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9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357篇
测绘学   98篇
大气科学   193篇
地球物理   187篇
地质学   829篇
海洋学   22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13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65年   5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48年   2篇
  192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两次冰雹过程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雨曾  魏新尧 《气象》1981,7(8):37-39
冰雹是我国许多地方经常出现的一种自然灾害,它对农业、交通、城市建筑等方面都可能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我国人民一直很重视冰雹的研究。 冰雹的大小和形状影响着冰雹的末速,冰雹愈大,末速度愈大,造成的危害也愈大。冰雹的大小、形状和它的核心——冰雹胚胎,是雹云分类的重要参数,因此,对冰雹大小、形状及雹胚的观测了解,有利于探讨冰雹生长机制及人工防雹效果的检验。 本文是通过1980年7月20日和8月22日在河北万全郭磊庄地区两次降雹的观测结果进行初步的冰雹分析。  相似文献   
892.
关于“康滇地轴”是否存在以及它具有什么地质构造特性的问题,自1957年地质部地质研究所康滇队在会理一带发现寒武纪及奥陶纪地层以来,就成为一个很有趣的问题。盛莘夫首先提出了“康滇地轴”并不存在的看法,这一看法得到了某些地质人员的支持。郭文魁认为这里是在加里东运动之后才隆起为地轴的。张文佑认为它不是地轴,而是台背斜。喻德渊称之为陆隆带。真是各说纷纭,难得定论。显然这个问题的  相似文献   
893.
地质部于9月4日到15日在兰州召开了鉑系金属和黄金的化学分析、岩矿鑑定专业經驗交流会。会上共提出40余篇技术报告。这次会議是将經驗交流和解决目前存在的技术疑难問題紧密地結合起来进行的,既重視理論問題的探討,又重視操作技术的学习与观摩,因而收效較大,取得了比較滿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94.
山西省各专区所屬水文測站的1958年1~10月份水文資料,已經于上年11月下旬先后整編完毕,并于12月作了区域审查。11~12两月份资料亦于本年1月上旬整編完毕。省水文总站接着在1月中旬即在太原开始进行集中复审,复审后即由各专自己进行刊  相似文献   
895.
研究岩石的渗透能力,往往是用分层抽水试验的方法来进行的。最近苏联专家阿加比也夫同志提出的利用含水层混合试验的方法研究岩石的渗透能力,无疑的对实际工作起着积极的效果,解决了试验工作中因分层试验所遇到的钻孔口径和套管的消耗的困难,同时,对混合试验在计算中所存在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但为了在试验过程中尽可能用较简便的方法,获得可能获得的资料,并对评价岩石渗透能力有所帮助,笔者提出利用混合水位来研究岩石的渗透能力的方法,与同志们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896.
东南沿海地区的震源机制与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东南沿海地区70个震源机制结果, 得到本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轴具有扇形分布的特征.东、西两部的震源错动方式截然相反.根据亚洲东南部地块的震源应力场资料, 认为本区应力场及其特征可以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对于欧亚板块的运动得到合理的成因解释.   相似文献   
897.
MY—1是一种多用途的地形变遥测记录仪器。该仪器能将目前使用的多种人工读数和照相记录的地形变观测仪器、如水管倾斜仪、水平摆倾斜仪,石英管和殷钢丝伸缩仪等改进为遥测可见记录,并把信号再稳定放大五倍。 MY—1以机、电、光结合的方式,减小了漂移,具有稳定性好、通用性强、成本低和使用简便可靠等优点。 MY—1于1977年定型并首批制成五套,其中三套配殷钢丝蠕变仪,一套配水平摆。从1977年12月开始先后投入试用至今,证明仪器漂移很小,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98.
建筑结构的地震倒塌,是最严重的震害,它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引起建筑结构的地震倒塌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现仅就我们对1981年道孚地震的考察,从结构本身的主要几方面影响因素,对地震倒塌现象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899.
根据震源机制解的大量结果,我们已经对东南沿海及邻近一些地区的构造应力场的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本区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轴具有扇形分布的特征。具体地说,从台湾省(东经120°左右)沿纬度线往西,直至缅甸境内(东经95°左右),主压应力轴的取向明显表现出从东到西逐渐地由近东西向变化为南东向、南北向及至缅甸西部的南西向,有如一把褶扇张开成钝角的形状,称之为“扇形分布”。我们进一步认为,这种富于地区色彩  相似文献   
900.
湖南涟邵地区的二迭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涟邵地区,包括湖南中部湘乡、涟源、新化、双峯、邵东、新邵、邵阳、隆回、武岗等县的全部或部分区域,二迭系在本区分布甚广,并组成了十余个较完整的向斜。由于本区适处于华南地块的中心,具有华南二迭纪沉积的一定代表性;加上二迭系在这里出露比较良好,构造在有些地点还十分简单,容易进行地层的观察和研究;更因为该系上部是一个重要的合煤地层,所以,将涟邵地区二迭系加以分层和对比,是有很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