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78篇
  免费   2631篇
  国内免费   2821篇
测绘学   1629篇
大气科学   1789篇
地球物理   2196篇
地质学   8313篇
海洋学   2074篇
天文学   310篇
综合类   1126篇
自然地理   1793篇
  2024年   129篇
  2023年   396篇
  2022年   427篇
  2021年   493篇
  2020年   458篇
  2019年   605篇
  2018年   564篇
  2017年   363篇
  2016年   435篇
  2015年   522篇
  2014年   790篇
  2013年   637篇
  2012年   667篇
  2011年   694篇
  2010年   673篇
  2009年   628篇
  2008年   570篇
  2007年   638篇
  2006年   642篇
  2005年   557篇
  2004年   540篇
  2003年   480篇
  2002年   396篇
  2001年   420篇
  2000年   390篇
  1999年   506篇
  1998年   542篇
  1997年   530篇
  1996年   561篇
  1995年   517篇
  1994年   474篇
  1993年   416篇
  1992年   463篇
  1991年   387篇
  1990年   336篇
  1989年   231篇
  1988年   135篇
  1987年   118篇
  1986年   99篇
  1985年   129篇
  1984年   98篇
  1983年   106篇
  1982年   82篇
  1981年   69篇
  1980年   55篇
  1979年   38篇
  1978年   19篇
  1959年   27篇
  1958年   39篇
  1957年   2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994.
在人类所利用的矿产资源和地壳能源中,沉积岩石圈中的数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迫切需要研究生物成矿作用,发展沉积矿床学的理论,指导找矿勘探,把沉积矿床学引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95.
996.
辽南地壳的收缩作用及伸展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志琴  李典致 《地质论评》1991,37(3):193-202
辽南盖层中强烈的变形构造为稳定地台中少见。变形构造动力学的研究表明,具典型薄壳结构的辽南地壳曾经历了中生代的收缩作用及伸展作用。最早期的较强大的收缩应变,表现为太古宙变质基底与晚元古代至古生代地台盖层之间发生的自东往西的深层滑脱作用、大范围剪切流变及形成的逆冲体系;后期的伸展应变则表现为垂直主压应力作用下大量韧-脆性低角度正断层体系的发育。收缩作用至伸展作用转化的因素,可能与剪切局部熔融及等温线上升所引起基底上隆与地壳伸展、减薄有关。  相似文献   
997.
乳砷铅铜石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来仁  李艺 《矿产与地质》1991,5(6):459-463
乳砷铅铜石发现于1984年,在广西德保和平桂等矿区的硫化物型矿床的氧化带铁帽中.对该矿物的物理、化学和X射线粉晶分析、红外光谱分析以及差热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测试研究,其结果与国外已知数据基本一致.矿物呈淡黄绿或深绿色,细粒状或葡萄状,硬度H=4,比重D=5.35,透明,二轴晶负光性,2V大,Ng=1.9817,Nm=1.9703,NP=1.9584.化学成分为PbO 35.19,CuO 30.64,As_2O_5 30.09,FeO 0.28,ZnO 0.05,H_2O 4.10(%).相应的化学分子式为Cu_(2.96)Pb_(1.21)(AsO_4)_(2.01)(OH)_(2.31)·0.59H_2O.X射线粉晶数据与JCPDS26~1410卡基本一政,衍射强线为3.14(10),3.24(8),2.92(8),2.55(8),2.74(7),2.49(7),2.27(7),4.51(6),4.94(5),2.66(4),1.902(4),1.817(4).计算的晶胞参数为a=10.236(?).b=5.904(?),C=14.213(?),β=106.39°,z=4,单斜晶系;空间群为A2/a.红外吸收光谱波数为3440、1640、870、820、775、465和1100、590、557(cm~(-1));差热分析吸收峰为580、773、812、889、898(℃).  相似文献   
998.
八十年代国内外岩石学领域内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我国中酸性岩浆的起源及其形成机理、岩浆热源的形成、岩浆的演化及岩百成因、岩石分布与大地构造、地壳及地幔成分的关系,以及成矿专属性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