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在对复杂的荆江一洞庭湖河网水系概化和洞庭湖区水沙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洞庭湖区水沙支持向量机模型,通过对1956~2008年城陵矾出湖系列输沙量模拟和检验,实测值与拟合值吻合良好,且精度明显高于人工神经网络和线性回归等方法.  相似文献   
22.
以ZK7306钻孔中的磁化率测井、激电测井为例,综合测井取得的一些主要成果及体会,阐明了盐边县冷水箐Ⅲ1号含(铜镍)矿岩体测井的异常强弱与铜镍矿(化)品位的初步关系。对发现盲矿体和划分钻孔中矿与非矿界线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3.
高密度电法是一种以地球物理为基础,集电剖面和电测深为一体,采用高密度布点,进行二维地电断面测量,研究地下介质体电阻率差异的一种勘查技术.在此,以厦门至成都公路四川境川黔界至纳溪段高速公路C9合同段大田头大桥为例,介绍了高密度电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勘查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4.
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贵州省1996-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差异状况及驱动因子.基于贵州省1996-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利用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土地利用类型年均变化幅度、年均变化率与相对变化率5个指数,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13年间,贵州省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以耕地和林地的变化为主,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现出林地、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域、交通用地明显增加,耕地、牧草地和未利用地减少.(2)贵州省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过程,总体呈增长趋势.(3)8类土地利用类型中,园地的区域变化差异较大,牧草地区域变化差异较小;贵州省西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东部地区显著.贵州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生态退耕政策的实施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5.
土地整理是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方式的再组织和再优化过程,改变了土地利用类型和空间结构,必然引起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的变化,土地整理的景观生态保护研究尤其是在生态脆弱的喀斯特地区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能有效促进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土地整理融入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思想是未来土地整理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本文基于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思想,探讨了土地整理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要点,以贵州省荔波县板寨河头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进行了农田斑块、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的景观规划设计,促进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土地整理的规划设计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
转化博弈视域下图们江合作通航的困局与出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性河流,图们江实现国际通航,对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梳理图们江国际通航的理论依据基础上,运用转化博弈思维与方法,建立博弈模型,对图们江国际通航合作中的问题与出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图们江国际通航受阻是俄朝寻求相对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反应,而俄朝之所以采取非合作策略,其深层根源是地缘政治优先与战略均衡思维及其之上的多维利益考量,以及法理性制约;②在图们江通航问题上的非合作博弈的现实,最终导致了中俄朝3个沿岸国的绝对收益最差、群体收益也最小,陷入与社会期望完全相悖的社会两难境地。③结成合作大联盟是图们江通航博弈的帕累托最优,这必将为联盟群体带来最大化效率,其成员的效率也是最大的;④联盟结构与联盟成员的目标取向与实现路径正好相反,而个体收益水平与合作策略的选择之间也非简单线性相关,这就导致大联盟结构必然是非稳定的;⑤由于缺乏结成大联盟的内生动力与自我强化机制,必须借助外部强制力,诸如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法律和转移支付手段等,建立起合作博弈的社会机制体系,才能确保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27.
在东海潜在震源区冲绳海槽假定了五个震源点,根据Steven地震海啸地震参数经验值作为初始条件,分别考虑6.5、7.0、7.5、8.0、8.5、9.0级地震条件下的30个震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海啸在东海传播过程进行情境分析,特别是对上海沿岸地区可能会遭受的海啸灾害做了较为精细的研究.结果发现:小于8.0级的震例对上海地区几乎不会造成影响;8.0级震例只有最北端震源点震例会对上海地区有明显影响;8.5级以及9.0级震级基本上均会对上海沿岸地区造成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冲绳海槽北段9.0级震例可能会对上海沿岸局部地区造成危害,最大波高可达3.9m.  相似文献   
28.
贵州省土地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灰色预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贵州省1996-2008 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 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敏感性指数和灰色预测模型, 对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进行了估算, 对区域土地利用构成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灰色预测。结果表明:贵州省近13 年来, 耕地、牧草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均呈现减少的趋势, 而林地、园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呈增加趋势;贵州省2008 年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比1996 年增加了59.08 亿元, 变化率为3.01%;贵州西北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变化率较贵州东南地区显著;敏感性分析表明采用的生态价值系数是合理的, 研究区内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缺乏弹性;利用灰色GM(1,1)模型对贵州省2015 年和2020 年的土地利用构成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预测, 未来10 年贵州呈现林地、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耕地持续减少的趋势;2015 和2020 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分别为1.4320 和1.4331, 表明土地利用结构逐渐趋于均衡, 2020 年区域生态资产增加到2119.03 亿元。  相似文献   
29.
基于江西省及邻区数字地震台网资料,对瑞昌-阳新4.6级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反演该序列里较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探讨该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发震构造,并对震区内两次中强地震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结果表明,瑞昌-阳新4.6级地震序列走向约为NE60°,主震发震构造为郯庐断裂带分支垄塘-皮家山隐伏断裂带;瑞昌-阳新4.6级地震序列与九江-瑞昌5.7级地震序列时空分布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0.
对模型合成的理论接收函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研究在倾斜界面和各向异性影响下主成分形态变化规律,分析倾斜界面倾角和各向异性强度对接收函数R分量主成分贡献率的影响。对江西余干地震台的接收函数R分量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Ps震相的平均走时为3.4 s;台站下方介质的各向异性和倾斜界面同时存在,各向异性快轴大致呈NE向,倾斜界面倾向约1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