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海洋学   32篇
综合类   6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驼背鲈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又君  李加儿 《台湾海峡》2010,29(4):503-509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和分析了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肌肉的营养成分.结果显示,每100 g驼背鲈肌肉的干物质含量:粗蛋白为84.51 g、粗脂肪为5.28 g、VE为5.59 mg、VB2为0.61 mg、钙为69.60 mg、磷为757 mg、钾为1 490 mg、钠为142 mg、铁为1.05 mg、硒为0.21 mg,钙/磷含量比为1/10.88.驼背鲈肌肉的营养成分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类型,肌肉的必需氨基酸模式3 001.31 mg/g优于FAO-WHO的理想模式2 190 mg/g,氨基酸的支/芳值为2.41接近正常人体的水平,氨基酸含量(97.49%)、必需氨基酸含量(48.33%)和鲜味氨基酸含量(37.37%)均较高,氨基酸种类齐全,肉味鲜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13.61%)较低.结果表明,驼背鲈肌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属于一种优质的海产蛋白源.  相似文献   
22.
利用解剖和石蜡切片技术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嗅囊及嗅板细胞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驼背鲈具有2对鼻孔,前后鼻孔紧相邻,前鼻孔小,圆形,具瓣膜;后鼻孔大,为垂直长裂孔。驼背鲈嗅囊椭圆形,其长径与眼径之比为0.16,长径与短径之比为1.29。嗅囊由20~22个初级嗅板构成,嗅板辐射状,呈菊花瓣图案。嗅板游离端边缘为非感觉区,顶部上皮为单层扁平上皮。感觉区嗅上皮含有4种细胞,可大致分为感觉细胞层、支持细胞层和基细胞层,其中感觉细胞层由感受细胞和纤毛非感觉细胞构成,感受细胞在嗅板上不连续分布,嗅板感觉细胞层表面具较发达的纤毛。驼背鲈应属于以视觉为主进行活动的鱼类。  相似文献   
23.
温度和pH对条石鲷幼鱼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温度和pH对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幼鱼胃、肠、肝内3种主要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肠和肝的蛋白酶最适温度均为25℃,而胃蛋白酶最适温度为28℃;胃和肝淀粉酶最适温度是22℃,肠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19℃;各消化器官的脂肪酶在16℃时活力最高.当温度在16-28℃之间时,条石鲷幼鱼的脂肪酶和蛋白酶活力较高,淀粉酶活力较低.2)胃蛋白酶最适pH为3.2,淀粉酶最适pH是7.6,脂肪酶最适pH为4.2;肠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最适pH分别是8.6、6.6和6.6;肝蛋白酶最适pH是7.6,肝淀粉酶和脂肪酶最适pH均为6.6.  相似文献   
24.
北部湾雷州沿岸鱼类资源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4月和7-8月,采用站位法和底拖网调查法对北部湾雷州沿岸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共记录247种鱼类,隶属于21目87科161属.研究发现本海域鱼类主要为近岸分布,并表现出热带-亚热带的区系特征,鱼类呈现小型化趋势.9种主要经济鱼类的种群结构合理.鹿斑鲾Leiognathus ruconius、条鲾Leiognathus rivulatus、圆吻海鰶Nematalosa nasus和银鲳Stromateoides argenteus的丰满度系数春季显著大于夏季.部分主要捕获种类未达到最适开捕规格,应该对沿岸海域鱼类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5.
以Wright's和Giemsa双重染色法对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us)外周血细胞的形态进行显微观察研究并计数,同时测定各类血细胞的大小及血液的生化指标.血涂片观察发现:波纹唇鱼的外周血细胞可区分出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栓细胞等五种血细胞,未观察到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26.
就真鲷Pagrosomusmajor的新鲜精子和冷冻保藏精子的活力特性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真鲷精子在普通冰箱的冷冻室(-15℃)中能存活120h以上;淡水对真鲷精子具有可逆的抑制作用;液氮保存使精子对pH值和盐度变化的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27.
四指马鲅胚胎发育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人工培育的2龄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亲鱼自然产卵受精而获得的受精卵在实验室中孵化和培育,对受精卵胚胎发育到仔鱼孵出的全过程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结果表明:四指马鲅受精卵呈圆球形,卵膜光滑,单油球.平均卵径675.78μm,油球平均直径258.46μm.在水温为31~33℃,盐度为27.50~28.00,p H值为8.2条件下,胚胎发育用时13 h 52 min,可分为卵裂、囊胚、原肠胚、胚体形成、器官分化和孵化6个阶段,初孵仔鱼全长1.46±0.25 mm,3DAH仔鱼全长2.42±0.18 mm,口和肛门张开,仔鱼开口摄食.  相似文献   
28.
为探讨淡水(盐度为0)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幼鱼鳃线粒体丰富细胞(MRCs)形态结构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其对鳃MRCs渗透调节机制的影响,以盐度30为对照,在斜带石斑鱼幼鱼急性淡水胁迫过程中,对鳃MRCs的结构变化进行光学显微镜(2、6、12、48 h)和扫描电镜观察(48 h).结果显示:淡水组鳃MRCs长径和短径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H.E染色较浅;鳃小片直径显著变宽(p0.05),且鳃小片上增生出鳃MRCs;鳃MRCs表面存在一个特殊的顶膜结构,淡水组顶膜较为平坦,开口较大,且其表面存在大量微绒毛,对照组顶膜向内凹陷成一个开口较小的顶隐窝.推测在急性淡水胁迫下,斜带石斑鱼鳃MRCs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其渗透调节功能部分丧失,幼鱼死亡,所以斜带石斑鱼幼鱼直接转入淡水时,不能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29.
测记耳石生长轮纹数量,依据耳石日轮对采自珠江口的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的日龄进行了鉴定、并据此研究了其产卵期和生长特性.棘头梅童鱼的产卵期为12月至次年的7月,主要集中在2、4、5月,产卵高峰出现在5月,占样本总数的27.27%;其次为2月,占18.18%.用直线、幂函数和指数函数关系对棘头梅童鱼的生长特性进行回归分析,体长范围为29.8~104.0 mm的棘头梅童鱼的体长与体重关系为幂函数关系,体重生长为匀速生长;体长随日龄的生长关系以幂函数模型符合程度较好,体重与日龄的生长关系则符合指数关系和幂函数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耳石日龄来推算棘头梅童鱼的产卵期是可行的,并可用于研究一定体长范围内鱼的生长.  相似文献   
30.
野生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es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研究测定了野生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es肌肉的营养成分.结果显示, 波纹唇鱼肌肉(鲜样)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分别为80.97%、18.38%、0.10%和0.49%.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 总量为15.70%(鲜重), 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9.37%, 必需氨基酸的组成符合FAO/WHO的标准.氨基酸的支/芳值为2.5654, 接近正常人的支/芳值;依据氨基酸评分(AAS)结果, 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苏氨酸(Thr), 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Trp);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8.46;4种鲜味氨基酸(SAA)的总量为31.85%.脂肪酸中二十碳五烯酸(EPA) +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为21.86%.含有人体所必需的钠、钾、钙、镁、铁、铜、锌等元素, 表明波纹唇鱼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