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3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区域差异性导致各地耕地保护的目标不同,县域耕地保有量预测目标是否合理关系到区域和全局的耕地保护压力程度,影响着耕地保有量的合理预测,对有效遏止圈地现象至关重要。在耕地外部性特征基础上提出耕地保有量外部性连环效应,并据此效应建立县域耕地保有量预测目标约束机制;通过分析灌阳县在上轮规划耕地保护情况和耕地保有量现状,将灌阳县耕地保有量预测目标定位为耕地均量动态平衡;预测规划目标年灌阳县耕地保有量目标及相关单项指标。  相似文献   
32.
该区从太古宙到显生宙,先后经历了四个大的构造旋回和九个构造变形世代这一漫长的构造演化过程,在不同构造层中分别形成了褶皱构造、正向或逆向顺层滑脱构造、韧性剪切带构造、脆性断裂构造等各具特色的构造变形样式。   相似文献   
33.
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迅速沙化,已经成为我国严重的环境问题。查清其第四系沙源的沉积相和微相及其空间特征,有 助于寻找标本兼治的途径与方法。以锡林河中游的吉尔嘎郎图平地小草原为例,首 先,对典型剖面进行了分层精准观测和采样测试,把宏观沉积学研究与微观粒度参数分析相结合,在第四系栗钙土中识别出河床、堤岸和洪泛3个亚相及其所属的6个微相,建立了6种微相的粒度分布模型;然后,基于图解法的粒度参数计算和有约束点的动态聚类分析法,实现了面上大量栗钙土样品的沉积微相归类,从而快速有效地查明了沙化沙源为河流侵蚀成因,沙源来自下伏白垩系顶部的古河流-三角洲砂体。   相似文献   
34.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效应的空间分异性与形成机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陈万旭  李江风  曾杰  冉端  杨斌 《地理研究》2019,38(9):2173-2187
中国复杂的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调控形成了当前中国不均衡的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和生态环境质量空间格局。厘清中国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格局及形成机理对中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价值。以往研究缺乏对中国县域尺度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生态环境效应的空间分异性及形成机理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基于1995—2015年间中国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尝试采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方法测度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并且综合运用重心分析、热点分析工具(Getis-Ord Gi*)和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分析1995—2015年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结果如下:① 东部季风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高于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东部季风区生态环境质量低值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和经济集聚的城市群以及省会城市周边地区。研究期间中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持续向西北方向迁移;② 1995—2015年间中国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西藏地区、新疆、重庆、贵州以及位于黄土高原的省份(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以及河南)境内,冷点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省份以及东南部沿海地区省份;③ 土地利用程度对于生态环境质量影响力显著强于其他因子,东部季风区的社会经济和交通区位因子对生态环境质量影响力强于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区和生态大区过渡带;④ 影响因子之间相互作用主要包括非线性增强作用和双因子增强作用两种类型,以非线性增强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35.
塔克拉玛干地区近40a来的冷暖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玉江  何清  李江风  叶玮 《中国沙漠》1998,18(2):118-122
利用塔克拉玛干地区、周围山区及相邻地区的48个气象站近40a的温度资料,分析塔克拉玛干地区年与四季冷暖变化的阶段、周期、趋势,比较与其周围山区及相邻地区的相关性,探讨与其欧亚环流指数的关系,得到5点统计结论:(1)区域平均温度序列对该区的冷暖变化具有较好的代表性;(2)区域平均温度序列具有各自不同的冷暖阶段及变化周期,其中年温与冬温具有显著的变暖趋势,且变暖的幅度冬季约为年的3倍;(3)与周围山区站的相关性,以托云同步性较好;(4)与相邻地区温度变化的相关性,以甘肃为最好;(5)年温变化与欧亚年平均经向环流指数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其秋季温度与10~11月份的纬向环流指数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6.
宜昌县晓峰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特色鲜明,区位条件好,开发潜力大。作者提出该旅游区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目标,通过对不同功能景区进行划分为划分,分析晓峰旅游区总体结构特征,提出晓峰旅游区总体规划构想和开放格局,以及开发、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37.
The wet-dry changes in recent 40 years in taklimakan area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IINTRODUCTIONAlongwiththePetroleumexploitationofTarimBasin,consideringaboutwaterresources,peoplepaidmuchattentiontothestudyofthemodernclimatechangeinTaklimakanarea.SomePeoplehaddonemanalySeSwiththemeteorologicaldatainthearea(Yang,1992;Jietal.,1992;Zheng,1991;Xue,1989;Li,1989;Wenetal.,1988).BasedontheO~ionaldstaofprecipitationinrecent40years,thisPaperCarefullyanalyZedthewet-drychangeinrecentseveraldeCadesinTaklilnakanareaanditsneighdringareas(thenorthernXinjiang,QinghaiandGansuPro…  相似文献   
38.
本文从沙漠地区年轮的生长,探讨水热综合因子对年轮的作用。经过计算得出:(1)水热指数K值,具有明显的信息含量与限制因子的敏感性,在生物上具有线性相关,(2)水热指数在年轮生长中,具有明显的后滞性和持续性;(3)具有不同的长周期和短周期;(4)经过方差拟合后,对未来的K值:1988-1993年,低于均值期,1994-1998年,高于均值期,2000年后,是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9.
李江风 《地理研究》1991,10(1):86-94
本文讨论了楼兰古河道的发现及该地区风蚀速率。  相似文献   
40.
辽南金矿集中区卫星图像构造解译及构造控矿模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五大金矿床集中区之一,大、中、小型矿床、矿点众多,矿床类型复杂,控矿因素多样。与国内外大多数金矿一样,在诸多控矿因素中,构造变形因素最为重要,而且有其自身的变形特点和特殊的控矿类型。本文旨在着重讨论辽南这一特定的金矿集中产出地所具有的构造控矿特征和构造控矿模型,为研究大型金矿区或金矿群的形成条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