用性、简明性、兼容性、扩延性、唯一性等原则,采用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相结合的方法,将灾情信息分为地震灾情信息、应急救援信息、救灾效益信息和地震行业信息共4大类30个子类。在分类基础上,采用树式结构和链式结构相结合的编码方法,提出一套灾情信息的编码机制,实现了灾区信息的科学化、标准化、通用化管理。  相似文献   
962.
山门银矿床位于大黑山断隆南部,为浅成低温热液银矿床.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矿石类型、成矿期次、流体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确定该矿床的找矿标志为北北东向张性断裂,硅化,Ag、Au、Pb、Zn为主的土壤化学异常,低电阻率异常.成矿温度为低温,低盐度,成矿流体为以大气降水为主.该标志对于在大黑山条垒一带寻找同类矿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根据以上标志,划分出3个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963.
本文从地震应急专题图快速产出需求出发,结合应急专题图的区域差异性、阶段性和实时性等特点,按照专题图的制作流程对制图规则进行分类,归纳总结了最小比例尺、符号、标注和冲突处理四类制图规则,并构建了基于领域本体和XML的应急专题制图规则表达模型,实现了规则数据的图形化管理,为基于规则库的地震应急专题图快速制图系统的设计和研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64.
基于震源机制解的分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大陆构造应力场分区,本文拟合不同震源机制解的烈度衰减关系,收集了我国西部198次5.0级以上震例,共419条的等震线记录;东部47次5.0级以上震例,共84条等震线记录,采用椭圆模型进行衰减关系拟合,得到了地震烈度随震级和长短轴长度的衰减关系。文章初步分析了几种震源机制地震烈度衰减规律的差异,以西部地区为例,对比了西部走滑型、逆断型烈度衰减关系和汪素云西部衰减关系与实际值之间的差距。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区分发震方式的烈度衰减关系长短轴可以作为应急地震影响场的修正因子,在震后几小时得到震源机制解时,对烈度圈长短轴进行初步修正。  相似文献   
965.
工程切坡诱发黄土滑坡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春山  吴树仁  潘懋  梁昌玉 《岩土力学》2016,37(4):1049-1060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提速,黄土地区由于工程切坡诱发了大量的工程滑坡。为了研究典型工程黄土滑坡的成因机制,以宝鸡市扶风县飞凤山滑坡为例,开展了野外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同时进行原位渗水试验和原状黄土、古土壤试样土-水特征曲线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当黄土存在小孔洞等结构性问题时,渗透系数可达10-4 cm/s量级,为中等渗透性等级;土-水特征曲线试验求得古土壤的进气值为11.5 kPa,大于黄土的9.0 kPa,同时曲线也显示了古土壤和黄土干湿交替过程中,强度和变形的演化出现分化。在试验结果分析基础上,指出工程切坡是滑坡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由此触发了土体一系列物理化学链锁反应,尤其是强化了土-水耦合作用的影响,催化了滑坡的发生。最后,提出了飞凤山滑坡的破坏模式为滑带双向发展、兼具滑塌灾害部分典型地质特征的渐进式破坏。  相似文献   
966.
塔中北斜坡奥陶系鹰山组岩溶储层特征及古岩溶发育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塔中北斜坡奥陶系鹰山组碳酸盐岩古岩溶发育,油气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本次利用岩石化学分析、岩芯钻井、地震测井及成像测井资料,对岩溶储层发育规律及岩溶缝洞发育模式进行研究。认为:鹰一段和鹰二段发育质纯厚层灰岩地层,属强岩溶层组,溶蚀孔,溶蚀裂缝及溶洞均发育,后期古岩溶作用是该区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垂向岩溶缝洞系统主要发育在鹰山组顶面以下0~50 m及80~180 m范围。同时,溶洞在该区发育,洞穴型岩溶是该区优质岩溶储层,钻井过程常伴有放空、水漏失现象。结合古地貌特征,建立了ZG18~ZG22井区古岩溶缝洞系统发育模式,为岩溶储层预测及勘探开发井位部署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67.
织金洞为旅游洞穴,且洞内竖井以及裂隙较多,洞内封闭环境较差,因此随着洞外大气环境的变化和游客量的波动,存在夏秋两季洞内CO2浓度、湿度均高于冬春两季的现象。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经对织金洞内CO2浓度、气压、气温、湿度等气候环境数据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得出:夏秋两季气温与CO2浓度呈现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28 76和-0.656 16,冬春两季则呈正相关,两季CO2浓度与气温的相关系数r分别达0.854 52和0.938 46;洞内气候环境因子除湿度与温度的关系外,各环境因子间在SINE函数基础上拟合度较高,拟合度大部分处于0.6~0.8之间。洞内各气候环境因子的关系,经分析认为可能由于洞内外气流交换状况的季节性变化以及外界大气降水、洞内水量、上覆土壤CO2、游客量、照明设施等因素共同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968.
通过对浙江余姚河姆渡—田螺山遗址附近的HMD1501和HMD1502两个钻孔的微体古生物学研究,揭示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植被演变、气候变化、海平面变迁及人类活动。孢粉、海相沟鞭藻、淡水藻类及有孔虫内衬的记录表明: (1)在早全新世(对应于镇海组下部),植被群落属于常绿阔叶和针叶混交林,气候温暖潮湿,研究区属于海侵阶段。(2)在中全新世(对应于镇海组中部),植被群落虽仍为针阔叶混交林,但气候转为温和湿润,研究区仍属于海侵阶段。(3)由于人类活动的进一步加剧,在晚全新世(对应于镇海组上部)的植被群落中草地的面积也随之扩大,并在滨海地区开始有一些以莎草科为主的沼泽地形成,植被群落属于针阔叶混交林—草地,气候更加凉爽干燥,研究区转为海退阶段。(4)在~7235—3327 cal. yr B.P.期间,草本花粉的含量激增,特别是一些粒径不小于35,μm 的禾本科栽培作物花粉的含量增加,说明此时人类活动开始增强,河姆渡—田螺山遗址附近出现较多的水稻种植区。  相似文献   
969.
970.
柴北缘西段团鱼山花岗闪长岩体SiO2 含量为66.35%~70.04%,具有富碱(Na2O+K2O=7.20%~7.57%),富钠(Na2O/ K2O=2.37~3.38),弱过铝质(A/CNK=1.00~1.02)以及低镁指数(Mg#=23~26)等特点,为钙碱性弱过铝质花岗岩。岩石 具有较低的Y(4.65×10-6~6.31×10-6), Yb(0.38×10-6~0.54×10-6) 以及较高的Sr(858×10-6~1020×10-6) 含量,Sr/ Y=162~192,显示了高Sr 低Y 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的U- Pb 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团鱼山花岗闪长岩的侵位时代为(437.4 ±3)Ma。结合柴北缘地区超高压变质年龄(423~458 Ma),认为该岩体是在陆壳俯冲背景下,基性下地壳加厚脱水引发部 分熔融的结果,熔融温压条件可能为P >1.2GPa 和T >800℃,源区残留相主要为石榴石+ 角闪石。锆石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 其εHf(t )值变化于-11.4~8.15,二阶段模式年龄存在888~1078 Ma(具正的εHf(t )值颗粒)和1300~1699 Ma(具负的εHf(t )值颗粒)两组,另有两个核部测点的二阶段模式年龄分别为2.45 Ga 和3.00 Ga(对应测点的U-Pb 年龄>2.4 Ga),表明团鱼 山花岗闪长岩源区物质组成复杂,主要为中元古代-古元古代地壳物质和新元古代新生地壳,同时暗示柴北缘地区在太古 代已有地壳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