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12.
有关《大气探测》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中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兼顾历史,根据气象事业的基本需要和学生的专业设置,科学地调整教学内容,重视大气探测理论课的教学,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大气探测》课的教学质量,使我校的《大气探测》教学能更好地适应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3.
郭小浩  李艳伟  蔡磊 《大气科学》2015,39(4):677-691
嵌有对流的层状云系兼有两种云的特征并且降水效率较高, 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结合观测资料,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模拟了2010年7月1日发生在东北地区的一次大范围强降水天气过程, 并对其中两个较典型的嵌入对流个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发现这两个嵌入对流都是由低层对流嵌入到高层云系所形成, 其中由对流云和位于其正上方的层云所形成的嵌入对流发展更加旺盛并给地面带来更强降水。以这两个个例为基础, 通过其与模拟区域内的普通对流云和层云相比较发现:相对于孤立对流云, 嵌入对流内的对流云生命期更长、低层水汽辐合更强、云内液水含量更大, 不稳定能量更多集中在低层;而在液水含量相当的两个嵌入对流中固态水含量的不同对降水强度影响较大;另一方面, 在嵌入对流发展的过程中嵌入对流内层云的垂直尺度扩大、含水量增加、降水强度增强, 从降水机制来看其云内固态和液态水含量都随嵌入对流发展逐渐增大, 而单纯层云内的上述变化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新疆天山山区雨滴谱特性及分布模式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2001年6、7月份的新疆天山山区降水资料,对其山区中雨滴谱谱型进行了M—P分布和Г分布拟合分析,研究了微结构参量演变特征同时分析了各档雨滴对总数密度、总雨强的贡献,及大滴的破碎、小滴的形成情况,讨论了天山山区的降水与其他地区降水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一次积层混合云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层混合云是中国主要的降水云型之一,它的动力和热力特征比单一的层状云或对流云都要复杂。利用NCEP的 1°×1°再分析资料,通过WRF模式对东北地区一次典型积层混合云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模拟结果分析并结合实际资料,从热力和动力方面研究了积层混合云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从稳定性上分析,此次过程属于潜在不稳定型,在积云初始生成时,对流有效位能并不大,假相当位温随着高度递减,有利于对流的发展;在积云嵌入大片层状云的过程中,水汽高低空辐合辐散场的变化起了决定性作用,热力作用为积层混合云过程提供了条件,动力因素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次山地积云并合扩展层化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因复杂地形下热力和动力抬升对近地面空气的扰动作用,贵州地区容易形成内部嵌有许多小对流单体的积层混合云.选取2005年5月29日发生在贵州省的一次积层混合云降水个例进行分析,并利用WRF模式模拟该云系的生成、发展过程.结果表明:积层混合云由积云并合扩展层化形成,其发展过程经历三个典型的并合阶段.云系的降水特点是降水范围很大,分布不均匀,雨区中存在多个强降水中心,降水量累计最大值可达60 mm,且强降水中心与云中小对流单体的位置对应;积层混合云形成过程中,地面产生强降水的最终原因是,云并合过程中释放的不稳定能量改变了云中的气流场和含水量场.  相似文献   
17.
广西北部湾沿海牡蛎的种类及其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技术, 基于COI基因序列鉴定牡蛎种类, 研究了牡蛎科(Ostreidae)牡蛎在广西沿海的分布。本次研究从广西沿海16个采样地点的潮间带共采集550个野生牡蛎样本, 随机抽取了367个牡蛎样本进行基因组DNA的提取和线粒体COI基因的鉴定, 共检测出4属7种牡蛎。巨牡蛎属有4种, 分别为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108个, 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gigas angulata)43个, 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15个, 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18个, 囊牡蛎属(Saccostrea)的多刺牡蛎(Saccostrea echinata)61个, 爪蛎属(Talonostrea)的猫爪牡蛎(Talonostrea talonata)112个, 齿牡蛎属(Dendostea)的齿缘牡蛎(Dendostea crenulifera)10个。结果表明, 广西沿海牡蛎物种丰富, 至少7种牡蛎分布于潮间带, 其中优势种为猫爪牡蛎和熊本牡蛎, 在广西沿海各采样点均有分布。多刺牡蛎和葡萄牙牡蛎次之, 香港巨牡蛎、近江牡蛎、齿缘牡蛎数量较少, 分布较集中。  相似文献   
18.
云并合过程中物理特征演变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云并合过程中物理特征的变化对云降水过程的演变至关重要,对降水的短时预报和研究也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利用新一代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WRF (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对2005年5月5日发生在贵阳的一次云并合过程进行模拟,结合雷达观测资料以及MICAPS资料,分析了降水对流云的合并过程,及其伴随...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对2006年7月16—17日在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引发强降水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MCS)活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结合观测资料对此次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MCS活动与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减弱而成的热带低气压及西南季风密切相关。热低压为MCS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抬升条件,西南季风则承担了输送水汽的角色,二者的持续结合,使华南大部地区中尺度对流系统不断发生和发展,形成强降水。2)该MCS具有明显的不对称结构,云体越向上越向南部伸展,云系主要分布在热低压的南部,呈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带状。3)模式对此次MCS强降水过程的模拟效果较好,客观地反映了此次MCS的发展演变及雨带的分布状况。4)在广西境内的中尺度对流云团中云水含量较少,冰相粒子的比含水量值很大,主要的降水机制为冰晶降水机制。  相似文献   
20.
云并合的初始位置探讨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李艳伟  牛生杰  姚展予 《大气科学》2009,33(5):1015-1026
尽管很多云的并合过程最初是从云的中下部开始的(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 但我们在观测中发现也有相当数量的云并合过程最初是从云的中上部开始的 (然而这方面的文献记载很少)。基于云并合对云降水过程演变的重要作用, 本文从个例研究入手,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 模拟2005年5月17~18日发生在我国西南山区 (主要以贵州省为主) 的一次云并合过程。在整个云 (系) 的发展过程中, 前后共经历了数十次并合。观测和模拟结果表明并合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1) 对流云单体间并合形成较大的对流云; (2) 对流云并合形成对流云团; (3) 对流云团并合形成范围较大的降水云系。在此次个例中: 第一和第二阶段的并合首先是从云的中下部开始的, 往往是处于发展阶段的云发生并合; 第三阶段的云并合却是从云的中上部开始的, 往往是那些比较成熟的对流云团发生并合。两种并合机制截然不同, 但都与风切变和云内的上升气流速度密切相关。本文系统阐述了两种不同的并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