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8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3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建筑物的倒损信息是震后灾害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文中应用震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以最优分割参数对影像进行分割,构建多尺度影像对象层次结构。通过影像对象的光谱、形状、纹理等特征及空间拓扑关系建立分类规则库,提取基本完好、受损和完全倒塌三类破坏等级的建筑物震害信息。结果表明,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能够实现提取三类等级的建筑物震害信息,从而满足地震灾害快速评估要求。  相似文献   
32.
青海湖流域表土花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半成水湖。表土花粉研究显示青海湖流域各植被带表土花粉组合与主要植被类型之间相关性良好。占绝对优势的草、灌植物花粉中,蒿属花粉具有超代表性特征,禾本科、莎草科、蓼科花粉则表现为低代表性,蒿/藜比具有区域植被生态特点与气候指示意义。青海湖中花粉沉积来源于整个流域植被,花粉组合主要受控于近源植被类型,风速和风向对青海湖花粉的散布与沉积影响巨大。青海湖花粉沉积具有均一分布特点,但湖泊的汇聚作用以及河流和湖流作用等也造成了花粉沉积的局部差异性。  相似文献   
33.
以西安刘家坡和甘肃会宁西雁山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剖面为例,通过剖面土壤结构特征、骨架颗粒矿物成分、主要碎屑颗粒形态、骨架颗粒接触关系以及孔隙特征的分析对比,研究了黄土高原东西部黄土显微特征,进而探讨了其古气候意义。研究进一步证明,古土壤形成期气候比黄土形成期气候湿热,黄土剖面中黄土与古土壤交替反映了干与湿、热与冷的古气候变换;在古土壤形成期气候较湿热的总趋势下,黄土高原东南部比西北部更为湿热,在黄土形成期气候较干冷的总趋势下,黄土高原西北部比东南部更为干冷,这与现今黄土高原的区域性气候差异一致。  相似文献   
34.
黄土花粉分析的筛析——重液综合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分辨黄土花粉研究可以揭示黄土高原植被演变规律,探讨古气候、古生态格局,提供人类活动及其环境效应信息。筛析-重液综合法以黄土花粉筛析法和重液法的实践为基础,是为满足高分辨率黄土花粉研究需要的新方法。该方法主要使用花粉筛析分析器过滤细粒物质,减轻30%的样品量,减少粘土等细粒物质的粘滞和吸附作用;采用不同类型重液分阶段提取花粉,增强花粉收集率,提高花粉的清晰度。与已有的黄土花粉分析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花粉获取率高,丢失少,花粉种类多,信息量丰富;(2)花粉底样清洁,花粉易鉴定;(3)样品需求量适中,分析流程短;(4)不使用有毒化学药品且分析成本低。  相似文献   
35.
矿区地表易发生开裂、移动、塌陷等灾害,对矿区人文及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因此,针对矿区地表的监测研究意义重大。然而,常规的监测数据解算方法精度依赖于先验模型参数的准确性,若模型参数不准确,则解算精度难以满足监测需求。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PPP的矿区地表形变监测自适应滤波算法,并利用矿区工程数据进行试验,验证了算法的优越性。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有效地控制动态模型参数偏差的影响,提高监测数据解算的稳定性,相比传统滤波算法,能够有效提高解算精度。  相似文献   
36.
37.
中新世以来我国季风-干旱环境演化与青藏高原的生长*   总被引:20,自引:38,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中国北方地质、生物和构造记录与南海及全球记录的对比研究, 讨论了中国中新世以来季风-干旱环境与青藏高原阶段性生长耦合演化的关系。研究认为, 在研究季风环境的同时, 应加强我国季风-干旱环境整体系统变迁及其动力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38.
李小强  王嘉伟 《地质通报》2016,35(9):1497-1505
对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皮亚曼—布雅一带阿孜干组和塔哈奇组的岩性组合特征及其中的腕足类化石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腕足类化石11属15种,分属于石燕贝目、长身贝目、扭月贝目和小嘴贝目。基于岩性组合和腕足类化石的特征,推测皮亚曼—布雅一带在晚石炭世中晚期的环境比较温暖,水体动荡、较浅,属于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期间发生2次海退,其沉积记录分别位于阿孜干组上部与塔哈奇组顶部。  相似文献   
39.
全新世黄土高原塬区植被特征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全新世高分辨率的黄土-古土壤孢粉研究,对于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提供了直接的生物学证据.现代遥感数据显示黄土高原主要塬区为农业型生态环境,植被以旱作农作物为主,已无原生植被生长.最近12 000 aBP以来耀县剖面的孢粉记录显示,黄土高原南缘塬区植被经历了干草原-湿润性草原-干草原-湿润草原-草原5个阶段, 表明在黄土高原南缘降水较丰富的半湿润地区,塬区植被仍以草原植被为主,无森林生长.渭南姜村、洛川和富县等塬区剖面的孢粉记录也显示出,全新世以来,即使在全新世高温期水分较现在丰沛的时期,黄土高原塬区植被仍以灌木、草本植物为主,并无森林生长.  相似文献   
40.
王军  李小强  张海峰  郭兵  任文秀  彭措  冯备战  王玉玺  胡振波 《地质论评》2021,67(2):67030005-67030005
古植物化石是地质历史时期各类植物实体或遗迹的残留。对古植物化石产地进行系统的调查和区划研究是开展古生物化石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基础。在资料研究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甘肃省24处重要古植物化石产地进行了评价和区划研究。甘肃省古植物化石产地可划分为北山地区、祁连山——河西走廊地区、鄂尔多斯和秦岭地区4个古生物化石大区以及6个古植物化石产地集中区。根据古植物化石产地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具体从科学性、稀有性、完整性、保存程度、可保护性5个单因素分别对24处重要古植物化石产地进行了评价。在单因素评价基础上进行了综合鉴评,共鉴评出世界级化石产地1处,国家级化石产地7处,省级化石产地16处。根据产地自然区划、行政区划等要素划分了古植物化石产地集中保护区6个。根据保护区内古植物化石产地级别及重要程度,划分出特级保护区2个,重点保护区2个和一般保护区2个。提出对重要古植物化石产地实行化石标本保护加原产地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