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293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辽西北票地区南天门断裂的第四纪活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作者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通过对断层角砾,断层泥的ESR法年龄测定和断层上盘黄土的光释光法年龄测定,认为辽宁北票发生于中生代燕山期的南天门断裂,也是一条切割了晚更新世马兰黄土的第四纪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92.
以闽江河口鳝鱼滩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群落和芦苇+短叶茳芏群落植物枯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分解袋法,2016年2月19日~2017年2月28日期间,研究了不同群落中两种植物枯落物的残留率和分解速率。结果表明,芦苇群落和芦苇+短叶茳芏群落中的芦苇枯落物的残留率分别为35.87%和28.67%,短叶茳芏群落和芦苇+短叶茳芏群落中的短叶茳芏枯落物的残留率分别为7.00%和9.57%;短叶茳芏群落和芦苇+短叶茳芏群落中的短叶茳芏枯落物的分解速率分别为0.007 292 g/d和0.006 150g/d;芦苇+短叶茳芏群落和芦苇群落中的芦苇枯落物的分解速率分别为0.003 243 g/d和0.002 607 g/d。芦苇+短叶茳芏群落中的芦苇枯落物分解的更快;芦苇+短叶茳芏群落中的短叶茳芏枯落物分解的较慢。  相似文献   
93.
近年来,稳定同位素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食物网研究中。然而,生物样品取样部位对食物网构建的影响的研究相对少见。大型底栖动物作为潮间带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食物网研究中有必要对其采样部位进行统一,以增加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及可比较性。本研究选取黄河三角洲和烟台潮间带10种代表性的大型底栖动物,比较δ13C和δ15N在不同采样部位中的差异。结果显示,对于大多数底栖动物而言,采样部位将直接影响到δ13C和δ15N的测定结果。当底栖动物作为摄食者,需分析其食性和营养级时,应统一采用肌肉组织,如贝类的闭壳肌或足部肌肉,蟹类的鳌足肌肉,鱼类的背部肌肉;当底栖动物作为被摄食者,需分析次级消费者的食性和营养级时,除多毛类采用去除消化道内容物的体壁外,其他种类应选取整体(难以被消化的组织除外),如贝类的软体部,蟹类肌肉与鳃等的混合组织。  相似文献   
94.
重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的重点并不在于直接干预和调整资源配置的结果,而在于优化重塑自然资源配置制度和手段。自然资源管理改革在机构方面基本实现了"两统一",并在海域管理方面取消了过去的围填海年度计划。文章以此为背景,梳理了自然资源管理制度重构的基本逻辑,以围填海为例解析了自然资源管理模式调整思路。基于以上提出海洋自然资源利用年度计划的初步构想,包括将海洋自然资源年度利用计划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中的基础性制度。并提出政策建议:坚持陆海统筹,加强计划管理对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和修复的约束与引导;探索"总量不变、盘活存量"的海洋空间资源供给思路;完善围填海"总量控制、中央统筹"的管理流程;聚焦解决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加强自然资源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95.
大气能见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回顾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大气能见度的理论研究、仪器观测和数值模拟方面取得的成果;介绍大气能见度研究的基本理论、消光系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总结了几种白天大气能见度探测仪的使用原理及优缺点;介绍测量夜间大气能见度和数字摄像法探测大气能见度的方法;并着重介绍4种计算与雾有关的大气能见度的经验公式,基于2004年4月11日黄海海雾个例的RAMS模式数值模拟结果,采用4种方法分别计算了大气能见度的分布并进行了比较。总结出大气能见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并针对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6.
蟹壳常常作为废弃物被丢弃,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利用废弃蟹壳提取甲壳素,可变废为宝。采用酸碱化学方法从蟹壳中提取甲壳素,再以提取废液为基础进行综合利用,以微生物法诱导合成生物球霰石。结果表明,酸碱化学法从蟹壳中提取甲壳素的纯度为89.10%,得率为17.82%,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可利用酸碱废液为主要基质诱导合成具有应用潜力的生物球霰石。  相似文献   
97.
南海热带气旋的气候变化及强度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南海海域1949~2007年6~10月份热带气旋(以下简称TC)年、月频数和TC中心强度的历史资料统计文件,分析TC的年月变化。结果表明:近50年,TC具有10a左右的周期变化,1964~1974年和1985~1995年为南海两个强台风以上级别频发期,1997~2006年为TC频数少且强度弱的时期。同时TC强度的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中沙北部海域和东沙西部海域为强台风多发生区,各月TC强度分布特征明显不同,且其加强通道具有南-北-南阶段性变化。另外,通过分别对1949~2007年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及海温场的格点资料和TC强度历史资料的相关计算,选取高相关格点,根据相关权重组成组合因子,构建二次型预测方程,做年月TC强度预测。预测检验结果显示,冬季的高度场和海温场对次年的TC强度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8.
一、近年来闽东南城镇体系规模结构与职能结构的变化(一)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的变化1978年以前,闽东南地区城镇数量少、规模小,仅有1个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2个小城市,95个建制镇。福州市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城市首位度为2.26。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镇数量剧增,1994年闽东南中、小城市和建制镇的数目都是1978年的3倍以上,城镇密度也从1978年的0.24个/10OkmZ升为1994年的0.81个/100km2;城镇规模也扩大了,1985年莆田建市,1987年石狮从建制镇上升为市,1990年福…  相似文献   
99.
100.
大庆油田扶余油层储量丰富,但是由于储层特征不清以及缺乏科学的"甜点"分类方案,导致研究区"甜点"优选难度大。为了明确研究区储层特征以及"甜点"筛选方案,应用岩心物性测试、全岩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石力学实验、高压压汞实验、测井资料建立了研究区物性和脆性指数计算模型,最终为明确储层特征和"甜点"筛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属于特低孔-超低渗致密储层,脆性指数集中在0.5~0.75之间,孔隙结构分为4类,Ⅰ类样品的孔隙度平均大于11%,渗透率平均大于0.7×10-3 μm2,以大孔为主,平均进汞饱和度大于75%,连通性最好;Ⅱ类样品的孔隙度主要为9%~12%,渗透率主要为0.3×10-3~0.7×10-3 μm2,大孔喉减少,小孔喉增加,平均进汞饱和度大于70%;Ⅲ类样品的孔隙度主要为8%~11%,渗透率主要为0.1×10-3~0.3×10-3 μm2,平均进汞饱和度大于60%,连通性变差;Ⅳ类样品的孔隙度主要小于9%,渗透率主要小于0.1×10-3 μm2,平均进汞饱和度小于60%,以小孔喉为主,储集、渗流能力最差。②结合物性、含油性、脆性指数利用灰色关联法建立了研究区经济"甜点"分类标准,Ⅰ类经济"甜点"的综合得分大于0.55,Ⅱ类经济"甜点"得分为0.4~0.55,Ⅲ类经济"甜点"得分为0.25~0.4,无效储层或干层综合得分 < 0.25,并且根据划分标准对井进行验证,发现该标准有效解决了根据测井判断储层是否含油所带来的误差。③沉积、成岩、断层相互耦合共同控制"甜点"的发育。沉积作用控制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成岩作用增加了储层非均质性,断层的存在极大影响了储层含油性。该研究成果建立的"甜点"分类模型为研究区"甜点"筛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