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4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一九八三年五月廿一日至六月九日亚太经社会下属组织CCOP项目办公室在中国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举办了“第四纪沉积学及实验技术培训班”.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中外专家和学员们考察了青岛周围的第四纪沉积,本指导书反映了野外地质旅行和实习的内容.1.山东头地区以波浪作用为主的砂质海岸,有正在发育的沙坝和泻湖体系.在潮间带上有各种波痕构造.2.后阳村附近的海滩是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泥质沉积,向低潮线方向逐渐过为粉砂和细砂沉积.具强烈的生物扰动构造.3.大沽河下游地区为一潮汐-河流复合体.第四纪地层由老至新为:晚更新世冲洪积物;晚更新世末到早全新世河流沉积;中—晚全新世潮坪沉积,潮汐-河流混合堆积和河流沉积.局部有洪积扇堆积.不同的沉积地层中保存有能反映其形成环境的沉积构造.中外地质学家对丰富的地质现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本文总结了野外讨论的结果.  相似文献   
52.
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最近在黄河口地区的海岸带调查中发现数条古贝壳堤.长数十公里,宽数百米,厚度较大,十分稳定,埋藏较浅.这些古贝壳堤沿西北走向进入河北省境内,并可能与歧口贝壳堤、巨葛庄贝壳堤、天津育婴堂贝壳堤相连.贝壳堤具向上变细的层序,发育冲洗交错层理和风暴层理.向海一侧陡,向陆一侧缓.其展布方向明显地受风浪和潮流控制.在贝壳堤的向陆一方往往伴随有发育较差的泻湖和滨后沼泽.组成贝壳堤的贝类主要有石蛤、金蛤、文蛤、日本镜蛤、米蛤、锥螺、蛏、牡蛎等.以贝壳碎屑为主.贝壳堤中含少量砂,以石英为主,分选好,磨圆程度甚高,在石英砂中磁铁矿含量较高,显然古贝壳堤是高能环境的产物.从地层层序上看,古贝壳堤以及现在沿低潮线正在发育的贝壳堤,均盖在三角洲河流沉积之上,所以从广意上说,它是海进过程的产物,是相对稳定一轻微蚀退海岸的低潮线的标志.古贝壳堤又往往为沼泽和泻湖相沉积所覆盖.其上为三角洲平原相的河流和分流问沉积.表现了一个完整的海退层序.  相似文献   
53.
现代黄河三角洲河道演变及垂向序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河源远流长,横穿中国大陆.黄河流域,历来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代黄河三角洲是胜利油田所在地.研究黄河三角洲将为开发利用黄河三角洲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各恣各雅山下的卡日曲.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在东营市垦利县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43平方公里(图1).  相似文献   
54.
YSDP102钻孔有孔虫动物群与南黄海东南部古水文重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所研究的YSDP1 0 2钻孔岩心 (33°49.496′N ,1 2 5°45.0 0 9′E)是由韩国能源研究所和中国国土资源部海洋地质研究所于 1 995年 8月联合取自南黄海东南部水深 62m的巨厚泥质沉积区内 ,岩心长 60 65m。通过对岩心沉积物中浮游和底栖有孔虫动物群的分析 ,结合相应的AMS1 4 C测年数据 ,对黄海暖流及与其相伴生的南黄海东南部冷水体的形成及演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 ,黄海暖流及与其相伴生的南黄海东南部冷水体形成于距今约640 0日历年前。形成伊始 ,冷水体处于明显的强势状态 ,而暖流的强度却相对较弱 ,这一过程约持续了 2 2 0 0年左右 ,是南黄海东南部巨厚泥质沉积区的主要堆积期。直到距今 42 0 0日历年前后 ,黄海暖流的影响强度开始加强 ,冷水体相对减弱 ,直至达到现代的水文状态。  相似文献   
55.
地球磁场强度变化的沉积记录是过去十几年内环境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其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归纳了适合于进行这种研究的沉积物应满足的若干条标准以及其沉积记录可靠性的检验标准,介绍了过去200ka地磁场强度相对变化的连续沉积记录,还评述了晚第四纪地球磁场强度变化对宇宙成因核素^14C和^10Be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