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5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51.
本文主要利用1973~1989年逐月全球热带200hPa及850hPa层经、纬向格点风及1980年以来1000,850,700,500,200,100,50hPa各层经纬向格点风,确定了热带对流层高、低(200,850hPa)层具有气候意义的越赤道气流通道,并分析了各越赤道气流通道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指出东半球比西半球越赤道气流强且稳定,季节变化也较明显。文章还指出,低层东半球向夏半球输送,高层夏半球向冬半球输送,且高、低层各相应通道强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高层与低层相比较,低层通道强且稳定,季节变化规律也较明显。文章还讨论了越赤道气流与大气环流系统的密切关系,指出各通道强度的年际变化是南、北两半球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变化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2.
53.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研讨会于1988年12月13—16日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水电部、国家气象局、国家海洋局、国家环保局等单位共2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交流学术报告18篇。中国科学院特别顾问、学部委员叶笃正教授和北京大学谢义炳教授也作了重要学术报告。会议期间科学家们通过学术交流和讨论,一致认为由于工农业燃煤及各种燃料,不  相似文献   
54.
55.
前言海雾是海上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海雾对海上交通运输、渔业生产、国防和海洋开发等均有重要影响,海雾预报,特别是对大范围海域上发生的海雾过程的中期预报,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海雾中期预报因为缺少预报方法,预报服务工作尚未正常开  相似文献   
56.
57.
目前,测绘生产部门正面临由数字化生产向信息化生产升级转变的关键时期,但仍然缺乏系统的信息化测绘生产体系构建模式以供参考。本文针对航测遥感生产,从单位发展总体规划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当前生产的现状分析、关键特征总结、存在问题梳理,从生产技术体系、生产管理体系、生产装备体系3个方面研究了面向航测遥感的信息化测绘生产体系构建的建设内容、关键技术、建设目标等,设计了信息化测绘生产体系的构建模式,提出了信息化测绘生产体系构建所需的系列方案指南、基础性标准规范、生产技术规程、核心技术装备等,为面向航测遥感的信息化测绘生产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本文利用现场考察资料,分析了热带西太平洋低空大气温度层结基本特征。发现其边界层内往往有多个弱逆温层存在,在2000—3000m之间也常有弱逆温层存在。  相似文献   
59.
主要用气候统计方法,按不同标准对1949-1992年影响我国(进入防线)的西太平洋台风资料进行过滤分析。确定台风突然加强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对它们进行分类,给出各类的时空分布特点及高低层平均环境场,得出的结论是(1)影响我国的突然加强的台风主要出现在每年7-10月,并集中的南海中部,东海出现的个例减少。(2)按中心气压和近中心的最大风速变化的先后,突然加强台风可分为三类,第三类与第一、二类高低层的产  相似文献   
60.
In this paper, the hydrographical and meteorological data observed by the R/Vs "Xiang Yang Hong No. 5", "Experiment No. 3"and "Ke Xue No. 1 "during TOGA-COARE IOP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variability of surface wind and upper layer thermal structure, and to reveal the periods of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of surface wind components and certain layers of sea temperature from November 6, 1992 to February 18, 1993 in the western tropical Pacific warm pool region. It is shown that the variation of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was inversely correlated to that of surface wind components. It is also indicated from spectral analysis that the significant periods of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of daily mean zonal wind (MZW) were 30-to 60-day and 8-to 9-day long, and that of mean meridional wind (MMW)was 6-to 7-day long. The fluctuation of daily mean sea temperature (MST) in certain layers from surface to the 250 m layer also had the 30-to 60-day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 except for the 150 m layer,and the fluctuations of the daily MST in 100, 150, 200 and 250 m layers had the same 3-day period,their coherence and phase differences were over 0. 90 and between 319° and 353° respectively, which implies the fluctuations of daily MST from 100 to 250 m layers were in phase with each other in the same 3-day period. The analysis of in situ observations revealed a physical evidence of the westerly wind bursts (WWBs) which trigger off the eastward movement of warm water through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and induce the onset of E1 Nino ev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